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白孩子:如何塑造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
15406300000037

第37章 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绳

从认识论角度看,儿童心理的这些特点表明,他们没有因果观念或逻辑观念,如同原始人一样。郭沫若说:“对儿童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绳,而其中自有赤条条的真理。”这赤条条的真理,便是高尔基所说的“儿童要求娱乐,他的要求合乎生物规律”。人的冲动是先天的,对于外界的顾忌是后天学来的。原始人和儿童是受自己性情支配的,而文明人则不如此,后者知道怎样去适应社会,这是后天的第二天性。我们的第一天性是服从自然,服从欲望,儿童只有第一天性,只知满足自己的欲望,只凭一时冲动行事,他要随心所欲,一意孤行,一厢情愿。他的一举一动都出于自然,不懂得道德、法律、习俗。可以说儿童时代是随心所欲的时候。他服从的是感情活动的规律。一位心理学家举例说,一个女孩学开店,她的母亲从她那儿买了点东西,说是第二天派人来取。为了使第二天快点来到,她就走到自己的“店铺”,站在那里,认真地、大声地打了几声鼾,这就表示过了一夜,接着她满意地说:“现在是早晨了!”可见,对她来说,所谓夜,并不需要床,不需要黑暗,甚至也不用躺下——打几声鼾已足够构成她的“夜”的幻想知觉的基础了。皮亚杰从儿童的游戏机能上证明了这一点。他说游戏“就是把真实东西转变成为他所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玩洋娃娃的儿童是按照他所喜欢的那个样子来重演他自己的生活。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游戏并不是主体想服从现实,而是想把现实同化于自己”。就是说游戏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要求。例如,倘若儿童有一个吃中午饭的场面的话,我们可以断定在一两个小时以后儿童便会用玩具娃娃重新作出这种场面,并且会带来一个较为愉快的结局。例如一位女孩会训练她的玩具娃娃比她的父母对她的训练更明智些,或是在游戏中她接受了她在吃中饭时所有没接受过的东西(例如她在吃中饭时没有喝完一碗她不爱喝的汤,而玩具娃娃却在这里象征性地喝完了它),同样地,倘若那孩子被一只大狗给吓坏了,在象征性游戏中狗会变成不再那么恶劣了,或是儿童变得勇敢大胆了。一般说来,象征性游戏可帮助解决感情上的冲突,也可以帮助对未满足的需求得到补偿,角色的颠倒(例如服从与权威的颠倒),和自我的解放与扩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