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了不起的男孩
15393500000006

第6章 百善孝为先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不仅仅因为“孝”是做人与处事的根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孝”包含着人世间最宝贵的血肉亲情。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这种付出不仅仅是怀胎十月,也不仅仅是一朝分娩,阵痛的撕心裂肺,更不仅仅是哺育我们成长所付出的汗水和身心的负累,有时甚至是鲜血和生命。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而行孝却无法弥补。有的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照顾,老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礼仪周全,甚至铺张浪费,这又有何意义?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仔细琢磨,很有道理,常回家看看也是对父母长者的一种孝道。不要让父母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牵挂,不要以工作太忙为借口而不回家,不尽孝道。孝的真谛是什么?就是爱,是要回报的爱。父母养活你十几年,你要回报;学校培养你十几年,给了你发展的能力,也需要你回报。你要回过头来表达谢意,这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

汉代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淳朴,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挨打时,竟然伤心地哭了。母亲觉得奇怪,便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忍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有诗赞颂韩伯愈的孝心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说到孝敬父母的话题,可能有的人认为赡养老人无非就是给他们一笔钱,就算尽了赡养义务,其实这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父母并不是为了儿女们的赡养费,他们年纪大了,更希望从儿孙身上得到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做子女的,应该知道这一点,尽到自己的义务,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要离开家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父母亲的话:“以后勤回来,不要买这买那,多陪我说说话就够了。”作为儿女,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聊聊天,让老人在浓浓的亲情中度过晚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都如此,何况人呢?“孝”这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而且我们相信“孝”还会绵延得更久更长。不管是谁,也不管他做什么工作,多么有权利,这永远是一个人应该负的责任,更是作为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2.“言传身教”培养男孩孝敬的好习惯

培养男孩懂得孝敬的好习惯,首先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不同,家庭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

其次,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是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在家庭生活中,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有一对中年夫妇不懂孝敬,对父母很苛刻。他们把年迈的老人赶到一个小木屋,送些残羹剩饭胡乱应付。有一天,那位丈夫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在旁边雕刻着一块木头,很好奇,就上前问:“儿子,你在干什么?”孩子说:“给你们刻木碗啊,等你们年纪大的时候用,而且我在精雕细琢这只碗呢,比你给爷爷用的那只要好得多。”夫妇二人幡然醒悟,他们本身既为人儿女,也为人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儿子都看在眼里。于是,他们便把老人从小木屋接回了宽敞的房子,扔掉了那只小木碗,用最好的东西孝敬老人。小孩也因此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一家人从此生活和睦。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因此,父母本人要以身作则,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让他们安度晚年。

如果说平时因为住得比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间一长,孩子自然耳濡目染地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最后,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还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工作情况,让他们知道父母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就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每对父母都希望孩子听从教导,分担他们的忧虑,关心他们的健康,自觉参与家务劳动。但是要把这些愿望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比如:给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多带孩子去接触集体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情,慢慢地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

在生活中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父母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另外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来合理分配家务活,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而且还有利于孩子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