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下)
15401000000005

第5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5)

即党中央为纠正大跃进给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而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960年9月30日,中央在转发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报告》的批语中提出,1961年,我们要“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从而正式向全国提出了这一方针,由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批准。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②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③坚决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精简职工、精减城市人口;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为此,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经过艰苦努力,使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面貌。

洋跃进

指1976年至1979年间,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和速度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次失误。由于这一时期在指导思想和做法上与1958年的大跃进十分类似,又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批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因而俗称“洋跃进”。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会议通过的《1976到18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中规定,到1981年粮食产量达到8千亿斤、钢产量达到6千万吨,三年新建扩建120个大型项目,推出10大钢铁基地、9大有色金属基地、8大煤炭基地、10大油气田,利用外资引进成套设备22个大型项目等。这些目标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上,没有从我国的资源实际出发,使基本建设大大超出了当时的国力。结果积累率到1978年高达36.5%,农业投资却由1976年的30.4%下降到27.8%,财政出现赤字,通货膨胀从那时起开始困扰我国的经济生活。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始得纠正。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1979年4月,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这是一个积极的、鼓劲的方针。调整是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健康发展;改革的任务是: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整顿是指,整顿好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是指,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好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行上述方针的目的,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长官意志

指领导者凭借手中的权力强制推行脱离实际的个人意志的工作作风。长官意志是封建官僚的工作作风在今天的反映,是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对立面。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性,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专门从事某类工作的人才,通过民主式的研究决策,往往能够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长官意志则不管自己是否是一个方面的专家,不去考虑不同意见,只凭领导职务就指手画脚、随意拍板定案。其结果往往是出现主观主义的决策,给事业和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行政干预

指凭借国家机关的权威,通过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条例、指令性计划等手段对社会经济等活动直接指挥或施加影响。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组织层次自上而下地进行管理的手段,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主要适用于行政管理。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虽然可以收到简便、迅速等积极效果,但也往往会造成主观主义、脱离实际和命令主义等弊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以往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活动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管理经济活动。当然,必要的行政干预也不能完全放弃,不过要用之适度和科学。

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

1981年11月30日,国务院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中提出。这十条方针的内容是:①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的发展;②把消费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建设;④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⑤分批进行企业的全面整顿和必要改组;⑥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约建设资金;⑦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⑧积极稳妥地改革经济体制,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⑨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组织科研攻关;⑩从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出发,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988年9日,鉴于当时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影响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际状况,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特别是流通秩序。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本身就要求改革的深化。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等。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我国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社会经济秩序有所好转。

人口

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复杂总体。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口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它具有生物、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标志,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语言、阶级、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行业和职业等等。人口的本质在于社会属性,作为全部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及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研究人口过程中的人口现象,揭示和探索人口规律,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口学就是以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人口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人口计划

指一个社会依据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状况,运用科学方法制定的一定时期的人口目标及其实施手段的总和。人口计划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居重要的基础地位,人口计划按时期长短可分为长期(约20年以上)、中期(5年或10年)和年度计划;按区域范围又可分为全国、地区和基层计划三种类型。人口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有计划地指导人口再生产沿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及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发展相协调,反映人口计划的指标一般包括人口发展和计划实施两种指标。前者有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以及婴儿死亡率等;后者有晚婚率、计划生育率、一孩率、多孩率和节育率等。

人口教育

指把有关人口基本理论、人口状况、人口政策及人口与生态等基本知识、理论和政策施加予受教育者,使之懂得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生活、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有关人口知识,按人口规律和人口政策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人口教育直接作用于人口再生产过程。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尤其重要。它是我国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优生

优生是指改善人口群体的遗传素质,用消除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增加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办法,来提高整个人口群体的身体素质。它包括防止遗传性、先天性疾患的发生和提高人类的素质两个方面内容。优生与人口的关系集中体现在这两方面内容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上。人口再生产本身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再生产,也是人口素质的再生产。因而,优生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把优生和计划生育联系起来,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保证人口的生育质量,即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人口系统工程

指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方法论科学。人口系统工程是对人口问题客体的认识和设计,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综合运用人口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知识研究人口问题,研究人口发展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化,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关系时定量化。人口系统工程包括四方面的基本内容:人口状态的动态研究;人口状态的设计;人口控制的大系统结构及控制决策问题;人口状态的各种扰动对主劳力系数的影响问题。人口系统的状态与发展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直接因素有出生、死亡、迁移和扰动等;间接因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因而,它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