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90

第90章 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典型案例(6)

开拓新领域,硕果累累。教科研实践中,高层次教师在省、市、区教研室、电教馆、教委直接指导、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学、科普等知识领域方面得到直接学习和实践机会,开阔了视野,运用计算机软件于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与录相、投影等媒体有机结合,优化了课堂教学,一节“计算机软件优化《詹天佑》一课”教学,居全国实验同行领导水平,在中央电教馆一年实验成果展示会上获成果奖,争相订购。

仅一年实验,电教教材参赛九节课、七项获省阶段成果奖、二项获省一、二等奖、一项获西北地区二等奖、三项获全国阶段成果奖。

(三)重视教科研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教改项目牵头人队伍建设,多是由校长、主任、负责教研工作的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担任全国、省、市、区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研究员等职务。二是实验教师主体队伍建设。各学科、各年段分布着40余人,形成实验教师梯队,高中低,老中青结合,充分体显了百花其放,百家争鸣,专家指导的教改特色。三是教改管理队伍。主要由各级教委、教研室、电教馆和学校领导等同志参加,按各项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教研工作。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注意实现了五个同步:即①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同步,互相渗透;②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步进行;③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改革同步实践互相促进;④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及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步;⑤教改实验规划与学校整体改革规划同步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四)坚持“三、三、三”制度,突出中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校十多年来,在坚持“三、三、三”教育制度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方法,更新观念,把中、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摆在党支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常抓常新。

一是坚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三项制度。①党课教育与青年党校教育结合。每年一届《青年党校》,每期10人,中青年比例为2∶8。内容上有“党知”、“特色理论”、“反腐倡廉”、“改革开放”、“教育法规”等。每期6~8讲,系统学习以上内容,系统提高法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消除入党工作中的“论资排队”、“信念危机”,严格标准。增强了“适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和自觉性。②重师德规范教育。每年奖评、板报、“七一”

表彰等方法宣传表扬教工中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三育人标兵。③党小组、工会小组建立在年段。坚持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协助党支部作好教工思想工作。

二是坚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三项制度。①师徒制。十四年来,我校坚持青年教师选师、拜师、出师制度,已有24名青年出师,奖励18名师傅,有的师徒在全区大会受到表彰。1993年11月3日,我校召开全校教工大会,又一次宣布七名徒弟出师,九名青年拜师。有的师傅刚送走了徒弟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一位青年教师在会上发言说道“七年来,师傅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事业上教育我、鼓励我,她永远是我的好师傅。”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徒制”的有效实施。②教学改革评优赛讲制。我校除人人开展校内实验课外,还要进行青年教师评优赛讲活动。许多青年上一节课,师徒都要进行十多次研究,从选材、备课、讨论、试讲全组指导。师傅点拨,一人成功,皆大欢喜。③压担子给任务搞实验出成果制度。学校各个科研项目的实验都安排有青年教师参加,并卓有成效地得到各级领导的指导,发挥了“青年人”的优势。

三是坚持系统提高文化素质的三项制度。①在职进修为主的原则。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系统的法规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美学等理论讲座,使之信息通、知识清、方法活。从多学科知识提高上下功夫。②系统的文化进修。短线学科如体育等,让个别教师参加院校考试被录取并脱产学习。更多的是在职业大、夜大、电大、成人大学习进修,学校报部分学费,保证上课、考试不误。十几年来已有24人在职进修毕业,一人学习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证明,文化进修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绝大多数教师文化、业务同步提高。1991年即达到领导班子的1/2,教工中1/4的大专水平的目标。为教育科研增加了后劲。③积极参加新科技培训学习。如计算机师资培训、奥林匹克数学培训等。每次都不惜费用力争超标派人参加,回校后即开展此项教育活动,学生成果累累。1992年春节3名学生在全国计算机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奥林匹克赛连续两年西安地区最高分在我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重点中学免试录取达30多。

教师素质的提高得益于“三、三、三”制,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得益于无私奉献的教师。1993年我校被确定为陕西省教师继续教育试点校之一。为“转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主动渗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适应能力,承担风险意识的感应。

目前许多青年教师纷纷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参政议政等民主气氛浓厚。承担国家级及各级教科研任务的能力在同类学校居前列。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科研队伍。是我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

三、树立“转轨”意识,全国发展“个性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开展兴趣活动,发展艺术教育,让人才从这里起步。

兴趣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加活动,定期受到培养训练,我校组织了校级和年级的兴趣活动。1991年8月试办艺术班和东方少儿艺术学校教育,初见成效。并提出当年开办艺术班,再年建成小乐队,三年建成小乐团的目标。

校级兴趣活动聘请校外专家或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担任,有效地提高了兴趣活动的水平,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少年业余体校配合体育班,狠抓业余训练成绩突出,成果显着;舞蹈队六年来精心创作编制训练,并进行大型舞蹈的排练演出。器乐组辅导员李武华教授独创的《纯律》研究在我校乐队进行实验,使小乐队队员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微机组老师和校外辅导员配合,系统地讲授微机知识,改进训练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了各种型号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兴趣活动在育人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一大批有特长的人才从这里起步成长。我校张宝峰同学在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获二等奖;黄爽等三名同学获全国《新宇杯》电脑比赛第三名(二等奖),扬南同学获三等奖。获国际金奖的有:①六年级高蓉(女)、一年级王昕同学的《我们热爱和平》在联合国大厅展出。②1990年五年级一班赵爽同学创作的剪纸《植树》在中国、南斯垃夫联合举办的“爱护我们的地球”绘画比赛中名列一等奖之首。③1989年世界儿童航空画比赛中六年级五班刘晨晨的“我来了”获国际大奖。日本的奈良、东京都设了我校少儿书画展厅,每年一期。同时我校武术队员牛睿同学应邀访问日本参加了“建筑中日友谊桥”参观团。我校书画有一百八十四幅在日本展出受到好评、日本琦玉县领导根岸富贵寄来日本少年参观我校学生书画的盛况照片二十多张。此后每年遣唐使团指名来我校现场交流书画。1992年7月12名同学的书画获《全国双龙杯》奖。体育训练成果累累。1988年何嵘同学获省跳远女子第一名,破市记录,被清华大学附中“马约翰”田径班直接录取。并不断刷新成绩,1991年刷新北京市少年甲组女子跳远记录。1991年8月我校韩冬同学又以体育后备人才被清华大学附中“马约翰”田径班录取,现已赴京学习。我校被确定为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评为省、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91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奖励了一万元的设备和经费。

1992年以来,我校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双龙杯》大赛优秀组织奖”,70余名学生书画获《双龙杯》一、二、三等和优秀奖,“优秀组织奖”。

四、确立《整体改革目标》,坚持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

我校始终重视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指导方针的落实。1984年、1985年先后两次全面规划学校工作,形成了《三年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设想》、《整体改革规划方案》等,有的目标已在各级领导和学区单位支持下,得到落实,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师住房条件和教改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坚持《整体改革目标》,坚持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迎接未来、迎接挑战。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四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劳动者

1.“读好书”活动。1989年6月初正值我国出现严重政治风波之际,我们及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读好书除六害”活动。《中国教育报》第一版撰文和刊登照片进行表彰。仅一个月的读书活动,全校学生读书15735册,查坏书154册,召开年级班级读书班、队会111次,写读书心得和讲稿共5335篇。党支部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发现社会上“两厅一场”(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滑泳场)严重危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便及时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不去两厅一场,珍惜幸福时刻”的教育,要求多读书,开展有益活动,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教育的同时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使反腐蚀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读好书”活动坚持每年进行。

2.“延安精神”教育。近几年来,我们连续深入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教育,开展了“与老区儿童手拉手”的捐书活动,仅一周时间向延安儿童捐书3400册(合人民币2680元),写慰问信1700多封,并选出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同老师一起赴陕北黄陵地区学习参观,举行了捐书仪式和教育座谈会,取得良好效果。受到黄陵县文教局的热情接待,同桥山小学小朋友建立了友好关系,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教育紧密结合。追寻徐老的教育足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1992年8月,西一延铁路通车的第二天,我校84余名教工赴延学习,参加在延安召开的“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党员和青年同志还走访了几位老将军,决心沿着徐老教育足迹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解放思想、走中国式教育之路,为建设中国式的特色学校而努力。

3.开展希望工程活动。1992年9月4日,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师生为周至秦岭工委地区贫困失学的200名学生送去了捐资2000元,文具盒、书包、四季衣服、鞋、帽共3750余件,作为这些失学儿童上学杂费等,受到秦岭工委地区贫困儿童及家长的热情接待。

目前我校已形成年有要求,月有重点的教育系列,如三月抓“双学”活动;五月进行“三做”评选;七月、十一月热爱党、九月热爱祖国;十一月艺术节;十二月法规教育等。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党的方针、政策、国情教育渗透其中。

4.开展艺术节。推动学校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全面发展“个性教育”,提高人才素质。1993年9月,西安市教委召开市艺术教育现场会,宣布我校为第一批“雁塔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为了全面开展艺术教育,我校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教育提高认识;二是开展活动,人人参与。

抓教育提高认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更新观念,树立“转轨”意识。在总结了“兴趣活动”十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90年开始开展每年一次艺术节。1993年11月11日,雁塔区在我校召开了“雁塔区艺术教育观摩现场会”,我校的70余名小琴手演奏了名曲受到广泛好评。我校学生的近四十块黑板报、百幅书法、百幅绘画展,我校小书法家30米的巨幅字“振兴中华”的表演等,使省会的领导、师生特感兴趣。这次艺术教育现场会把我校艺术节活动推向高峰。接着是一周一项评奖的卡拉OK、全校各班的合唱比赛,钢琴手大赛、古筝演奏赛等,2300余名师生人人参加献艺,个个争相展示个性的艺术活动,虽然都是业余、课余进行,但它却吸引了众多小艺术家的兴趣,吸引了众多家长的意向投入和现实投资,更多的专家教授出入校园,活动内容、训练方式,展示效果早已超出小小的校园,把师生带入历史艺术的宝库,带入到现时艺术教育的大社会之中。同时,培养、锻炼、发现了更多的小歌手、小琴手、小书法家、小画家、小指挥家。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体现得更加充分和现实。

(二)确立《整体改革目标》,迎接新挑战

遵循“认同规律”,提出“六个一”的整体改革目标,不断适应和迎接新挑战。1992年7月1日纪念党的生日会上,党支部广泛听取意见后做出决定,提出“军、警、校共建省级文明学校”的目标。鼓舞了全体教工,得到区教育局文明办、区委文明委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1992年12月,学习十四大文件精神讨论中制定了《我校整体改革规则划》,提出“六个一”的办学目标。这就是:

第一、学校建设庭园化逐步达到一流的目标;第二、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一流的标准;第三、教育综合质量逐步达到一流的要求;第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一流的水平;第五、学校管理流程及现代化管理逐步实现一流的程度;第六、教职工福利待遇逐步向一流水平迈进。

“六个一”具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互为基因,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中“两质”是核心。这是狠抓“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是根本的提高--教育素质的提高;二是学生素质的提高--个性教育的普及。

(三)突出双文明教育制度化建

我校在搞好文明建设中,坚持了双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突出了教育制度化建设。

1.开展“为人师表”文明个人和文明集体评选制度。把民主生活会建立在教研组,用《师德规范》要求和检查各自行为。经过层层自下而上评选和量化,每年进行一次表扬和奖励。先后评出全国先进个人7名,省、市、区先进30余名,被区委命名为首批文明学校,92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文明单位》。

2.开展“八五”立功劳动竞赛活动,突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育人标兵评奖的活动。1993年我校焦秋芳老师被评为区级“教书育人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宋育玲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有贡献的专家”等。全校表彰了十五名三育人标兵,学校被命名为“西安市‘八五’立功劳动竞赛《明星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等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