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正向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不仅急剧地产生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彼此间交叉、渗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情报意识,掌握获取和利用文献的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凡是受过良好情报科学知识教育的人,就更有条件跟踪和捕捉新的技术信息,使自己的知识适应不断变革和前进的社会需要。所以说,文献信息检索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己捕捉、提取、利用和反馈情报信息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自学,不断增强思维分析水平,这对于培养自己适应日后工作需要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一、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其种类
(一)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文献与情报工作词典》中明确指出:
检索:是指查找出某物的行动。
文献检索:就是从一个文献集合中查找出专门文献的方法与程序。
这里所说的集合是指组织的整体,它可以是数据库的全部记录,也可以是某种文摘刊物或索引、工具书等。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种类
1·按检索的学科可分为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和自然科学文献信息检索。
二者只是在检索的内容上有所区别,在具体的检索步骤和方法上没有差别。
2·按检索的对象可分为事实检索、数据检索和文献检索
(1)事实检索
事实检索是以事实为查找对象,查出结果为文献中所提供的专门事实的检索。例如:“一二·九”运动是怎么回事?世界最长的隧道是哪一条?等等。
(2)数据检索
数据检索是以数据为查找对象,查出结果为文献中所提供的专门数据。例如:1997年我国完成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多少?世界最长的隧道有多少米?等等。
(3)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查找对象,查出的结果为某一主题的文献条目的检索。例如:查找有关计算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方面的文献。
3·按检索的途径可分为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
(1)直接检索
直接检索就是直接查找与课题有关的科技文献,从中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其优点是:
①能获得比较新的文献资料,因为把原始文献存入检索工具要有一段时间过程,时差的存在,使得获取新资料采用直接检索比采用间接检索为好。
②容易了解文献内容和实质,因为直接检索能够使读者直接阅读原文,对原文的所有特征均有所了解和掌握,比间接检索更易了解文献的全貌。
③科技人员对本专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平时对本专业书刊的浏览,从中积累资料,为深入全面的间接检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直接检索方法通常是科技人员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直接检索不符合现代科技文献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的特点,很难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
(2)间接检索
间接检索则是通过检索工具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其检索效果比直接检索的好。其优点:
①由于检索工具是将分散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语种、具有相同主题内容的文献集中在一起,避免了直接检索时的分散性,盲目性和偶然性,提高了检索效果。
②使用检索工具检索是查找与需要有关的主题的一小部分检索标志,因而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
③检索工具提高了有规律的检索途径,保证根据需要取得较齐全的检索效果。
④帮助检索人员消除文字语言上的障碍。
⑤检索工具可以提供本校图书情报中心以外的文献资料信息,从而开阔了文献资料的来源。
⑥节省了检索的时间和精力。检索工具目录存贮的文献记录是经过挑选的,保证了存贮的质量,因而节省了浏览价值不高的文献资料上的时间和精力。
由此可见,理想的文献检索是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两者的结合。前者重在求新,后者重在求快、准、全(指检索工具所含的内容)。
4·按检索的手段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手工检索是指利用传统的书本型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计算机检索是指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查找文献资料。二者的基本原理相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检索将逐步普及,但手工检索是进行计算机检索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获取情报。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人类其他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需要依靠经济、材料和理论的不断积累。近代现代的科学技术史的大量事实也证明,没有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就没有提高;没有科学上的交流和综合,就没有发展。而科学上的继承,借鉴,交流和综合,主要是通过科技文献检索实现的。科学文献检索的作用在于它是获得科技情报的重要手段,它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种获取情报的科学方法。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知识宝库作用
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资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科技文献信息检索就是打开这个宝库的一把钥匙。图书馆经过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图书财富,只有通过馆藏目录、联合目录和各种书目文摘检索,才能向人们全面地、深入地揭示反映出来。人们只有利用这些检索工具,才能了解图书馆藏有什么图书资料,才能掌握与特定课程有关资料的线索,才能知道国内外科技文献出版动态。所以科技文献检索能使人类的知识得以传递和充分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或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
(二)有利于正确的制定科技策略,减少重复和浪费
无论是制定科研规划或进行具体的研究、设计工作,都需要做好情报调研工作。情报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文献调研,利用科技文献这一手段,就能使文献调研工作迅速而顺利地进行,从而为制定正确的科技策略打好基础。反之,如果忽视文献调研工作,情报不灵,就容易造成人力、资金方面的浪费和损失。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几个实验室曾经用了3年时间,研究出继电器拉点电路合成方法,前后耗费50万元,后来发现另一国家早就完成了同样研究,并有论文发表,而且图书馆还有收藏。如果他们在定题之前通过检索工具查到这篇文献,那就可以避免人力、资金以及时间的浪费了。类似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少见。
(三)有利于节省科技人员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据统计,科研人员在查找资料上的时间,几乎要占全部科研活动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如果检索工具编得好,检索过程采用现代技术,那么文献信息检索的过程就可大大缩短。例如,美国医学图书馆采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检索,平均每十分钟可以查完一个课题,相当于用三十种语言浏览二千多种医学杂志上的九万篇文献。而如果没有必要的检索工具,要科技人员到海底去捞针,又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三、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和过程
(一)文献信息检索原理
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就是将表达检索提问的“标签”与存贮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标签”进行比较,二者相一致,或提问“标签”被包含在存贮的文献“标签”之中时,即为初步命中检索所需的文献。
表示检索提问的“标签”叫做“检索标识”,表示存贮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特征和主题的“标签”叫做“文献标识”。“文献标识”包括文献的外表特征标识和内容特征标识两个方面。外表特征指文献的作者、出处、类型和号码等。内容特征标识是指反映文献主题内容的分类号或主题词。“检索标识”也可以作这样的分析和处理。
(二)文献信息检索过程
广义的说,文献信息检索包括文献存贮和检索两个过程。文献信息存贮是指由图书情报人员对大量分散的文献进行标准化标引,即用表达文献外表和内容特征的文字或符号记录下来,形成文献标识,并存入检索工具(系统),以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文献信息检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对提问进行标引,形成检索标识,并与存贮在检索工具(系统)中的文献信息标识进行比较,找出与提问标识“相一致”的部分,即命中的文献“标签”。第二阶段的工作是根据“相一致”的部分的文献“标签”所提供的文献线索,利用馆藏目录和联合目录追索文献信息原文。
无论是在存贮时进行文献信息标引,还是在检索时进行提问标引,都包括对文献信息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这两种标引。在这种标引中,对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标引比较复杂,它需要对文献信息主题进行分析、提炼主题概念,并按照一定的检索语言进行标引。
四、学习《文献检索》的方法的意义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应掌握其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总结以下几个方面供读者学习参考。
1·边学习边实践
文献信息检索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于读者来讲,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了解当然重要,具体的检索实践则格外重要。许多科技人员学习检索方法的经验就是:要学会检索,就必须亲自动手,参加检索实践去查几个课题。“听课十遍,不如自己动手一遍”这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确有一定道理。因此建议有关读者在学习检索方法时,尽量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对照书上所讲的内容和实例,亦步亦趋,模仿思考。这可能就是学习检索方法的捷径。
2·边阅读边掌握
常用的书本式检索工具不下数百种,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内容、特定的结构,本书中不能一一将它们介绍给读者,但读者在利用这些检索工具时应着重阅读其使用说明部分。因为使用说明部分是检索工具的出版者为了便于读者使用该工具书的指导性说明。使用性说明中往往对该工具书的收录范围,内容特色进行介绍,同时还常常采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方法介绍该工具书的使用要点及着录范例。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了解该工具书的概况,而且还能无师自通地学会该工具书的使用。因此可以这么讲,如果想要学会某一检索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那首先就应该仔细阅读和理解这本工具书的“使用说明”。由于“使用说明”不是检索工具的正文,一般都刊载在工具书的封里,封底或附录部分,容易被大家忽视,因此有必要向所有读者强调一下。
3·处理好“准”与“全”的关系
情报检索的理论告诉我们,用检索工具对某一课题进行检索时,要查全就会影响查准,要查准就不易查全,查全和查准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在具体进行检索时,我们切勿奢望查得“既准又全”,而且能根据课题的要求,在“全”、“准”之间进行取舍。一般讲,除非有特殊需要(如专利查新),否则,所检课题应尽量以“准”为主,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况,面对十来篇针对性的文献资料,一个科技工作者可能马上就会阅读吸收和利用这些资料,也可能很快就会取得实效。如果把与他课题有关的几百篇或几千篇资料全部给他,那面对这些资料,他可能会感到无处着手,而妨碍了他对其中十来篇针对性最强的资料的利用。
4·边检索边记录
查阅文献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作为检索进程的记录,即对所用检索工具的名称及年、卷、期、号,使用了何种索引,选用了哪些检索标识等等逐项详细记录。这些记录不仅记下了检索工作的过程而且也可供今后检索同一课题时参考。有时,一个已检索的课题经过实践,发现需要扩大线索,这时,过去的检索工作记录能为下一步检索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其次,要做好文献的记录。把已查到的文献的各种各项着录,如题目,着者、出处甚至摘要等都要记录完全。在做记录时注意切勿记错或漏记,因为记录的错漏可能会造成有关线索中断而使这篇已查得的文献无法利用。做了记录,一方面是便于检索结果能够充分利用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良好的治学作风和积累资料习惯的好方法。
(第二节文献信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是指用以收集、存贮、报道和查找文献信息线索的工具,它由文献和情报部门对一次文献进行分类、加工整理编制而成。
文献信息检索能否做到快速、准确、高质、高效,客观上主要取决于检索工具的质量。也就是说,系统、完备的检索工具(系统)是做好文献检索服务的前提条件。为此,对检索工具的特点、类型及结构等内容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一、检索工具的特点
1·详细而又完整地记录所着录文献信息的线索(包括文献篇名、题录、着者、来源出处等项目),以便用户通过利用这些线索找到有关文献。
2·对所着录的文献信息,都标有可供检索的各种检索标识(包括分类号、主题词,文献序号、代号代码等等),以便用户利用这些标识来寻检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3·提供必要的检索手段,即各种体系的索引(包括分类索引、主题索引、作者索引、号码索引等等),以便用户能较方便地进行检索。
从理论上讲,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才能称为检索工具。目前,某些检索刊物只有着录而不进行标引或不提供检索辅助手段。严格地讲,这些检索刊物自称的出版物是不够纳入检索工具之列的。
二、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
(一)检索工具的类型
检索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多种类型:
1·按检索手段分: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主要指计算机检索系统)两类。
2·按出版形式分:有卡片型、书刊型(包括期刊式、单卷式、附录式)、缩微型(胶卷、胶片)、磁性材料型(磁带、磁盘、磁鼓)和光盘五类。
3·按收录范围分:有综合性、专业性和专题性三类。
4·按摘录方式分:有目录型、题录型、文摘型、索引型及参考工具书等五类。
5·按文献信息来源分:有全面性(收集报道多种文献类型)和单一性(仅报道一种文献类型)两类。
上述检索工具的类型和品种相互之间都有重复交叉,只是分类角度不同而已。我国文献信息界及科技工作者都习惯于按文献信息摘录方式来划分检索工具的类型,即文摘型检索工具、题录型检索工具、目录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及参考工具书。
(二)摘录式检索工具
1·文摘型检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