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里的说话哲学
15420900000053

第53章 谈吐要有幽默感

诙谐幽默,余韵无穷

幽默的话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谈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都是离不开的。它能使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泼,它能让人感受到说话人的温厚和善意,使其观点变得很容易让人接受。

有一年,大学士的纪晓岚正在家中为父亲服丧守孝。春节前夕,他应一乡亲邀请,为对方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惊天动地门户”,下联是“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对联在大年三十贴出后,围观者甚众,其中有个与纪晓岚家有世仇的财主,觉得这副对联正好作为报复纪家的把柄,便马上派人串通当地官府,向京都告状说纪晓岚在家乡公开煽动乡民造反。

事情传到朝廷,乾隆皇帝火冒三丈,春节也不过了,立即派人把纪晓岚押到京都金銮殿。乾隆一见纪晓岚便拍案大怒:“纪晓岚!你知罪吗?”纪晓岚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慌忙连连叩头,口称:“知罪!知罪!”乾隆火气越来越大,斥责道:“好你个纪晓岚!本朝看你是个人才,待你不薄,你竟借在家服丧守孝之机,公然写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说完,吩咐左右:“拉出去,砍了!”

纪晓岚一听,吓了一跳,心里寻思:这还得了。忙问:“我主万岁,万万岁!是臣写的哪副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说明白了,臣死而无怨。”

乾隆皇帝听纪晓岚这样一说,怒气有增无减,心想:你死到临头还装糊涂,我就让你死个口服心服,便命太临把那副对联念了一遍。

纪晓岚这才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纪晓岚这么一笑,乾隆皇帝却给弄糊涂了,急问道:“你笑什么?”

纪晓岚松了口气,说:“万岁请息怒,这副对联确实是我写的。但情况是这样的:我给写对联的这一家,有哥仨,都是光棍儿。老大是个卖爆竹的,爆竹一响,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个集市经纪,专管人们买卖粮食时过斗的,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不就是‘先斩后奏’吗?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乾隆皇帝边听边点头,最后咧开大嘴笑了,然后走下金阶,双手扶起纪晓岚,不住地说:“纪爱卿,孤家冤枉你了,孤家冤枉你了!”

经纪晓岚这么一解释,这副让他要“掉脑袋”的对联就巧妙的与一家三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诙谐幽默,余韵无穷。使原本急促、紧张的场面一下子变得轻松、和缓,轻易地化解了矛盾。

幽默的说话方式

谈到幽默的的说话方式,老舍曾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孩见到一个生人,长着很大的鼻子,马上叫出来:“大鼻子!”假若这位生人没有幽默感,就会不高兴,而孩子的父母也感到难为情。假若他幽默地说:“就叫大鼻子叔叔吧!”这样大家一笑不就解决了问题么?可见,幽默的说话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幽默的说话方式:

①装傻充愣

装傻充愣是答非所问的一种,即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利用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故意错解对方的说话,说东答西。这种说话方式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一般都会产生特别的幽默感,出奇制胜。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当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新泽西的议员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到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好吧”,威尔逊慢吞吞地说,“如果殡仪馆同意,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那位打电话的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自然是政治地位,对于这一点,威尔逊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他故作蠢言把打电话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利用语言的歧义说成是“死人躺下的地方”,弄得对方啼笑皆非,有力地嘲弄了钻权者。

②巧作类比

对于有些人的提问,正面回答极易落入俗套,也不能满足提问者的口味,聪明者往往漫不经心地似答非答,然后引对方入圈套,然后巧作类比,占据主动,让对方折服。

据说作家刘绍棠一次到某大学讲演,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给予坦率的解答。一位女学生递上一张纸条问道:“既然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那你为什么总唱赞歌,不唱悲歌呢?难道社会没有阴暗面吗?”面对这一尖锐的问题,刘绍棠想了想,问那位女生:“你喜欢照相吗?”见女生直点头,刘绍棠反问道:“你脸上有光滑漂亮的时候,也有长疮疤不干净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在脸上生疮疤的时候去照相?”这一问,引得周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刘绍棠对于对方提出的颇有难度的问题,没有急于作答,而是提出一个对方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进行反问,把文学作品的表达与青年人的照相巧作类比,言简意明,风趣诙谐,把自己的观点寓于类比中,让人豁然开朗,终身不忘。

③声东击西

在有些场合,相同意思的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效果迥异。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

有一对夫妻,妻子特别喜欢唱歌,但水平特别差,有时扰得丈夫无法休息,丈夫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有一天,时到深更半夜,妻子又自得其乐地唱起了难听的歌,丈夫急忙跑到大门口站着,妻子不解地问道:“我每次唱歌时,你干吗总是要跑出去站在门口呢?”丈夫一字一顿地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邻居知道,我并没有打你。”

这位丈夫的回话,表面上好似答非所问,实则是采用的一种声东击西的说话艺术,妻子乍一听,也毫不介意,可继而回味,犹如咽进了一只绿头苍蝇哭笑不得。这一回话言在说妻子发出的声音不是丈夫打所致,意在讽刺妻子唱得难听,好似被打得被惨叫一般,多么幽默,实在有过耳不忘,绕梁三日之效。

④因势利导

在一些论争场合应时刻注意周围群众的情绪,尽量调动群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巧妙地因势利导诱敌深入,再寻找一个突破口,借助群众力量,给对手精神重压,使之无回击之力。

肖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观众要求肖伯纳上台接受群众的祝贺。可是当肖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观众以为肖伯纳一定会气得发抖,谁知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转向台下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是观众对肖伯纳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那个挑衅者灰溜溜地逃出了剧场。

面对挑衅者的污蔑,肖伯纳若一味退让,有失面子,如与之争辩自己的剧本如何完美,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在观众心中留下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坏印象。肖伯纳此时充分展示了他的应变才能,巧用因势利导之法,凭借观众对他的信任与支持,给予他的掌声和喝彩,把挑衅者推向群众的对立面,使其孤立无援,狼狈而逃。

⑤自我嘲笑

自我嘲笑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自嘲是向人说说自己的缺点,但这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种豁达开朗和返璞归真的人性美的体现。

比如某教授,体弱清瘦,总是宽袍大袖。入冬畏寒,他头戴大风兜,远看只露出眼镜、尖尖的鼻子和一撮山羊胡须,样子很滑稽。一天上课,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不知谁画了个酷似他本人的猫头鹰。教授毫无怒色,拿起粉笔,在旁边写了一行字:“此乃教授之尊容也。”他那大智若愚的通达,闲适自处的超脱,使学生对他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