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了不起的男孩
15393500000007

第7章 学会忍让,与人为善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傅雷

1.与人为善是男孩最美好的品质

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娇惯、任性、霸道、缺乏同情心。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主要课题,单靠灌输简单的思想,告诉孩子应该或是不应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强制的灌输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普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当众使性子、发脾气时,往往会很生气地用强制手段制止孩子的胡闹。在心里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念头:真丢人,别人肯定会说我没能力管教好孩子。

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我们很能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在情感表达上也能明确区分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称赞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教会孩子这些是很有必要的,只用强迫手段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家长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是不会轻易接受成年人的行为规范的,让孩子接受一定纪律的约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只有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才能顺利地融入社会。但是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与人为善,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理解别人,善待他人,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与人为善就是要关心别人,让孩子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更多需要关心的人。一个孩子如果能够感受到善良和爱心,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的这种善良和爱心延续下去。那些能够与人为善的孩子往往不仅能够认同自己、喜爱自己而且能够与周围的朋友友善相处,更加快乐积极地面对生活。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观念和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教育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之间的矛盾,不能一切以“我”为标准,唯我独尊,而是要尊重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价值观,尊重别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父母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教导孩子以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慈善及福利活动,让孩子在耳闻目睹中更深刻地理解别人,了解生活的不易。

2.培养有善心的男子汉

男孩的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享受关怀,接受教育,男孩才能成长为一名有善心的男子汉。文学家高尔基曾用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去爱。对孩子娇宠放纵,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与其对孩子物质上关怀备至,不如从精神上体贴入微。孩子得到了理解、关怀和尊重,才会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别人。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家长可以有意地为孩子买来可以喂养的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鼓励孩子利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教导孩子不要去虐待小动物,轻则受到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这是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品德教育”。男孩的善良就是在爱护生命的基础上渐渐培养起来的。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你不妨在游戏中为他设计一个角色,来激发他们善良的天性,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迷宫,告诉他小白兔迷路了,请他把小白兔送回家。你也不妨经常“生病”、“丢东西”,请他去当“医生”或“警察”。但你别忘了,得到了孩子帮助要向他道谢。这样孩子就会乐于帮助别人,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帮助家庭贫困、不能自理的老人打扫卫生等,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要同情弱者、困难者。仰慕强者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如果发现孩子“出言不逊”或有“恃强欺弱”的表现,一定要追根求源,查明真相,及时对孩子进行“良善教育”,坚决杜绝“小霸王”的产生。

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意引导孩子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不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使孩子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手段,是培养孩子善良的首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