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准备好深睡眠
15410400000050

第50章 通过音乐舒缓身心,让大脑处于睡眠状态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的确,音乐是改善睡眠的一帖“良药”,是既赏心又悦耳的“催眠师”。音乐通过有规律的频率变化,作用于大脑皮层,会对丘脑下部、边缘系统产生效应,调节激素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机能状态,进而使人们的睡眠得以改善。

临床实践亦证明,让神经衰弱、失眠或患有其他睡眠障碍的人,常听一些舒缓的民乐、轻音乐等,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可使其情绪平稳、放松,起到镇静、安眠,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东南亚、前苏联有一些久负盛名的催眠名作,其改善睡眠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如《催眠曲》、《妈妈》、《宝贝》、《悲伤西班牙》、《意大利女郎》、《月夜》、《梦之桥》等。这些曲目,或悲壮舒雅,或恬淡平缓,或情意绵绵,对各种失眠均有改善作用。在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催眠曲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古代曲目:有《阳关三叠》、《良宵》、《梅花三弄》、《宫秋月》、《黛玉葬花》、《霸王御甲》、《高山流水》、《鱼中游》等等。这些曲目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舒缓、高雅、清心,可使患者心地清静,安然踏实,缓缓入眠。

现代曲目:有《感情》、《无限的爱》、《小城故事》、《山水隔不断相思情》、《天涯歌女》、《太湖美》、《江南好》、《海滨之夜》、《秋思》、《小草》等等。这些曲目的特点是,优雅、细腻,感情丰富,对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的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笼统来讲,具催眠作用的乐曲有《宝贝》、《春思》《军港之夜》、《平湖秋月》、《大海一样的深情》、《银河会》、《二泉映月》、《烛影摇红》,以及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舒曼的小提琴小夜曲《幻想曲》等;另外,《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苏武牧羊》、《小桃红》,及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均有镇定安神作用。

对那些因忧郁而引起的失眠患者而言,可欣赏《光明行》、《喜洋洋》、《雨打芭蕉》、《春天来了》、《啊,莫愁》、《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以及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b小调)》、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等。

对那些因焦虑而引起的失眠患者而言,可欣赏乐曲《仙女牧羊》、《塞上曲》及韩德尔的组曲《焰火音乐》、圣桑的交响诗《死亡舞蹈》。

对因疲劳过度引起的失眠患者而言,可欣赏《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锦上添花》等等。

运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时,最好选择在晚上睡前2~3小时,采取舒服的卧位,根据个人爱好、文化水平、失眠类型等选择乐曲种类;音量以舒适为度,掌握在70分贝以下;时间不要过长,以30~60分钟为宜;不宜单一用一曲,以免生厌;听音乐时应全身投入,从音乐中寻求感受,并且还可以随乐曲自我哼唱。再有,适宜的环境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音乐催眠时,要创造一个冷色、安静的环境,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以保证音乐催眠的顺利进行。

睡眠小贴士:

睡眠音乐的选择:不宜盲目的投其所好,而应选择和声简单、音乐和谐、旋律变化跳跃小,慢板的独奏曲或抒情小品音乐。其中以小提琴、钢琴独秦曲效果较明显,现在有减压音乐和放松音乐。这类音乐的中心频谱大都在125-250赫兹之间,往往比较容易诱人入睡。

知识链接:音乐也可以治疗失眠

很多失眠的患者会选择听音乐来促进睡眠。其实,这是非常有科学根据的。音乐确实是一种可以促进睡眠的方式。不仅是失眠,音乐还可以作为治疗很多疾病的有效手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人类具有丰富的情绪和情感,除了喜、怒、忧、思、悲、恐、惊外,还有平静、轻松、愉悦、喜欢、爱慕、崇拜、嫉妒、敌意、孤独、空虚、渴望、依恋等情绪,并因外界情况的变化,存在极其微妙、细腻和复杂的情绪变化。在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够像音乐可以准确而细致入微地描述人类情绪活动的微妙变化,能够直接、迅速、灵敏地作用于人的情绪活动。这是因为当人类感知音乐音响的变化,会不由自主的、直接产生相应的音乐情绪反应。例如,人们会从《二泉映月》的音乐中感到悲哀,会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始几小节中体验到紧张、震撼和威胁的感觉,而莫扎特甜美的音乐能使人获得平静和愉悦的情绪体验。

科学家研究证明:音乐与语言的脑功能区是分离的;左侧脑在音乐时间序列、节奏辨别等方面起作用,右脑则在音高、旋律、和声感知处理过程中起优先和主导作用;大脑两半球间及半球内各脑区间有相互的协同作用。

当受试者听可产生愉快情绪的音乐时,左侧大脑的额叶激活,而恐惧和悲伤的音乐则显示右侧大脑额叶激活。激活程度与情绪强度相关的部位,还包括海马旁回和额叶区。音乐引起被试者产生愉悦高峰体验时,腹侧纹状体、中脑、杏仁核、眶额皮层和腹侧内侧前额皮层(MPFC)激活。这些部位能影响支配人体内分泌和内脏器官活动的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人体分泌相关激素、酶与神经递质,从而发挥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如果失眠了,那就立刻行动起来,听听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