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15427700000046

第46章 见得心如法眼宽

——读黄慎《逸仙图》

福建宁化是黄慎的故乡,在城里南大街的瘿瓢园内竖立着一尊黄慎的塑像。只见他长衫微动,气宇清深,面容清癯,心思笃定。其状似在酝酿腹稿,仿佛即要落笔成书。

在“扬州八怪”中,黄慎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首先,他不是江浙人;其次,他是贫寒画工出身,后来凭着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才跻身于“士”——有文化的职业文人画家之列。黄慎在“扬州八怪”中属于眼界高、画路宽,勇于破旧立新,敢直接以狂草笔法入纸,是自南宋梁楷以来续开一代写意新风的人物画家。在他的一生中能从“工”至“士”,归功于他有一位知书达理、勤劳坚忍的母亲,得益于他娶了“大妇温柔小妇贤”的好内助。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黄慎出生于一个落魄的贫穷文士家庭。父亲客死他乡后,黄慎的母亲一边艰难地养家糊口维持着生计,一边严格督导子女读书,甚至书不背熟就不准他们睡觉。黄慎回忆自己学画经历时,是这样记述的:

某幼而孤,母苦节,辛勤万状。抚某既成人,念无以存活,命某学画,又念惟写真易谐俗,遂专为之。

就这样,在母亲的指点下,黄慎走上了以书画为生的道路。他的母亲是一位对学问修养认识非常深刻的女性,为了提升儿子的书画水平,就指点他“作画应多读诗书”。从此,黄慎幡然醒悟,遂以“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七言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他花了十多年时间,落笔才脱略俗气,也脱离了乡间画工的身份。

受母亲人品的影响,黄慎有着知难而进、真里求存的性格,他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修养,书画水准日益精进。雍正二年(1724年),黄慎告别母亲,于纳凉时节到文人荟萃、画家如林的扬州吸取同仁的学问心得,体会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深人古法,探究前辈各种风格及其流变,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在这里他闭户三年,晨暮相续,潜心临池,揣摩人物形象、研习笔墨造型;书法也变楷为行,变为写。于是被人们看好,渐有润格。又三年,变笔书为大草,改人物为泼墨大写。笔姿放纵,气象雄伟,率性之真,行道大端,很快脱颖而出。“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在人物画日渐式微的境况下,以其独特面貌永远留在了中国绘画史里。

在中国书法中,人们常说草书是激情的艺术。其横、竖、点画的建构最具有灵活性、最能流露人的气质性格,此言不假。它既能够展示从容大度的情态,又可映现痛快酣畅的氛围,尤其长于表现张扬豪放的气概。黄慎就是看到“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的怀素和尚草书后,才惊喜若狂,深受启发,于是把草书笔意运用于绘画作品中,形成他以后粗旷精练的画风。由于创造性地把草书笔法运用到人物刻画中,其书法以抽象的线条构造出既有实用性又有形式美感,以强烈节奏和浓淡变化的墨韵,演化为一种既高度概括人物律动的线描,又擅长微妙地糅进表情意态。其鲜明的造型样式和笔法气局,使他被人们誉为“草书入画”第一人。

“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这是黄慎所写的一副对联,表现了他恣意豪情的一面。曾经在家乡“蛟湖草堂”研读诗画,经年积累,后有《蛟湖诗钞》流传于世。他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为“三绝”。他对自己的绘画,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上诗,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根据他的这种喜好,我们认为这幅《逸仙图》是他比较满意的作品。人物以势取胜,境相高古。笔画斫劲,恣肆雄健,枯润相间,气盛豪放。造型似不计长短肥瘦,却韵致悠远清和。格法超逸,形肖道家一派。画中描写了汉“正阳祖师”钟离权点化吕洞宾人道的情节。传说钟离权“十难吕岩”后道“尘心难灭,仙才难得”,遂收之为徒。二人衣带飘摇,姿态超然,如若欲乘风而去。吕岩身佩宝剑,谦恭回望。呈顾盼之状,似有询教。侧背角度的钟离权,手执蒲扇,侧身趋前,正解玄奥,侃侃而谈。拂起的胡须与衣褶似草书浑然灵动,气道酣畅,使人物体势又飘飘欲仙。

这幅画成于乾隆十四年(1750年),是他六十多岁画风成熟后的作品。根据他的生平和画中题款可知,此作应画于福建潭阳。画左上题诗草书如乱石铺街,步宋代白玉蟾《咏曹国舅》诗韵曰:

最爱玉京桃,来踏金华草。

白云满衣袖,内有丹经宝。

微茫洞庭晓,潇洒昆仑秋。

海蟾生碧天,相从何处游。

其“耽嗜,玄虚,脱略声利”的诗作,宣扬了道家“内丹道”的宗教理念。

黄慎的书法功力从整体上提髙了他绘画作品的气度和水平,不仅以狂草笔法人画,变为粗笔写意,细线劲挺不弱,粗线浑厚滋润,重气势胜于形表,笔墨纵横排募、磅礴郁积而了无刻画之痕,在写意化境中濡毫掭笔、开合自如。泼辣风流,奇出匪夷。画面空无背景,以虚写实。以势取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多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袍袖线条密集如飞瀑倾泻,苍藤盘结,点画纷披,张弛有序,有“字中有画”的雅趣。点虱之间如风卷落叶,千变万化中有笔歌墨舞之妙。达到“初视如草稿,寥寥数笔,形模难辨;及离丈余视之,则精神骨力出”的后人难以追及的审美境界。

一代巨匠黄慎,亲历人间悲凉,关注世间沧桑,画艺千载流光。他性情洒脱,人称:“山人落拓,不事生产”。黄慎常常刚把字画卖了钱,就毫不吝惜地玩着玩着把钱花光。七十一岁从扬州回宁化养老,那时他耳朵聋了,更加“唯善笑而已”,画完就睡,有人前来求画,家人趋前“撼醒之,贻以时果,则跃起弄笔,神益壮旺”,仿佛乐于被人摆布。放下了大画家的身份,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