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47

第47章 如何进行校本管理(2)

彼得·圣吉在分析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时指出: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这种共同的愿望使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组织有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团体是学习型组织中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体本身是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所有的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努力来达到的;善于不断学习,组织中成员养成学习习惯,营造组织的学习气氛,在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学习是学校中每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是全过程的,是学习与工作的共同推进过程;学习是团体的学习,不仅要个人的学习,更要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

(四)制定以责任为保障体系的柔性管理

柔性的学校管理不像刚性管理那样是靠权力的作用维系组织的运作,一旦权力失衡,就会导致管理组织的混乱。柔性管理是强调管理中的每个人既是活动的主体也是责任主体,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及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因此,认清自己的责任,并作出相应的责任承担,这就可以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节)校本管理的特点

基于不同的管理理论,校本管理和外在控制管理理论就学校内在作用等许多方面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人们就正在进行的校本管理,总结了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首先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作出,学校在财政和管理上的自主权应该加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

其次学校是改革的主体。

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

与外在控制管理理论相比较,校本管理的特点是对学校的任务、管理策略、资源利用、学校成员的作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管理质量、绩效指标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一、学校的任务

就我们当今大多数的学校而言,尽管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但这些任务目标大多抽象、不切实际,诸如“培育四有新人”“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等等。所有这些都不能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指南。依照外在控制管理理论的观点,学校仅仅是完成游离于学校之外的中心权威所赋予的标准化教育任务的工具。整齐划一的外在监督与检查常常成为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唯一推动力,以至于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即使有也不被重视,以至于学校的教育理想在学校教职员工心目中模糊不清。同时,由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通常被外在所赋予,学校的发展和对学校任务的评价无须学校成员承担任何责任。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相信学校的理想和任务代表了学校组织的文化,那么学校在外部管理的控制之下,可能就缺乏一种激励学校所有成员勤奋工作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文化。

就校本管理而言,学校理念代表了一个群体共享的学校期望、信念和价值,它引导着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学校成员的奋斗方向,这种组织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和绩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学校成员共同开发的、共享的、生动活泼的和强有力的学校组织文化必将激励学校成员同甘共苦,承担应负的责任,努力达成学校所有成员共享的学校理念,从而推动学校工作的进行。强有力的学校文化既可以影响学校组织里的新成员,同时也可以强化先来者为了达成学校的目标,即使在遇到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也能保持彼此之间持续不断的合作。

二、学校活动的特点

根据管理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活动分为校本活动和非校本活动两类。校本活动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需要和情景来引导学校的教育活动;而非校本活动是指一个学校依赖于外在的因素决定学校的教育活动。

当一个学校是被外在控制的,学校的运作仅仅是根据游离于学校之外的中心权威而分配给它的任务的时候,学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将倾向于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校的设备、人事组织、教学和管理也将完全被外在的中心权威精心地控制着,学校活动的开展不是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而开展的。

外在控制管理既难以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又难以激励学校成员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在校本管理中,基于适应学校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人们提出了校本改革的不同模式,诸如校本课程、校本补救教学、校本辅导、校本员工的发展计划等等。因此强调基于学校的特点开展学校的活动,对于提高学校的绩效,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从外在控制管理到校本管理,在管理的策略上,诸如在关于人性的观念、学校组织的概念、决策风格、领导风格、权力运用以及管理技能上凸现出巨大的变化。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关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学校管理的不同方法。在管理中,关于人性有两种不同的假设:X理论和Y理论。前者假设人先天是懒惰的和不负责任的,严密的监督是管理的重要方法,同时控制性的惩罚不可避免。后者强调人没有先天的对工作的厌恶,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个人愿意为他共享的而不是被强加给他的目标服务。在这种情形下,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寻求承担更多的责任。Y理论建议民主式的参与、职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改进是对教师和学生重要的激励。马斯洛等人的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除了经济的获取外,有着不同的需要水平,他们追求社会交往、自我实现以及发展的机会。而强调外在控制的X理论倾向于严密的控制来管理教师和学生。

但是校本管理强调人是复杂的和变化的,每个学校成员有着不同的需要和能力,在管理中更适合采用Y理论,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机会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二)学校组织的观念

在外在控制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者将学校的目标看作是简单明晰的,学校仅仅是一个完成目标的手段,学校的教师仅仅是员工,他们的价值是工具性的,合适的教师被保留,不称职的教师被剔除。非常明显,这种学校组织的观念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不管是在商业组织还是在公共服务组织,组织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信奉组织应是一个提供人们生活和发展空间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目标的工具。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将不仅仅是一个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地方,而且也是学生、教师甚至管理者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的地方。没有职业的发展和教师、管理者的热情投入,学校将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和改进,学生也将失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所以,校本管理的学校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地方,而且也是促进教师和管理者发展的地方。

(三)决策风格

在外在中心权威的严密控制下,传统学校的决策常常是由学校管理者和外在于学校的中心当局作出的,任务决定后只需由教师来贯彻执行,教师在决策上的参与度是微乎其微,也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然而随着教育工作和外在环境日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学校管理的风格应从学校层面的决策型转变到权力共享的参与型。理由如下。

1.学校的目标常常是不清楚的和变化的,教师、学生甚至已毕业的学生的参与有助于学校目标更能反映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需求。

2.学校的目标是多元的,学校的任务是复杂的,需要更多人的智力、想象力和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决策上的参与就学校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3.决策的参与为学校的成员甚至管理者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和管理学校的机会。

4.决策的参与是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

(四)领导风格

领导的作用是提高学校的绩效和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基于不同的领导理念就会形成不同的领导理论及领导风格。基于传统的领导理论,人们认为领导是影响组织群体达成已经设置好的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在传统的领导理论中,人们关注的是领导的管理技能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巧,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领导的重要的职能被设想为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质疑组织的发展目标,他们不期望他们的下属的绩效超过通常的极限,也不期望环境的改变和改变其下属的信念、价值、态度、动机及自信。

传统的领导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关注领导的改变作用。

在校本管理中,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了对领导的理解,认为领导不仅要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而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环境。作为领导,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者,他应该是未来组织目标的筹划者,他塑造着组织成员的信念、价值和态度,发展他们未来的选择能力。而作为一个管理者,他仅仅需要围绕组织目标,运用具体的管理手段来激励下属。

从根本上来讲,在校本管理中,作为学校领导的主要作用是把一种价值观念由开始的灌入到最终融入到一个组织中,而不能仅仅停留于一种管理技术的运用,也就是说,作为领导,他是建筑在组织成员需要的基础之上来创建组织目标。因此,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他更是一个教育者,他需要有阐释组织的作用和特点、领悟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寻求循循教诲组织中大多数而不是少数成员的交流方式的能力。因此,作为领导的重要作用是塑造组织的文化和确定组织的任务,从本质上来讲,领导应是一个改革式的领导和一个文化型的领导。作为构成领导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关注影响下属和其他人的过程与关注目标的开发和获取。

在传统的领导理论中,人们认为组织目标是静止的、已被界定好的,所以,领导的主要作用仅仅是关注影响组织成员达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作为领导其激励下属和其他人的手段不可避免地依赖于成本一利润的交换,在领导过程中,讨价还价和对话不可避免。

在校本管理中,关注影响下属和其他人的过程与关注目标开发和获取这两个作为构成领导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常常是模糊的、随着情景变化的,而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即使有一些被组织权威赋予的常规目标和特定任务,也不是所有的组织成员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领导不得不清理组织发展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的地方,以开发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同时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清理过程也就是影响组织成员塑造组织文化,改变他们的需要、信念和价值的过程。

(五)权力运用

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权力应用的问题。依据权力的不同来源,权力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奖励权、强制权、条例权、参谋权和专家权。外部控制型学校权力的运用通常是条例权、强制权和奖励权,而参谋权、专家权却被忽视了。

使用这种非平衡的权力进行学校的管理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学校成员的工作绩效和对学校的满意度。而校本管理倾向于开发人力资源和激励学校成员勇于承担责任,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学校管理者主要应用专家权和参谋权,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激励教师和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六)管理技能

外在控制管理理论强调,学校仅仅是执行来自中心权威的命令,学校是被严密监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心权威承担了绝大多数学校自己应承担的内在管理的职责,因而就学校管理者而言,他们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和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就进行校本管理的学校而言,内部的管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为此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

三、资源利用

一般而言,学校的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和费用是直接从政府获取的,因此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被严密监控,学校几乎在学校财政支出的每个方面都必须与中心权威进行商量或者得到他们的批准,在中心权威的严密监控下,学校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不能根据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中心权威却需要大量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和使用教育资源去监控学校如何利用教育资源。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让学校实行不同形式的自我财政管理计划,让学校在教育资源的使用和获取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自我财政管理为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和达成教育目标,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作用的异同

有关学校成员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被政府的学校管理政策、学校任务、学校活动的特点、学校内在管理的策略和学校使用资源的方式所决定,校本管理和外在控制管理在学校、中心权威、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所起的作用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学校的作用

外在控制的学校的作用是被动的和接受式的,这种学校主要关心的是履行应承担的职责,紧扣管理程序以避免出现纰漏,即使当一些管理程序与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仍将把履行管理程序置于优先地位。校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学校的作用是主动发展式的,它总是力图解决问题,尽量为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拓展尽可能大的空间。

(二)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

在外部控制管理中,核心的行动者是教育主管部门,它们的作用是严密监督和控制学校的行动而不管学校的事情大小与否,因而科层的膨胀就难以避免。校本管理强调学校是行动的主体,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在于帮助学校开发其自身资源和专长以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学校行政管理者的作用

就外部控制的学校而言,学校的目标和任务是外在赋予的,学校行政领导者是目标的守望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避免学校不履行教育主管部门的命令和条例,同时,他们也是依据规则处理人事和资源的人事管理者和资源控制者。校本管理强调,学校领导者是目标的开发者和领导者、人力资源的启动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其他资源的开发者。他们根据学校的形势和需要开发新的目标,引导学校成员以充分的合作和全身心的投入来完成新的目标,从而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四)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