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自由成长
15424900000008

第8章 施教于“萌芽状态”

在孩子的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

在孩子取得任何一点进步时,如果父母都能进行及时肯定的话,孩子就能从每个认可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身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就是说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把握时机。

大人有时就把孩子叫到身边,问他:“你昨天又做了什么坏事?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时孩子总是会瞪大眼睛闪现出无辜的神情,根本就不明白父母在说什么!

司马光小时候,他的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也非常重视培养他的人品。司马光六岁时的一天,他想吃青核桃,让姐姐帮他剥皮,姐姐也剥不开。姐姐离开后,管家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司马光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是生气地对司马光说:“明明是管家帮你剥的,你怎么可以撒谎呢!”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无论是治学作书,还是为人处事,他总是十分诚实,丝毫没有半点虚假。

美国幼儿教育家麦恩说:“当孩子流泪——并非是由于害怕惩罚,而是悔悟的时候,就不该去责罚他了。”当孩子做错了事,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正是孩子最紧张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已经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家长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孩子内心的自我反省加上父母的批评指导,会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在这个时机前后,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说教,甚至惩罚,都无法达到这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在他孩提时,曾砍掉过父亲喜爱的两棵樱桃树。父亲回来后,发现樱桃树被砍非常生气,暗自思量:“如果被我查明是谁砍了我的树,一定要狠狠惩罚他。”到处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走出来,到父亲面前,面带惭愧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华盛顿说道:“你不是让我做个诚实的孩子吗?”父亲抱起他说:“我的好孩子啊,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及时指出他犯了什么错误,并帮助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可能引起的结果等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错误扩大化,例如孩子打破了花瓶,批评孩子时就不要说孩子总是打破东西,更不要不停的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只会使孩子产生疲劳,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里。

家长要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地肯定。

有个三口之家分得了新房,白天夫妻俩都去上班,下班回来后就奔到新房搞装饰,每天忙得精疲力竭。上小学的儿子看到父母有时忙的连晚饭都吃不上,便拿出了自己偷学母亲的手艺,给父母摊面饼做晚餐。等摊好后他就拿着面饼,提着茶壶,走到新房慰劳父母。面饼虽然不怎么好看,可它却凝结着儿子的辛劳,凝结着他对父母的爱。父母激动地品尝着儿子送来的晚餐,吃得比山珍海味还有滋味。望着站在面前的儿子,父亲伸出温和的大手,抚摸着儿子的头,忘情地说:“儿子,你懂事了,是个称职的男子汉了!”儿子则像个大人似的胸脯一挺,说道:“我是大人了,我可以分担父母的辛劳了!”

这种及时赞美的方法比任何一本正经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容易使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找到进步的动力。

先天性双耳失聪的周婷婷在父亲周弘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残疾大学生,更确切地说是我国第一名残疾大学生。在周婷婷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每次欣赏的眼光、肯定的口气、行动的支持都使周婷婷信心百倍。当父亲对她取得的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及时表扬时,小婷婷都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她的坚强的性格,勇攀高峰的自信。

无论是批评还是肯定,及时都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早则空洞,使教育过于空白,没有支点;晚则鸡肋,只会在孩子心中产生父母爱翻老黄历感觉。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时!

教育孩子从每一个细节开始

一个细节,总会在人生的某一刻让你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或者感动,细节所产生的教育力是难以估量出来的。

中国有句古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疏忽和损失都有可能发展成大的漏洞。失败往往隐藏在我们行事过程之中,并不是在失败的结果中。

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拚死一战,因为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固然很重要,可是我必须找点合适的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马上迎战,你能用什么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他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足够的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颗钉子,得需要点时间砸出两个。否则不能像其它掌那样牢固。”铁匠说。

“能挂住就行了,抓紧时间吧,要不国王会生气的。”

在马夫的催促下,铁匠凑合着把铁掌钉在马蹄上。

两军开始交战了。理查国王冲锋陷阵,率领士兵迎战敌兵。途中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士兵们自顾不暇,不一会敌军俘获了理查,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颗铁钉。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在1485年的波斯沃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将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一个微小的细节往往关系着全局的成败,而大多数时候这种成败取决于每一个普通人对工作的态度。换一个角度想,如果理查的马夫多一点认真的精神,少一点马虎,也许英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谆谆告诫我们:“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从小培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且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曾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这样一个问题:“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接着他告诉记者,在幼儿园里他学到了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每天睡个午觉,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做错事要道歉,观察大自然要仔细等等。这就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对每个人来说,细节不能忘记却又总是忘记。在我们的生活中,细节随处可见,如此平凡,却如此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从细节努力的基础上得来的。

在教育孩子时,许多家长更加注重“原则”,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实际上,这种教育法并不可取。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这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或“凤”,那么就该从每个细节开始教育孩子。

东汉时期,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凡事都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从教会孩子做对每一件小事开始,而不是毫无目的告诉孩子们要如何做成一件大事。只有先把小事做好了,细节做到位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里,凡事并无大小轻重之分,有的身居高位却遗臭万年,有的人出身卑微,却终能成大功、立大业,这其中巨大差别的原因仅在于是否认真对待一件小事。

现在,在不少家庭,家长不注意教育引导孩子做不起眼的小事,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健康问题十分重视,而对一些小事说成鸡毛蒜皮的琐事。很多家长认为,树大自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小树从小就不直,长大后怎么会变直呢?

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注重细节问题。从小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其实,小细节,小事情同样是在培养人,锻炼人。比如,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学习用品用后及时整理有序,引导孩子个人物品要定位摆放,做到用时好找,用后归位,瓜果壳皮主动清理,不乱扔杂物,做到在家在外一个样,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话做事等方面耐心细致的及时引导、及时纠正,让孩子自觉地、自然地、积极地投入到良好的习惯的锻炼培养上,这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待父母发现的细节,如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鬼脸,甚至是一次回头,都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与精彩。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同样也是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方法,如家长对孩子的一句亲切问候、一个简单动作等,这也许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要学会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个细小的教育契机,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倘若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现,那么家庭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孩子学会关注细节

孩子的良好品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由一个个生活细节逐渐培养而成,也体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之中。因此,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就要从细节入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起。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也曾告诫世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他的智力有多超群,而是因为他拥有注重细节的意识。

可以说,细节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品质;细节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味;细节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细节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细节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同样也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赵小兰,美国政坛首位华裔劳工部部长,其姐妹六人均跻身于美国上流社会:二妹赵小琴在威廉和玛丽学院攻取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三妹赵小美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纽约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妹赵小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现任通用电气航空服务副总裁;五妹赵小婷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自我创业,如今正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六妹赵安吉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福茂集团资深副总裁。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赞叹不已,一般人家若是能够走出一位名校高材生,已羡煞旁人,更何况赵家六女“女女成凤”,这无疑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成功。好奇的读者一定会忍不住询问:赵家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不是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绝招?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的绝招就是——让孩子学会关注细节。

40多年前,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携全家来到美国,几经打拼,最终成为了美国“航运巨子”;母亲朱木兰贤良淑德、勤勉上进,52岁时攻下了硕士学位。

赵家在纽约拥有一套别墅,别墅后方有很大一块空地。一天,赵父带回了很多竹苗,并召唤孩子们一起动手,将这块空地种满竹子。年少的孩子们不解地问父亲“别人家的花园都种花,为什么我们家要种竹子呢?”赵父语重心长地回答“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岁寒三友’之说,它们分别是松、竹、梅。这‘三友’傲霜立雪,冰清玉洁,其中尤以竹子最有耐力,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它象征着一种高风亮节……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像竹子一样,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进步,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做人,都要坚持。”

此外,赵家的饭桌上还有一项特殊的家规。赵父为人豪爽、喜欢热闹。时常邀请友人来家中做客。每当这时,六个女儿都要穿戴整齐,并排立于客人身后,为其倒酒、上菜、加饭。偶尔,女儿们不愿“就范”,赵母就会告诫她们:在人的一生中,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待客之道也是一门学问,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赵小兰在家中的“服务生”身份,一直持续到三妹结婚才宣告罢了……

在父母的悉心教育和引导下,赵氏姐妹注重细节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为她们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标准并非是学历,而是他的生活细节。其实,生活中的一切原本就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总之,细心是促使孩子发展、促进孩子进步的催化剂。教育的根本就是细节的教育,想要孩子有所成就,就要让孩子养成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

引导孩子在传媒世界里趋利避害

媒介传播信息有好有坏,父母必须对孩子的选择进行指导。不同媒体负载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孩子人格成长和智慧发展的影响性质也截然不同。

今天,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打开电脑网络,就有“一览宇宙小,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与学校、家庭、同龄伙伴并列的第四大因素。

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天看电视的青少年占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占19.5%。电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启迪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良影响。

据了解,一些受传媒负面影响而出问题的孩子,其父母往往缺乏媒介指导意识和有关传媒的知识。

一位妈妈很担忧,因为她的孩子最近迷上了《奥特曼》,俨然成了幼儿园里的“小魔头”。在幼儿园里,他只要看到“犯错误”的小朋友就要动手打人,还说:“这是运用‘正义’来面对‘邪恶’。”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妈妈不知道如何是好。

作为一位新时代家长,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就要尽可能地认识、了解传媒,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妈妈对孩子“小魔头”之风不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会任其发展,一直打着“正义”的招牌打其他小孩子;如果用一些方法,如说教,自然后果法等,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孩子也能明白事情的是与非。以后,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不平”时,就会报告老师或采取其他正当行为,而不是自己动手打人。

对孩子来说,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挑战。如果让孩子在传媒世界里独驾一只无舵的小船,极有可能触礁翻船,甚至跌入无底深渊;父母应当是一把坚实的舵、一张鼓风的帆,引导孩子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巧妙驰骋、趋利避害。

父母要对孩子的“媒介倾向”加以指导。媒介倾向就是对不同媒介的喜好程度。让孩子知道,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有顺序地开发利用不同的媒介,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来发展自己。

有一位社会学家统计:我们的孩子从3岁起到走上工作岗位,在电视机前待了1万6千多个小时。而一位大学生获得一个学士学位的时间是5千小时,一个电脑专家的成才需要的时间是1万小时,熟练掌握3门外语的时间也大约是这个数字。除了电视外,电子游戏和网络也在消耗着许多孩子的黄金时光。

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就是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安排生命。

北京有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为了偷钱去网吧上网,居然不顾后果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这位少年告诉记者,奶奶从小对他疼爱有加,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下来给他吃。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他痛哭着对记者说:“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是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为了上网,采取种种恶劣手段筹集网费,结果人财两失,这是传媒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孩子在传媒世界中趋利避害,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对家长来说,更是件头等大事,因为这关乎孩子的未来。

对于有害信息,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排除;对于具有科学、学习价值的信息,要指导孩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指导就是帮助孩子面对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处理好人与媒介、人与媒介信息的关系,合理地安排时间、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最具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

当孩子面对流行文化的时候,切不可让孩子掉入“追星”、“网友”、“网恋”之中。指导孩子对媒介传播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即指导孩子把“接受的大脑”转换成“思考的大脑”,这样一来,就不会担心孩子沉迷于某种传媒世界中了。

当代传媒研究专家认为,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存在的,有些影响要若干年后才会显现。这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介指导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进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有备无患地开始这样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