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15432400000029

第29章 平衡膳食

一、平衡膳食的合理安排

美国金字塔食谱。

中国营养学会吸取西方和日本膳食构成的经验教训,在我国传统膳食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近期成人合理膳食构成指标,并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一膳食构成指标是:成人每人每月摄入粮谷类14kg、薯类3kg、豆类1kg、肉类1.5kg、鱼类500g、植物油250g、蛋类500g、奶2kg、蔬菜12kg、水果3kg。这样平均每天摄入总能量10MJ,蛋白质70g,可以达到膳食营养基本平衡。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根据这一指标,在具体安排时,可以从营养学观点把种类繁多的食物大致分成4类。

1.粮食、薯类、干豆(不含大豆)及含脂肪少的坚果类

这类食物主要供给淀粉,其次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人民的能量供给主要来自这类食物。这类食物的缺点是蛋白质质量不好,其摄取量以适应人体的能量需要为宜。

2.肉、鱼、禽、蛋、奶及大豆类(包含脂肪较高的坚果类)

这类食物主要供给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也供给一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区别是所含脂肪的质和量不同,动物脂肪一般含饱和脂肪酸较高(鱼的含脂量较少)。这类食物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其用量以100~200g为宜,其中动物性食物与大豆类或豆制品最好各占50%,老年人则应以大豆食品为主,辅以鱼、蛋。

3.蔬菜、水果类

这类食物主要供给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其特点是:能增加膳食的体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及排泄;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与排泄,对减轻高胆固醇血症、预防动脉硬化非常有益。这类食物应以叶菜类为主,每日摄入量以0.5kg左右为宜。

4.油脂类

这类食物主要供给能量、不饱和脂肪酸和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动物脂肪完全可以由第二类食物代替,植物油则不能缺少,因为它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又是烹调的必备辅料。

对健康人而言,上述4类食物在一日三餐中只要都包括了,并轮流选用同一类食物,就能在营养成分上取长补短,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平衡膳食的合理安排就是将这4类食物按一定比例分配到膳食中去,使这种膳食营养合理。

二、中国人营养摄入量新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的基础上,首次推出了适合我国居民现阶段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标准,为保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了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理论依据。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EAR+2SD。对于人群,EAR可以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对于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但当某个体的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其RNI时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的营养状态;如果某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摄入量经常低于RNI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用生化试验或临床检查来评价其营养状况。

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很小;如长期摄入超过AI值,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UL包括膳食、强化食物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的营养素之和。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UL的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量的各种必需营养成分。当一个人群的平均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人群中有半数个体的需要量可以得到满足;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摄入量在RNI和UL之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一般不会发生缺乏也不会中毒;摄入量超过UL水平再继续增加,则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