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45

第45章 搞好新课程的配套改革(8)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实行两种做法,一是写评语,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性描述,特别要突出评估潜能的开发和特长的发展情况。二是评定等级,把综合评价的分值转化为等级,即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

3.改革奖励评价办法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中小学实行评三好学生办法,对那些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优秀学生授予三好学生称号,并予以表彰。多年来,实行这种奖励评价办法,应该说是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奖励评价办法越来越不适应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选数额太少,不利于激励多数学生;二是评选标准有局限,不利于激励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尤其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改革传统的奖励评价办法势在必行。

参照一些学校实行的新的奖励评价办法及其经验,我们提出两种奖励评价办法,即综合素质优秀奖和专项特长贡献奖。

(1)综合素质优秀奖这种奖励评价办法是根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制定的,评价标准包括: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等。学生在期末综合素质评价中达到A等的,可评为校级综合素质优秀奖。

(2)专项特长贡献奖这种奖励评价类型包括:学科竞赛、专题研究、科技制作、体育、艺术等。凡在校内或区(市)县以上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者,都可获得此奖。

大连市玉华小学从2000年起实行新的“争星创牌”奖励评价办法。该校把综合素质评价与专项特长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取代了评三好学生,收到很好效果,学生受奖面达到80%以上。

玉华小学制定的评价标准共20项,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具体分为:遵纪守法、遵守公德、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生活自理、课程学习、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卫生健康、艺术活动、课外阅读。评选奖项,学生每做到一项获得一星,达到10星者,获得进步显着铜牌奖;达到15星者,获得发展突出银牌奖;达到20星者,获得全面发展金牌奖。评选程序:学期末,学生自评自报,小组班级评议推荐,年级组审议上报,学校认定批准,最后召开大会予以表彰。

(三)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指学校管理者依据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对教师的素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行为表现及取得的工作效果,进行全面的或某一方面的科学测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判。进行有效的教师评价,可以实现对教师的资格鉴定,评价的结果可运用于教师聘任、奖惩和工作安排等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促进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教师评价有多种类型,比较重要的是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提高综合评价。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1)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评价的主要领域是教学质量评价,也称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学能力、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其中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会不会教,有没有具备教的基本能力,让教师了解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工作,是评价教师怎样教,使教师能自觉按照教学规章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得怎样,好不好,受不受欢迎,起到诊断、促进的作用。

(2)选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通常以观察、测量为主,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可通过观察达到目的,而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测量达到目的的。

评价的方法需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

对全体教师的评价既要有统一标准,又应适当考虑不同类型与层次教师的差异,例如新老教师、高级教师与一般教师等。一般可分为三类:优秀教师评价侧重于他们的擅长之处,如有独到见解的创造性教学及其实验成效;一般教师按评价的全面要求;年轻教师着重看他们胜任与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情况。

2.教师提高综合评价在我国,教师评价现阶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奖惩性评价,二是新兴的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特点和存在的缺陷主要是:(1)重管理和奖惩。注重对教学效能的考核与鉴定,把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优选先、晋级、加薪或解聘教师的依据。(2)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阻碍了教改的顺利进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评价教师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教育教学改革缺少热情,进而导致教师接受教育新理念迟缓,掌握和更新知识不够。(3)不利于干群团结和合作。以管理和奖惩为主的教师评价,由于教育经费紧缺和一些条件的限制,往往只有少数教师得到奖励和实惠,难以唤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和响应,加上评价过程缺少民主、平等的交流,造成干群之间、教师之间产生不少矛盾和隔阂。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鉴别教师工作的优劣,评优选先,鞭策后进,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反思,找出长处和不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鉴于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我们主张通过改革和整合,实行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提高综合评价方式。

教师提高综合评价的目的,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端正教育思想,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二是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提高综合评价的内容,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提高为重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履行职责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其中,考核的综合素质是教师从教的基础,履行职责是从教的关键,工作绩效是从教成果的反映。

教师提高综合评价的办法,可采取自评、同行评、学生评和学校评几种形式。教师自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最满意的方面,最不满意的方面;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专业水平;为改进工作,今后需要什么帮助。同事评,主要内容为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工作绩效等。学生评,内容侧重师德、责任感、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学校评(成立评价小组)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具体实施分为三步:第一步,评价布置。校长统一进行动员布置或个别面谈。主要讲明评价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方法,提出具体要求。第二步,收集信息。这是评价的关键环节。评价者要尽量掌握被评教师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一是通过课堂听课,了解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二是征求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间接了解被评教师的情况。三是查阅文献资料,如查阅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学生作业、考试成绩、教学论文等,通过整理、分析、了解被评教师的工作和素质情况。第三步,评价总结。这是评价的核心部分。学校评价小组,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最后写出概括性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第一部分要如实地、恰当地对被评教师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二部分要写出被评教师未来一年内个人的发展目标及行动计划。评价报告,可先由评价小组起草,再由被评教师修改审改,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均需双方认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