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15439000000070

第70章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也称"闪腰",多是因为负重过量、暴力的冲击、剧烈的运动和姿势的不正确、动作不协调或弯腰取物等原因引起的,甚至是咳嗽也能造成闪腰岔气。常见受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的在受伤后数小时或一二日后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前俯后仰左右转体困难,翻身受阻,局部肌肉痉挛,有明显的压痛点。

症见腰部隐痛或酸痛,时轻时重,受凉或阴雨时加重。静止较久自觉腰部僵硬,活动后可减轻,但疲劳后则又加重。

一.治疗原则:理气通疲、温经活血、舒筋通络。

二.取穴重点:腰部压痛点、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委阳穴、人中穴、然谷穴。

三.穴位说明:

1.人中穴别称水沟、鬼宫。在鼻口之间的中央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是急救穴之一。此穴能清热开窍、回阳救逆,治中风、惊痛和腰脊臂肘强痛等。

2.委中穴别称胭中、都中、血郑、腿凹。在腘窝横纹的正中处。此穴能活血祛疲、泄热解血毒、舒筋脉、清邪滞、强腰膝,治腰脊强痛、霍乱、疮疡等。

3.然谷穴又称龙渊、龙泉、然骨等。在足舟骨粗隆前下方的凹陷处。此穴能退肾热、疏厥气,治肾虚所致的潮热等疾患。

4.肾俞穴在第二腰椎的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肾相应,为肾脉经气转输之处。此穴能通利腰脊,治肾虚腰痛等疾患。

5.大肠俞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调肠腑、利腰脊,治腰痛、腹胀等。

6.腰阳关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此穴能壮腰补肾,治腰骼痛以及阳痿、月经不调等疾患。

7.委中穴别称腘中等。在腿腘窝横纹正中处。此穴有活血祛癖、疏筋散滞的功效,治腰背膝痛、腘筋拘急、半身不遂等。

8.委阳穴在腿腘窝横纹外侧端处,即委中穴外侧,外为阳因名。此穴能通三焦、利膀胱,治腰脊强痛等。

9.风市穴别称垂手。在大腿外侧中线上,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指处。此穴能祛风湿、通经络,治半身不遂、遍身疹痒等。

10.昆仑穴,别称外踝后等。在跟腱与外踝之间的凹陷处。此穴能舒筋活络、降郁热、利腰脊,治腰、腿、揣、足跟疼痛、麻木等,但是孕妇要忌用。

11.太溪穴别称吕细。在跟腱与内踝之间的凹陷处。此穴能滋阴补肾,治肾病和与肾有关的脏腑病变。

四。按摩手法:

1.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先掐后揉患者人中穴 36 次,要掌握好指力,注意不要刺破皮肤。 患者俯卧,医者先用手鱼际揉擦其腰部压痛点、腰阳关穴、肾俞穴和大肠俞穴,再改用手掌面由肾俞自上而下顺擦至腰部。最后分别用手拇指肚推揉患者的左右腿腘窝处的委中穴和委阳穴。指力可适当重点,其下肢有放射性酸胀感效果好。

2.患者俯卧,医者双掌相对搓热,由轻渐重擦其腰背部压痛点,酌情将脱出回纳复位。然后医者用手拇指肚推揉患者左右侧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再改用手掌面从上至下由承扶穴推擦至承山穴5~10遍。掌力可适当重些,一般有放射性酸胀感效果好。

3.患者侧卧,医者用手拇指肚重按轻揉其左右侧风市穴各,再将手拇指端放在患者足外踝昆仑穴处,中指肚按在足内踝太溪穴处对拿,然后用同样的手法对拿另一只脚昆仑穴和太溪穴。

4.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施治10次为一个疗程。

大多数慢性腰痛都与肾虚有关。因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之脉循行经过腰背部而上脊,所以肾虚和足太阳经气失调,腰背部经筋受损,都会产生气血不和而致腰痛。如此常期反复发作,有时疼痛可扩散到整个腰背部或臀部乃至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