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60

第60章 如何进行家校合作(6)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家长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合作并不是要求家长们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是积极地去促进孩子的学习,即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家长绝不能包办代替。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代孩子做家庭作业,而不是启发孩子去自己思考、去寻找答案。当然,在进行素质教育、大力减轻生负担的今天,家庭作业不应再是枯燥、困难的书本作业,而应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活动作业。这样的活动应在一种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既可以在家中,也可以在户外或社区教育机构。在开发家庭教育活动方面,最好利用自然的环境,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记住:对孩子来说,学习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

学做小厨师:

在菜谱中选几道简单易做的菜。与孩子一起讨论菜的选料、味道和配料的名称、比例,鼓励孩子按菜谱所需的料自己去准备:买菜、配料、选菜、洗菜。帮助或指导孩子切菜、烹饪。在操作过程中,告诉孩子什么是煎、炸、煮、炖等。

尝尝,味道如何?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在问孩子这个问题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看到美丽的景色却难以向朋友描述出来?孩子也会像我们一样,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他所看到的东西。我们怎么帮助他呢?

跟他讲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如美丽的风景;我们所听到的东西,如雷雨声;我们所闻到的或感觉到的。

与孩子一起干活并用语言描述所做的事。孩子的经历和家长所使用的词汇越丰富,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就越大。

给孩子读语言优美的故事、诗歌等。-如果可能的话,也可自己创作。

每天坚持使用描述性语言能使孩子在开始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它们。

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在一张图片中所看到的活动、形状、声音、颜色,等等。也可让他试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观察下面是一些家长和孩子可以采用的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诸如E和F、Q和O,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让孩子注意观察脚下通常并不留心的东西,如虫子、小草、石子等。如果有放大镜,他会因发现另一个新奇的世界而兴奋不已的。

雨中漫步之后夏天,酷热难挡。一阵喜雨带来丝丝凉意。带孩子雨中漫步。

可别忘了,这是孩子学习的一次好机会。

给孩子穿好雨鞋和雨衣,带上雨伞。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尽情地享受路边的泥水和水泡给他的欢乐。回家后,让他用几句话写下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若孩子还不识字,帮他记下他的话),并给这个“小故事”配一幅图画。让他定期增加新的故事,收好这些纸片并最终装订成册。让孩子给它起个书名。

这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以后,孩子就可写日记了。

锻炼记忆力1用掸子掸去家中物品的尘土时,让孩子仔细观察掸扫物品的顺序,然后按顺序说出物品的名称。根据孩子的能力,让他一次说出的物品可由少增多。

2拿过孩子的小玩具从左到右一字排开,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把它们用东西盖住。孩子能按顺序(从左到右)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根据孩子的能力,排列的玩具可由少增多。让孩子闭上眼睛,拿走一样玩具,看孩子能说出少了什么吗?

3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几张扑克牌,让孩子仔细看一会儿,然后将牌翻过来。看孩子能按顺序说出是什么牌吗?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增减牌的张数和花色。

4给孩子一组数字,让他仔细看一会儿后遮住,他能正确地复述出来吗?根据孩子的能力,可适当增减数字。

5说出几件物品的名称(如猫、狗、椅子、树),看孩子能按顺序正确地复述出来吗?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增减物品的名称。

6发出几项指示(如:拍拍手,跳起来,坐地上,摇摇头),让孩子按顺序去做。看孩子能正确地做出来吗?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增减指示的数量。

其他可与孩子一起从事的学习活动如,画画、泥塑、小手工制作、演戏、续故事(一人一句)、散步、体育锻炼、购物、参观游览等。

家长与孩子一起从事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一方面孩子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又密切了亲子关系,是一举两得的。这样的学习活动,只要家长留意则随处可得,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但有时家长缺乏有意识地把生活组织成学习环境的能力,对家庭学习活动的设计也就成为必要。把家庭学习活动设计成一个个“家庭学习活动单”,然后把它们分发给家长带回家去运用,自然就更方便了。“家庭学习活动单”可由家长们一起设计制作。制作原则是,家庭学习活动一般来说必须是消遣的,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丰富家庭生活。在制作游戏和活动时,还必须考虑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在设计家庭学习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知识性,还要考虑孩子各方面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学习活动既可丰富家庭生活,又可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若作为后者,教师最好要对每个孩子的家庭学习活动内容和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其加以控制和引导,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分发家庭学习活动单时,就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孩子的个人情况进行。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欠缺,就可有针对性地给家长分发能够训练那方面能力的家庭学习活动单。如果有家校联络员,那么,跟踪家庭学习活动就是他们的职责。他们可以与家长联系,进行家访,然后把结果向教师汇报。如果没有家校联络员,可请几名家长自愿协助教师进行。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参照下列步骤:

①请家长们一起制作“家庭学习活动单”。

②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分发“家庭学习活动单”(也可将这个任务交给家校联络员)。

③对孩子带回家的活动单做好记录。可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登记卡,以便记录每张活动单被带回去的时间和孩子使用后的反馈。这样,教师就能对哪个孩子下次该带哪张活动单做到心中有数。

④通过便条、汇报、电话或访问,了解家长对活动的反映和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评价。

⑤继续与家长保持联系,包括与家长讨论促进其孩子欠缺能力发展的办法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单。

⑥继续丰富学习活动单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家长们的多种需求,并使家长们保持较高的兴趣。

⑦举行家长会或家访,协商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在以家庭学习活动为方式的家校合作中,教师必须尽量了解家长,这样才能使你所建议的家庭学习活动与家长的能力相符合。否则,也许会造成不愉快的家校合作,影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以至今后的家校合作。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色,但是有些家长缺乏帮助孩子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孩子和与孩子交流的能力,这样,他们在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要求时,就会失望和愤怒,甚至会打骂孩子;而孩子则会因此沮丧和受到伤害。家校合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走向了反面。所以,对这部分家长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训练或在家庭学习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四节)“以家为本”的合作模式

育人活动是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活动。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学校并不是惟一的受教育场所.家庭和社会文化也都扮演着教育的角色,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单一方面的教育是孤立的,被动的,软弱的。因此,只有家庭、学校和社区通力合作,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首要理想。一般来说,与其他理想相比,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更热心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参与活动。就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外,这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与支持。

一、制定“以家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分析框架

“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与“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一样,并无固定模式可依。这里提供的同样只是一个参照框架。相对于“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更为复杂、多样,因为家庭相对于学校来说就更为纷繁复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的构成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的周围环境不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家长的职业不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所谓“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就是指家校合作以家庭为中心,其形式和层次依据每个家庭的特性和需要而定,因家而异,不能采用同一模式。设想你的家庭为一个轮子的轴心,有许多辐条以家校合作或社区与家庭合作项目、资源、家长教育人员和其他支持系统的形式,向家庭聚拢。

可以看出,“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是指由学校或社区指向家庭的、能够配合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

推行“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也可参照上一章的分析框架,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一)家庭内外环境分析

对家庭内外环境分析就是熟悉和了解每个家庭,这是制定“以家为本”家校合作政策的首要环节。家庭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素养、健康状况、年龄、职业、兴趣、需求、特长、家庭的构成、经济状况以及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家庭外部环境因主要包括亲戚邻里、社区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等。

(二)策划和组织

通过对家庭内外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针对家校合作来说,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然后对它们分别加以利用或纠正。例如,通过分析发现,家长缺乏教育素养,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们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和培训。策划和组织的合作活动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合理组织家庭内外有利因素为合作活动服务。

(三)分工和指导

“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由学校或社区指导,由专职工作人员推行。首先是学校和社区在这项工作上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其次,由学校或社区委派专职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地方财政拨出。

(四)执行

由专职工作人员按活动计划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控制活动进度和类型。在活动期间,社区要保证一定的活动场地和经费,并确保社区各服务机构、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大力支持。执行阶段的效果将直接取决于各专职工作人员的素质。

(五)评估和反馈

由学校和社区对活动效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从而为下一阶段家校合作活动的进行提供参考。专职工作人员自己则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对每次活动作出评估,从而有效地调整活动的内容、方式、进度和类型,使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庭和儿童的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由家庭内外环境分析到评估反馈也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但这种循环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头到尾的,相反,经过评估和反馈,发现哪个环节有问题,就从该环节起修正。

二、“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

法国18世纪教育家卢梭曾在其《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我们已经很清楚这种教育的作用,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可见在此时进行“以家为本”家校合作的深远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素养直接关系到孩子这一关键时期的教育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孩子入学后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效果。因此,对父母进行教育学知识的传授也非常必要。

(一)家长教育

1家长教育人员的选择家长教育人员一般可由专业教师、辅助人员或志愿者担任。究竟选择哪一类人员,视具体活动要求和具体条件而定。

若选用辅助人员或志愿者,则可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招聘启事须包括下列内容:

(1)解释“以家为本”家校合作活动的目的;(2)对工作岗位的描述(包括责任和义务、工作时间、工资标准和其他利益);(3)资格要求(学历水平、年龄、特长等);(4)申明各申请人人选机会均等;(5)说明申请办法(如何申请、与谁联系、截止日期)。

对应聘人的审查和最终裁决,可由招聘委员会来进行。

招聘委员会须有一定比例的家长组成。家长和管理人员、教师一起挑选应聘者有诸多好处:首先,家长参与决定,可消除家长与管理人员在合作活动中的障碍;其次,家长参与选聘条件的确定,可更多地考虑到家的需求;第三,家长在筛选应聘者时比管理人员更严格;第四,家长可能对应聘者的个性特征、态度、社会关系、德品质等有所了解,他们掌握着传统的申请表格中看不到的信息,因此,他们能够帮助管理人员确定最合适的人选。

2家长教育辅助人员家长教育辅助人员是由学校或社区选聘的、对家长进行教育技能训练的专门人员。一般来说,一个社区需要几名甚至更多的家长教育辅助人员,这要视社区的大小而定。家长教育辅助人员依据对各家庭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分析,以及对合作活动方案的策划和组织,走街串巷,深入家庭,对家长进行教育技能方面的支持。这是“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合作形式。

假定你是一位家长,有一个3岁的女儿。你所在的社区正在推行“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你的家庭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今天下午2点到3点是你和张女土(家长教育辅助人员)约定的活动时间。下午两点,张女士准时出现在你家门口。她被你迎入客厅就座后,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拿出了一叠卡片、几本旧杂志、一把剪刀和一瓶糨糊。你一周一次的功课又开始了。张女士教你如何与孩子一起玩训练注意力的游戏。首先从旧杂志上剪下一对对看起来相似的东西的图片,把它们贴到卡片上。然后把这些卡片打乱,图片朝下一张张排开。玩游戏时,一个人先翻起一张卡片,并试着翻起另一张看是否与之相配。如果两张卡片上的东西不相似,即配不上,则把它们按原样放回。由另一个人接着玩。最后,当所有的卡片都配成对时,谁拥有的卡片最多谁就是赢家。

张女士告诉你在和孩子游戏前,先让孩子观察图片,并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在孩子对图片上的东西已很熟悉后,为保持她较高的兴趣,你可增加新图片或改变图片的内容,如将图片上的东西由动物改为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