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06

第6章 小学校长要具备的基本素质(4)

校长要不惧怕任何困难和危险,在紧要关头保持自制力,在高度紧张和疲劳的情况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顽强地完成工作任务。遇到挫折时不要惊慌失措,不应提高声调和用威胁的语调去吓唬自己的下属,而应该冷静、沉着,相信自己和群众的力量。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加强自我约束,并经常作出自我暗示,以提高自制力水平。例如,“我有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去完成既定任务”,“我一定要”。总之,相信群众与个人力量的校长,一般都能表现出沉着冷静,并具有较强的自制力。

第六,树立自信心。校长要深信自身的力量,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校长如果丧失信心,会影响下属也失去信心,导致组织涣散,最终不能完成任务。校长的自信心是勇敢精神的源泉,是成功之友。自信心既表现为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表现为相信群体的力量。树立信心的过程也就是培养意志的过程。当然,校长的过分自信,有可能向消极意志方向转化。

三、校长心理素质的自我锤炼

首先,脚踏实地,自觉培养优良心理素质。学习与实践是校长意志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与大胆实践,不仅可以使自己掌握大量的管理知识,而且能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觉性水平。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与实践,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意志素质的过程。

其次,在管理活动中,会经常遇到难题,遇到身体不适,疾病的折磨;会经常遇到不公正的对待,遇到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对个人意志的磨炼。校长也正是在严格要求自己,勤奋自勉,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差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建立超前意识。才能培养起良好的意志素质。

其次,树立远大理想,善于掌握自己的愿望。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理想,是形成良好意志素质的重要条件。因此,愿望就成为意志的内部的动力源泉。没有愿望,意志就丧失了新鲜血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就容易在自我矛盾中衰竭和灭亡。因此,我们每一个校长都应该努力追求崇高理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见利忘义,应该具有高成就、高目标的强烈追求,确立一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向往。同时,要动员本单位全体教职工思想与行为朝向一个目标,增强信心,强化排除困难,完成任务的动机力量。让自己心中经常充满美好合理的愿望,使它真正成为激励自己意志行动的动力。

第三,运用锻炼法,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制力,才能克制自己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朝向正确的目标。培养坚强的自制力,可以自我训喻、自我记录、自我实施即时后果等方面来进行。自我训喻,即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在与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自己对自己说:“不必怕,没什么可怕的”,“我怕别人,别人也怕我,何况我是一个勇敢的人”等等。自我记录是对自己的行为作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以启发内省。如坚持每天写日记,把自己当天从事的活动记录下来,检查自己意志素质的优缺点,以巩固优点,克服缺点。自我实施即时后果,是自己为自己规定奖励和惩罚的行为标准,如克服某种困难而获得成功后,以看电影来进行奖励。某一件事做成功后,给自己买一件小礼物。

而当自己做错了事情后,可采取自我惩罚的手段。如因一时不冷静而伤了与他人的和气,除向对方道歉外,还可取消周末参加晚会的计划,以示惩戒。

第四,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增强自身抗挫折的能力。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由于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及经验的不足,又由于事物发展的复杂性,人不可避免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事业上遭受挫折。校长在实际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经常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目标不能实现,产生某种偏见和遭受挫折。如何看待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失败和挫折?我们应以历史上、当代的意志刚强之人作为自己的楷模,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不幸的遭遇,并不妨以此作为对自己意志进行磨炼的绝好机会。在挫折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增强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应付挫折的能力。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指出:“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古往今来,凡是成就伟大事业,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或纨绔子弟,而是那些遭遇挫折却又能经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拚搏者。挫折、磨难给人们提供了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挫折、磨难是砥励意志的坚石。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对生活的强者来说,犹如通向成功之路的层层阶梯,而对生活的弱者来说却是万丈深渊。意志刚强之人正是依靠其顽强的精神力量去排除各种困扰,战胜艰险而创造出伟大的业绩的。

(第五节)应有效率观念

时间是一条无始无终的长河,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珍惜时间、科学管理时间,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校长从哪些方面增强自身的效率观念呢?

一、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高效率是成就事业的法宝。不仅工作具有效率问题,时间的利用也有一个效率问题,时间具有单向性和一去不复返的性质,对一个人来说,它既是最稀有,也是最富庶的资源,看你如何运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很好的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性。无疑,成功的领导者应是时间利用的高效率者。那么,校长应如何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呢?

(一)善于作出计划

任何事物的运作都应有计划,没有计划,就好象一只无舵之船在海上随风飘流。因此,校长应分析认识自己时间的运用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大致包括下列六个步骤:(1)确定目标;(2)探寻达到目标的各种途径;(3)选定最佳途径;(4)把最佳途径转化为每周或每日的工作事项;(5)编排每周或每日的行事次序并执行之;(6)定期检查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达到目标的最佳的适当性。具体说来,一是要粗线条的做好一个时期如-个月、一年乃至几年的计划;二是要细致的做好每天的计划,尽量做到有条不紊。

(二)优化时间的运作

所谓优化,就是要求校长的时间运作合理、适度,使其效果最佳。这就要求其科学的组织与协调时间,达到时间总体安排优化以及选择最佳途径,达到时间使用价值的优化等。

(三)力戒懒惰拖拉

清代一位学者曾写过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是对懒惰拖拉者的极好说明,这种人是“效率低下的奴仆”,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任何工作都是在时间的利用中进行的。校长要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必须首先了解自己耗用时间的状况。美国学者通过对中小学校长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以下情况最消耗其工作时间:(1)签署文件;(2)接待不速之客;(3)未能授权于人;(4)工作缺乏计划性;(5)沟通不清晰;(6)不能拒绝他人;(7)时间的折偿;(8)日常的文书工作;(9)优柔寡断;(10)被旁人打岔;(11)开会;(12)传统惯例;(13)分析邮件;(14)接电话等。在我国,校长工作时间的消耗也与此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一是规范常规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是指那些管理活动中相对稳定的管理工作,对此,校长应制定既符合规律,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达到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集中使用时间。由于领导者的工作繁杂,而且随机性任务多、电话多、来人多,因此,较大、较重要的工作很难集中时间与精力去做。此时,必须下决心排除干扰,静下心来,集中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该项工作,不要零零星星地去干。三是坚持具体工作上的“满负荷”和整体工作上的“留有余地”。

即对于具体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时间,基本处于无空闲状态;对于整体工作,则留有一定的时间,以应付非常规性、突发性工作。四是养成按时、准时、守时、遵时的良好习惯。

三、科学制定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编排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一般说,领导者的工作中,决策、预测、调查研究、考核干部、协调、开会、起草文稿等都具有一定的程序,甚至不止一种程序。校长应根据优化性、次序性和原则性,对程序进行编排、制定。科学制定工作程序要依据在保证工作目标实现前提下用时最少的原则进行,有句谚语说:“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很明显,程序化、条理化是对校长科学管理时间的必然要求。

四、重视节约节省时间

马克思指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领导者,都是懂得节约节省时间,决不无枉浪费时间的人。一方面,校长要注重节约时间,工作讲究实效,减少“务虚”。对与工作无关的“务虚”,不应浪费时间,而是科学地支配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有效的管理时间。另一方面,校长要注重节省时间。节省时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办尽可能多的事情,其主要方法是:(1)安排时间先问三个能不能,即一是能不能取消它?

二是能不能合并起来做?三是能不能代替它?(2)利用时间先抓三个快不快,即一抓节奏快不快?二抓动作快不快?三抓进展快不快?(3)珍惜时间先看三个多不多,即一看无计划的时间多不多?二看无节制的时间多不多?三看无意义的时间多不多?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校长只要重视节约节省时间,其有限的生命就会得到延长。

五、“忙中偷闲”的艺术

忙,是现代校长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常看到,许多校长饥不及餐,忙不及履,整天忙忙碌碌。可让他学点理论,他说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他说工作太忙;深入课堂,他说抽不出空……这里,除了主观原因以外,那就需要学点超脱和忙中偷闲的艺术。

忙中偷闲,是指在忙碌中时常抽出空闲时间,用来调节情绪、学习知识、调查研究等,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忙中偷闲要“偷”得巧妙,既不影响其他正常工作,又能将短短地闲暇时间加以充分利用,这也是一门艺术。

(一)善于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