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这样教才对
15432000000021

第21章 20 孩子也有知情权——别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经济情况

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人权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知情权。但一提起小孩子的知情权,大人们却往往不屑一顾,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呀。因此,他们极少甚至从来都不将家里发生的事告诉孩子,尤其是家里经济困难或富有的时候,还会对孩子隐瞒情况。

当然,家长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经济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是为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怕孩子知道情况后舍不得花钱,怕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长则是怕孩子挥霍无度,铺张浪费……

那么,家长是否需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呢?很多家境一般的家长,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家长都会认为,经济问题应该是大人操心的事,再苦不能苦孩子,小孩子的任务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他们害怕告诉孩子家庭经济情况后,会让孩子在同学、朋友间感到自卑,从而产生过度敏感、不合群的心理和行为。相反,经济情况好些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家长则有可能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为了激励孩子不和同学比吃穿、玩乐,而要比成绩、比能耐。因此,这两种父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隐瞒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似乎也很正确,但事实上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对很富有的夫妻,为了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孩子面前装穷,等到孩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他们买了一辆汽车送给孩子,告诉孩子其实他们很有钱,但这对夫妻等到的结果不是孩子的惊喜,而是孩子的反目!孩子告诉他们,十几年来他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因为他担心家里没有钱,他们的隐瞒让他没有安全感,失去了很多欢乐。

可见,家长应该向孩子实事求是地讲明家里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什么是家庭可以负担的,什么是家庭负担不起的。这样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因为孩子也是家庭的成员,有权利了解家庭财务的真实情况。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而不是虚幻的世界里,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减轻家长不必要的负担。

孩子的确没有必要知道家庭预算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如果他们对家中的经济状况一无所知,他们又怎么会乐意接受家长在花钱方面对他们做出的限制呢?他们又怎么会主动做出节约开支的行动呢?相反,如果孩子清楚家里的情况,就会考虑家里的经济条件,量入为出。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

一天早上,11岁的萨拉和她两个弟弟向父母提出,希望父母暑假能陪他们出去度假。

“我们家里没有一笔可足够用于外出度假的钱啊!”爸爸对他们实话实说。

“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平日积攒的钱也拿出来,能不能够支付外出度假的费用呢?”萨拉提出自己的建议说,“马克,你拿出75美元应该可以吧?我个人能够拿出150美元。”

那时,家中有一项比较大的改造维修工程,爸爸本来打算出钱雇工人来完成,孩子们一致同意帮助爸爸妈妈共同来完成这些改造维修工程,这样一来,家里便省下一大笔资金。

那年夏天,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去夏威夷度假的旅途。

可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不但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困难,还能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学会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同时这也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能力。

那么,到底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呢?这里有两种情况可供参考:

第一,对于孩子关于家庭或贫或富的问题,家长的回答应是否定的。美国儿童财经教育专家威里尔德?斯塔华斯基指出:“即使你家产丰厚,你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或者到左邻右舍去吹嘘。如果你家钱紧,你也不能让孩子担心头顶没瓦、碗里没食。”为了满足孩子对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奇,你应该给他讲实情,家里是有一定的积蓄或比较拮据,但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父母的汗水换来的,用来供全家人的吃穿住行,每一笔钱都要有计划地去用,没有计划再多钱也不够用。当然也不要让孩子为钱的事过于担心,父母要能保证孩子的吃穿,使其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告诉孩子实情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怎么去正确地引导孩子。天下有穷父母和富父母之分,就应该有穷孩子和富孩子之分。现在是经济社会,金钱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让思想活跃的孩子们完全与金钱隔离是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事情。相反,正是这种家长的避讳导致了对孩子金钱教育的真空,反倒容易使错误的、盲目攀比的金钱观占据孩子们尚不成熟的思想,使孩子以为家长的钱来得容易,花起来自然会是大手大脚。那些“穷汉养娇娃”和“寒门逆子”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之后,无论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家长都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