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准备好深睡眠
15410400000029

第29章 湿度

人们都知道,天气过冷或过热都妨碍人入睡。寒冷的冬天,晚上手脚偶尔露在被子外面,就会冷醒;炎热的夏日,人烦躁不安,如没有降温设备,可能要到深夜凉爽下来才能入睡。适当的室温是睡眠的必要条件。

过于暖和的卧室可使睡眠变浅。研究发现,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卧室的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夏季相对湿度可能较高,但不宜超过70%,室内湿度过高时,加强通风予以改善。冬天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不低于35%,如果湿度太低,可喷些水或睡前把一盆水放在室内,如用暖风机时,采用加湿器,通过热气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现在家庭一般都有制冷取暖设备,应用时注意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这有害健康,也不利于睡眠。因此,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环境,控制和调整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一个重要条件。

与睡眠最直接有关的温度是被窝内的温度。研究表明,最适宜的被窝内温度为32——34℃,人睡得最舒服。“头寒足热”促进睡眠,冬季上床前被窝温度远远低于这个温度,与室温相当。冬天我国江、浙、皖、湘、赣一带无取暖设备的家庭室温5——6℃,上床后要靠人的体温把被窝温度升起来,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全身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影响入睡,因此冬天不容易睡着。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下肢末梢循环本来就不好,睡入冷被窝中,冷的刺激使微血管更狭窄,有些体弱老人整夜双足冰冷,无法安睡,这是造成老年人失眠的常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些人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使被窝温度升高,但不容易控制保持被窝温度正好是32——34℃,如超过35℃,人的新陈代谢提高,引起出汗,能量消耗增加,也会影响睡眠,而且醒后会产生疲劳困倦的感觉。电热毯会使人皮肤干燥,还有不安全隐患。

被窝内除了要求恒定的温度外,保持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合适,人在睡眠中有汗液蒸发,常使被窝湿度超过60%,皮肤受到刺激影响睡眠深度。因此,要经常晒被子,给卧室通风,注意采光。在睡觉时不要把被子裹得太紧,留一点小缝隙让其保持一个最舒适的被窝小气候,一般要求每秒0.2米的气流在人体周围通过,这是人体感到舒适的“微气候”标准。

睡眠小贴士:

有的人因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殊不知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

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运动食品)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此时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宜穿厚衣服睡觉,以保证身体的舒适、健康。

知识链接:睡前需要注意卧室通风

要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必须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洁、新鲜,睡前开窗通风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睡眠质量、避免伤害,睡觉时最好关上窗。

室外空气较室内的空气更为清新,睡前应开窗30分钟,使室外的清新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充分地交换。当然,通风换气还应根据季节、环境等灵活掌握。如夏天门窗要经常打开,保持空气流通。但在冬季采暖时,开窗过大容易使室内温度骤然降低,反而会影响睡眠,应适当地减少开窗面积,延长开窗时间,使室温保持在16℃—21℃之间(夏季26℃—29℃为宜)。

睡前开窗通风固然重要,但睡觉时最好关上窗户。一方面,关窗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改善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体在睡眠中受风。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如果开着窗子睡觉,风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不畅,可引发多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面神经麻痹、肢体疼痛。在夏季即将到来之际,专家特别提醒大家,尽量别大开着窗户睡觉,更不要把床放置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