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白孩子:如何塑造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
15406300000004

第4章 孩子的潜力

人的脑细胞数量达140亿个之多,据专家们研究,人们目前只能使用自己脑细胞数量的百分之几,就是说,还有90%以上的脑细胞没有用上。

那么,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孩子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呢?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陶曼博士做了关于儿童潜能的调查与实验,并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果。

2岁的女孩埃娜可以顺利地讲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3岁的彼埃尔成了当地一家私人电脑公司的软件程式员;4岁的女孩苏珊娜通晓了四国语言;4岁的男孩马丁已经不满足于母亲的教育进度,尽管他母亲的教育水准之高在别人眼里已经不可思议。马丁的日语使日本人不敢相信他没有去过日本。他还经常到当地的图书馆借书,图书管理员说:“几个月来,我一直认为他是为父母借书。”更令人感兴趣的是,马丁邻居家的几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常常来马丁家和他一起完成作业。马丁不止一次地向这些大同学讲解他已经解决而他们尚未去想的问题。

而陶曼博士的一位学生也使一位音乐教授为他的耳朵大伤脑筋,因为他的耳朵告诉他这个唱片的演奏者起码有十年的演奏经验,而唱片上却写着“演奏者:史歌德,4岁”。他还不知道,此刻一些美术教师正在为同一个史歌德对马蒂斯的野兽派作品的独到见解而大鼓其掌呢!

这些孩子出自于同一所学校,接受同一种教育,同是陶曼博士的学生。

长期以来,陶曼博士一直从事于低能儿童的智能教育。一批智商在70~75的低能儿童经过陶曼博士一年的努力教育,有95%智商达到了90以上,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与常人相差无几。

10年前,陶曼博士产生了一个想法,低能儿童经过适当的教育可以变得智力正常,那么智力正常与智力超常的儿童又有多少潜力可挖掘呢?于是,陶曼博士精心研究了一套全新的幼儿教育法——大脑信息强化刺激教育法。这种教育法的原理是运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感觉渠道,来刺激大脑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成长。

随后,陶曼博士精心挑选了一些智商在110~120之间的两三岁孩子作为首批接受试验者。这些孩子的家长有工程师、医生、教师,也有职员、售货员、装配工。如马丁的母亲是位家庭妇女。而信息强化刺激教育法的第一步的工作是使家长懂得强化刺激教育法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信息强化刺激教育法一开始就显得非常大胆。因为使用语言不能与两三岁的孩子交流,陶曼博士就放弃了正规语言训练,而用各种最浅显又能为孩子接受的符号来代替语言。这些符号包括点、线及其组合和各种简单图案。这些几何图形并不限于两度空间,还包括各种立体模型。用陶曼博士的话说:“否则,会使孩子缺乏空间想象力。”

在孩子有了简单的概念后,陶曼博士为他们开设了算术、语文、外语、音乐、美术、体操等课程。仅有的教科书是给家长看的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孩子们使用的是陶曼博士的自制卡片。几个月后,卡片的制作工作由家长负责。因为这时家长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陶曼教育法了。然而,制作卡片的工作量太大,家长们往往制作到深夜,这使得那些有工作的家长叫苦不迭,有的人不得不放弃对孩子进行这种教育,可是也有的家长为此辞退了工作。

陶曼教育法的效果是异乎寻常而令人信服的。但是,这批神童如何上学呢?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了,又能维持多久呢?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做父母和老师的应该如何办呢?这将是人类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1.教育的目的

孩子懂得语言前的“教育”有决定孩子一生的意义,零岁儿的教育、幼儿教育、各种潜力的挖掘,其深刻意义就在这里。

为了达到科学的教育目的,应要充分了解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能力。迄今,对胎儿和新生儿所具备的身体或精神上的能力是认识不够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出现后,人们可以相当仔细地观察胎儿了,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发现的胎儿、新生儿的能力。人们过去对胎儿、新生儿能力的评价是有错误的,因此,必须重新研究幼儿教育的理想状态、开始的时机和方法。这意味着对整个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极大的再认识。

许多教育内容及早进行会非常顺利,效果也显著。而目前的教育方法,好像是要人们一定要找一条艰辛的道路去走,一直要等到内在的潜力已经差不多消失了,才煞费苦心地进行事后处理,实在令人遗憾。

过去许多人怀疑,让孩子进行大规模的学习,大脑细胞是否会“爆炸”?或者像有些大人那样,得神经官能症?专家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决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因为,孩子会感到厌倦,厌倦后就会停止去接受过量的教育。

教育的焦点在于,不应当首先培育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该着力挖掘和培养精神和品德的能力。孩子们生来具有优秀的能力和潜力,但是通过早期教育形成的性格、气质会左右孩子的一生。这些离不开母亲的教育意识革命。母亲不仅要喂养孩子,还要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担负着教育的责任。对孩子进行科技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而同时对孩子进行美感、人道、艺术的教育更加重要。因为,人类获得幸福,并不完全依靠科技的发达,还要依靠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人的向前发展。

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正在研究中,没有经典,父母可以自己去创造,不要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也不要为周围的传闻所干扰,母亲应首先坚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类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那是人类具有丰富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果。现在,人还有许多有待挖掘的潜力,如果把这些挖掘出来,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2.未来与展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情。未来孩子们将在什么样的世界中生活?作为21世纪主要角色的孩子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是每一个父亲与母亲都应当注意的问题。

人生活在世界上,一辈子都要不断地学习。今后的世界不会再有“完成教育”这一说法。即使是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也不算结束了学业。终生教育不仅仅是学者的事,由于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像洪水般的产生,人如果不经常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就会跟不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节奏。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旺盛的创造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将是余暇时间充足的时代,那时候的人们会追求诸如音乐、绘画、体育、语言、文学、书法、棋艺等诸方面的训练,这会使他们获得艺术能力,从而具备通过艺术语言去接触高级文化提供了可能性。

展望未来,我们将会迎来文化水平、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们互相接触。所谓“不同”,有各种含意,正常人见到残疾人与自己有不同之处,年轻人见到老年人与自己有不同之处,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不同社会的人们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就会造就视野开阔的人。

作为父母与老师,也应该挖掘孩子这方面的潜力:智能、情爱等。现在许多孩子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以“我”为中心,应该让孩子懂得帮助残疾儿童、帮助老年人、爱护小生命等,使他们了解不同处境的人,逐渐取消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差别,如使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的隔阂消除。这样的未来教育,将会越来越多地凭借艺术教育的手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