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自由成长
15424900000012

第12章 发展兴趣爱好

兴趣——孩子成材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的作用要大于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孩子成长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孩子对于生活才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当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一个人的长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焦耳,自幼便对物理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电、热方面的实验。

一个假期,焦耳与哥哥一同去野外郊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即使在“玩“的时候,也念念不忘他的物理学实验。

一次,他找来一匹瘸马,让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安电池电击那匹马。而他的目的,就是想观察一下动物受到电击后的反应。结果,马在受到电击以后狂跳不止,险些将他的哥哥踢伤。

虽然出现了危险,但这并没有使小焦耳停止对于兴趣的探索,他又拉着哥哥划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中,想测试一下这里的回音有多大。他在火枪中塞满火药,然后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枪口中窜出一条长长的火苗,不但烧焦了小焦耳的眉毛,吓得哥哥也差点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中出现了片片黑云,片刻后便电闪雷鸣,雨声渐大,正准备上岸避雨的小焦耳突然发现,每次都是闪电过后才有雷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好奇的焦耳顾不得躲雨,匆匆爬上一座山头,用怀表将闪电与雷声之间的间隔时间,认真地记录了下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小焦耳迫不及待地找到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看着一脸渴望的小焦耳,老师满意的笑了,并告诉焦耳“人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要大于声速,而事实上,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声的。”老师的话让小焦耳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后来,为了方便研究自己的物理实验,焦耳又将父亲酿酒厂中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实验室,并在这里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在兴趣的推动下,焦耳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847年,焦耳会见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孙(开尔文勋爵),并与之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合作进行能量守恒等问题的研究;1850年,焦耳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66年,鉴于焦耳在热学、热力学及电学方面的贡献,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柯普利奖章;1872年至1887年间,焦耳一直担任英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一职。

1889年8月11日,焦耳在英格兰紫郡的塞尔辞世,享年71岁。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能量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拉丁文拼法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的单位。

古今中外,兴趣成就人生的名人轶事可谓不胜枚举,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曾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由此可见,求知途径就是:兴趣、爱好 痴迷。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及时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孩子的兴趣,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兴趣,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优势,就意味着孩子的一生将在平庸之中渡过。

兴趣是求知的天然欲望、是好奇心,知识固然重要,但求知更加重要。有知识并不代表有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才是一个人的能力,知识不会自主地改变命运,在兴趣的引导下,有效运用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刘仁军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学四年级起,他便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理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辍学后,刘仁军仍然整天沉醉在他所喜爱的地理知识中,当时,外人对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不务正业。

后来,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刘仁军和一些民工一起走进了建筑工地。在外出打工期间,他仍然“不思悔改”,一有时间,就捧起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沉醉其中。

1998年夏,江苏淮阴的张元鼎用3小时50分背出4810个地名,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刘仁军,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为冲击吉尼斯世界记录暗做准备。于是,刘仁军辞去了工作,在南京近郊租了一间小屋,足不出户、埋头攻关。

2000年3月14日,刘仁军在南京市公证处的监督下,在南京师范大学地质科学院背诵完成8856个中外地名,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记忆地名之最”证书,同时也赢得了“世界地名之王”的赞誉。

年仅21岁的刘仁军,在自身兴趣的推动下完成了梦想——斩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并因此被人才济济的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破格录用为工作人员,从此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兴趣就是孩子认知世界的先导,是孩子发展智能的基础,是孩子成材的必经之路。所以,培养孩子首先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兴趣

对于非常专注地喜好一件事情的孩子来说,通常这些孩子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对于另外的事情却抛于脑后。如果他们的父母帮助他们寻找另外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更愉快。

对于人的实践活动,兴趣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事,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大千世界的媒介去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相应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可以这样说,兴趣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择业乃至事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彼特罗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爸爸,在培养孩子这一方面,他常常这样说:“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达·芬奇六岁的时候,已经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始上学了。在学校里小达·芬奇学习到了许多知识,绘画是他最感兴趣的一门功课。一次,他不专心上课,却悄悄地为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得意洋洋地把他的“杰作”展示给父亲看,父亲并没有因此责骂他,而是称赞他的画画得好。他的父亲发现达·芬奇在绘画这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决定培养他。正是因为达·芬的父亲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为达·芬奇后来在绘画领域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次,达·芬奇突发其想,想用自己的画恐吓自己的父亲。他在在盾牌上画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两眼冒火、鼻孔生烟。为了能够起到恐吓的最佳效果,他把窗户关起来,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当父亲一回到家里,就被盾牌上的画吓一跳,但是,父亲并没有责骂达·芬奇。

在达·芬奇十六岁的时候,父亲把他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让他专心学习绘画。在这里,达·芬奇学习到了许多绘画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每一个孩子都有兴趣爱好,重要的是看家长如何去发现,去培养。所以,家长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成为可用之才。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呢?家长也许并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但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孩子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孩子的兴趣是一个不断发展、转移的过程。当孩子有了一种兴趣爱好之后,便会逐步向另外一种兴趣爱好转移,并不断发展成为多种兴趣爱好。如孩子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总是三番五次要求家人讲故事,时间久了,孩子自己就开始学着讲故事,有一些聪明的孩子还会试着自己编故事,然后把这一兴趣爱好转移到故事配画上,久而久之就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广泛且容易转移的,这不仅仅需要父母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而且也需要父母花费一番心思去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得以保持并一直向深处发展下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位合格的家长,一定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千万不可忽视兴趣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仅浪费时间、精力,且收效甚微。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浇灌报春花,让它长出各种颜色的花朵。由于他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如果孩子对一件东西并不感兴趣,即使频繁地接触这件东西,也很难勾起孩子的兴趣,归根到底是兴趣在“作怪”。

卡尔·威特有一条“教育不给强迫”的教育原则,即无论教孩子什么知识,他总是先试图唤起孩子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当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真正地教孩子学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真正做到把兴趣当成孩子的老师。父母同样如此,要首先培养孩子对某件东西的兴趣,然后再施教。

姚明小时候,他的父母只是让姚明随着他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干自己喜欢的事,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将来的事业。姚明的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儿子与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最终,姚明仍然选择了篮球这条发展道路。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对篮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热爱了!

据姚明身边的人说,起初姚明并不喜欢篮球,那时,姚明只是把篮当作一种游戏。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发展空间,以启发施展为主,侧重于培养姚明的兴趣与爱好。对于姚明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让他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当姚明长大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在学习方面,从来没人强迫我。”实际上,姚明所说的“玩”,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读自己喜欢的书,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姚明真正对篮球产生兴趣的时候,是他9岁那年。当姚明长到12岁的时候,已经对这项运动更加痴迷了。为了培养姚明的兴趣爱好,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由于姚明的学校与家离得很远,所以他很少回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打篮球上。时间久了,他对篮球愈加加痴迷了。

姚明最喜欢哈基姆·奥拉朱旺、阿瑞维达司·萨博尼斯和查尔斯·巴克利这三个球员。萨博尼斯在姚明心中可谓篮球中锋技术的教科书,对此,姚明曾这样说过:“他简直拥有了所有位置球员该有的技术”。有一段时间,姚明曾把“萨博尼斯”当成自己的网名。后来,姚明对当时的休斯敦火箭队的热情大增。姚明迷上了休斯敦火箭队,非常崇拜1994和1995年连续两年赢得NBA的总冠军的奥拉朱旺。

正是这些原因,才使姚明对篮球更加感兴趣,为姚明日后的篮球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言之有理,准确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人对数十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每一个的高考状元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感觉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而并非苦差事,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靠自觉性。

孩子的能力可以从先天智力与后天的学习策略所决定的。可以这样说,兴趣是孩子培养能力最强有力的动力,有了兴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就可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

让名师指导孩子的天赋发展

孩子的天赋需要父母去发现,同样也需要得到名师的指导。所以,挖掘孩子的天赋并给孩子找一位名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想要孩子成才,就要了解孩子的天赋,并且找名师指导孩子,使其能够更好地挖掘天赋,并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少走弯路。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她亲自教他读拉丁文,启发、鼓励他写诗。他的母亲是这样认为的:想要儿子成才,必须找一个好老师。

母亲突然想到,如果儿子拜福楼拜为老师,那该有多好啊!但是,他能给一个普通孩子当老师呢?母亲下决心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儿子。于是,她加紧指导儿子的学习,培养他对文学的爱好,鼓励莫泊桑写东西。不管儿子写的是什么,她都会认真地保存。因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给福楼拜看,得到他的指点。母亲的重视,使莫泊桑的写作更加努力了。

在拜福楼拜为师之前,母亲找到的布耶老师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人物,并且他是福楼拜的好朋友。莫泊桑的母亲的一番苦心,布耶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深地被她的爱子之心感动。在一次拜访福楼拜前,他为了圆莫泊桑母亲的心愿,就带了孩子一同前去。母亲把莫泊桑的作品挑出一些让他们带上,希望可以得到他的指点。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这些诗作,和他们一起分析,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他还答应收莫泊桑做自己的学生。

莫泊桑欢快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一边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当家长自己无法给孩子有力的指导时,请名师对孩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人大多数都是在名师教导下,才成为人才。有名师指导,可以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因为孩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电子的汤普森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卢瑟福,培养了12个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镇西、李政道都有受名师指导的经历。

今天,教育主要是依靠学校和家庭。而孩子多数学习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孩子选择老师的问题。很多家长用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希望得到名师教导。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老师的时候,父母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明明对音乐有天赋,而你却让他学画、学写作,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实际上,这样做即使孩子得到这方面的名师指导,孩子也不可能成为画家、作家。尊重孩子的天赋,为其选择适合他天赋的老师指导孩子,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贝多芬早期的音乐才能并不惊人,天赋并没有显现出来。很多当时的音乐权威人士断言他不可能成为一名作曲家。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小就对他进行专业的训练。他请了聂费、海顿等音乐家做贝多芬的老师。正是在这些名师的严格的要求下,才为贝多芬的日后的音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后来失聪也未阻止他对音乐的创造。如果没有父亲对他音乐天赋的开发、没有海顿等名师的指导,我们今天就无法倾听《英雄》、《命运》、《田园》等不朽的作品。更不会有这么一位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的音乐大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其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和名师在一起,就可以经常与有修养、有思想、有深度的人产生许多共同语言,孩子就会在有意与无意中向他们模仿、学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孩子的修养、眼界、习惯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在名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提升自身素质、能力。这些孩子与经常与素质低下的人接触的孩子在许多方面可能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和素质低下的人接触,想学习到一些高深的知识、修养是很难的。

跟着名师不一定就会成功,这跟孩子的资质、勤奋以及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只有把有天赋的孩子交给那些能挖掘这类天赋的名师手中,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学识,有修养的人。

父母的支持成就孩子的梦想

父母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给的更多的应该是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支持是孩子日后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支柱。

孩子的梦想自从破壳而出,就需要父母精心的呵护,在父母的支持下,这个梦想会茁壮成长。支持孩子不但要给予精神鼓励,还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爱好,让他们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成才之路,就是在他父亲皮耶罗的支持下完成的。小时候,他的家里还比较富裕。

达·芬奇自小就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并且很喜欢把他们画出来。有时,他在花园中描绘花瓣和树叶;有时坐在草地上把看到的蚂蚁等昆虫画入滑板上……而这些都会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支持。达·芬奇很快在镇子里成为了“小画家”。

有一天,村上的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请求在木板上让达·芬奇,父亲当即答应了。达·芬奇将木板刨平,用锯做成盾牌的模样。等完成之后,他便想在上面画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画面不但结构合理,而且形象逼真,画面上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等小动物就像是真的一样。父亲高兴极了,决心支持孩子去学画画。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支持,达·芬奇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在当时著名的画家韦罗基奥的指导下,加上自身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他的不凡成绩。

当孩子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家长应当正确指导孩子,引导他们勇敢尝试。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支柱,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支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信心。

林肯的继母就是支持孩子的典范,在林肯的一生中,他的继母的支持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林肯自幼喜欢看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林肯根本买不起什么书,继母就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找来书。那天是林肯的生日,晚上,萨利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本旧书《英语缀字课本》。这个礼物让林肯从心眼里接受了继母。当继母发现林肯想上学时,这位胆小的女性竟然第一次和不让林肯读书的丈夫据理力争,终于争取了让林肯读书的机会。当看到路边有断腿的小狗很凄惨地在“哭泣”时,林肯恳求继母答应让他养这条狗。自家都没有食物保证的继母却答应了林肯的要求。当林肯第一次向继母问“解放”是什么意思时,继母庄重地回答:“解放,就是自由。而自由就是没有一个人属于他自己,而不是像奴隶那样属于别人。”林肯非常同情那些奴隶,心里想着要给他们“解放”。继母的这种支持让林肯获得了自信。他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的一切都源于天使般的母亲!”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激发孩子的能力去实现他自己目的。家长应该注意走入孩子的内心,充分体会孩子的心情与感受。当孩子要做什么时,父母不要怕孩子会出错,错误不正是进步的垫脚石?关键是孩子能否承担犯错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不会伤及孩子身心健康,那么家长就完全可以不干涉孩子的行为。如果只是一味地阻止孩子的行为,只会使孩子变得缺乏动手、动脚、动脑的能力,他们只会变得患得患失、畏惧失败,从而陷入自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