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节能:从小事做起
15413700000104

第104章 放射性来源之谜

贝克勒耳的重大发现,很快引起了比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玛丽·居里的兴趣。

居里夫人反复思考:造成这种奇迹的原理是什么呢?他决心解开这个未知之谜。

迷恋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居里夫人如同着了迷似的,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拼命地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居里夫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铀的辐射同含铀化合物的化学组成没有关系,也不是由光照或温度等外界条件决定的。她认为,这种辐射是原子的特性,并建议将这种辐射现象叫做“放射性”。

接着,居里夫人检验了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她发现除铀之外,含有钍的化合物也可以释放贝克勒耳射线,因此,她把铀和钍叫做“放射性元素”。

再接再励,居里夫人通过进一步测试,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非常强。

“这是偶然的吗?”她在问自己。

结果,她重复上百次实验,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于是,居里夫人高瞻远瞩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沥青铀矿中含有放射性极强的元素!

继而,居里夫妇携手合作,首先从沥青铀矿中人手,把一切已知元素分离出来,然后再测量每种元素的放射性,经过逐一淘汰、范围逐渐缩小。终于在1898年7月,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给它起了个名字:钋。钋的拉丁文名为Polonium,由拉丁文波兰国名Polonia一词的词头构成,用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之后,他们又废寝忘食地捕获另一种新元素。

1898年12月26日,他们再次宣布发现了新元素一镭。

然而,这要拿出实物来作为证据,凭口白说,不足为信。

不过,要从沥青铀矿中提取铀这等于是大海里捞针。

要知道,沥青铀矿中铀的含量极少,大约只有矿石总量的百万分之一。这样的含量,要从中提取铀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百折不挠是科学家们的可贵品质。居里夫妇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30多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克的镭盐,并测出了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镭的奇迹般的发现,揭开了原子核物理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