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轻松养育你的宝宝
15453700000081

第81章 宝宝喂养攻略全知道

适当开窗,提升宝宝睡眠质量

当走进宝宝关门、关窗的房间时,你会闻到一种怪味,这是由于室内长时间不通风导致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所引起的。在这种污浊的空气中生活和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大为不利。开窗睡眠不仅可以交换室内外的空气,提高室内氧气的含量,调节空气温度,还可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宝宝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年龄越小新陈代谢越旺盛,对氧气的需要量也越大。因为宝宝户外活动少,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也少,所以应开窗睡眠,来弥补氧气的不足,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睡眠,入睡快、睡得沉,也有利于脑神经得到充分休息。

当然开窗睡眠也要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到宝宝,若床正对窗户,应用窗帘挡一下以改变风向。总之,不要使室内的温度过低,室内温度以18℃~22℃为宜。

宝宝出生后便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在各种杂音纷绕的世界中,妈妈的歌声可算是宝宝能听到的人生最早最美好的音乐了。因此妈妈能在哄宝宝睡觉时哼唱一段催眠曲,使宝宝每天反复聆听,有助于宝宝自然安静下来,安心入睡,所以经常给宝宝唱催眠曲是非常有必要的。

让宝宝安然入睡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1岁半左右的宝宝睡眠时间较以前有所减少,每昼夜需13小时左右。这个阶段的宝宝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活动量增加,睡前比较兴奋,常常不能安静,有时还会闹着爬起来再玩。因此家长要注意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首先要合理安排宝宝睡觉的时间。夜间睡眠释放出的生长激素要比白天多得多,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夜间睡眠不足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平时要遵守睡眠时间,一般晚上,入睡不要晚于九点,早上七点起床,中午睡2~3小时为好。只有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宝宝才容易安静入睡。

在宝宝睡觉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睡前30分钟不要给宝宝讲恐怖、惊吓的故事,不应看电视或听刺耳的音乐等,以免使宝宝过渡兴奋。睡前把宝宝的手、脚、脸洗干净或洗个澡,换上宽松的衣服。白天光线太亮时可拉上窗帘,晚上要关灯,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慢慢培养宝宝独立安静入睡的习惯。睡前好吵闹时要先找原因,是不是白天睡得太多还不困,如果是可以晚些睡。有的宝宝有夜间喝奶的习惯,随着年龄增长要逐渐改掉。有的宝宝喜欢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小毛巾才睡得着,可以顺其自然(不可勉强纠正,不然会发生其他问题),使宝宝愉快地入睡。

宝宝刚入睡有时会出汗,因此开始要少盖被或不盖被,等宝宝进入深睡眠状态后,帮宝宝把汗擦干,再把被子盖好。注意在宝宝睡觉时要打开气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直吹到宝宝身上。不管午睡还是晚间睡眠,都要脱掉衣服,穿适合季节的内衣或睡衣,如果以衣代被或和衣睡眠,宝宝容易出汗、受凉而感冒。

初学说话时应注意什么

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一生语言的发展,并且语言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长应十分重视儿童早期语言的培养与训练,努力开发儿童潜在的语言能力。在培养宝宝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重视对宝宝语言能力的训练

培养宝宝正确的发音要从准确的听音入手,因为听得准才能说得准。可以让宝宝进行一些锻炼听觉的游戏,主要让宝宝辨别声源及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比如“听声音找东西”、“哪种动物叫”等游戏;还可采用故事、儿歌的形式锻炼宝宝的言语听觉,让他们分辨各语音间的细小差别,如z、zh等。教宝宝正确发音的方法很多,可以教宝宝学说简单的儿歌、绕口令等,并及时重复练习以巩固正确的发音。

要创造条件,让宝宝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宝宝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经验、愿望、情感等需要表达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活跃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宝宝才能逐渐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因此,扩大宝宝的交往是发展宝宝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丰富宝宝的词汇

家长可以经常给宝宝朗读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等儿童文学作品,有益于宝宝词汇的获得与丰富。还可以用组词、造句、看图说话、编讲故事等方法使宝宝逐渐熟练地掌握新学的词汇。

使宝宝说话完整、连贯

年幼的宝宝说话往往不完整,语不成句,家长应要求宝宝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培养宝宝把话说完整。比如宝宝要喝牛奶,说:“妈妈,奶。”家长要帮他说完整,教会宝宝说:“妈妈,我要喝牛奶。”让宝宝跟着学;其次,口头造句也是培养宝宝说话完整的简单形式,可以从口头造句开始,引导宝宝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请宝宝用“许多”造句。再次,在宝宝能把一句话讲完整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指导宝宝看图说话、复述故事、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等,把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讲清楚、讲完整。

充分发挥成人的语言榜样作用

宝宝十分善于模仿,而家长又与宝宝朝夕相处,因此,家长说话时发音是否准确、词汇是否丰富、语法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有条理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宝宝提供规范的语言环境,引导宝宝模仿,纠正错误,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怎样培养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学习口语表达的重要阶段,培养宝宝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正确发音

宝宝有些语言发音不准,如“奶奶”说成“来来”,“热”说成“乐”,“肉”说成“漏”等,这是宝宝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或受方言影响所致,成人千万不要取笑或模仿,应随时给予纠正。

丰富词汇

教宝宝学说衣服、食物的名称,如“毛衣”、“饼干”;学招呼人,如“妈妈”、“阿姨”、“爸爸”、“叔叔”等;学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学说自然现象,如“春天”、“下雨”等。反复巩固已学过的词汇,不断增添新词汇,词汇丰富了,才能为口语的表达奠定基础。

模仿父母的语言

学语言时,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宝宝主要是模仿父母的语言,因此父母必须正确地、文明地说话,最好讲普通话,为宝宝做出榜样,并有意识地及时纠正宝宝错误的发音,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在游戏中练习口语

宝宝最喜欢游戏,游戏中的问答和自言自语是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宝宝所理解和熟悉的事都会在游戏中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生活中交谈

自由而亲切地和宝宝交谈,启发、引导宝宝回答你的问题,并为宝宝做出恰当的评价。

讲故事,唱儿歌

宝宝非常喜欢听故事,父母讲故事时要注意语句优美动听,内容丰富多彩。宝宝爱听的故事要多讲几遍,让其记熟、复述。儿歌短小精练,文字规范,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易于上口,便于记忆,宝宝能较快地学会,念唱时精神振奋,其他如绕口令、诗、谜语等感染力也很强。所有这些都能大大丰富宝宝的想象力与思维,经常练习口齿会变得伶俐,善于语言表达。

多看图片、画册、玩具、木偶等艺术作品

形象、鲜艳、逼真的事物非常容易吸引宝宝,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能收到好的效果。宝宝可以看图说话,背木偶戏的台词,有其他小伙伴时可在一起边玩边交谈,在玩耍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正确批评宝宝及时改正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小宝宝犯错是难免的。不过,过错有大有小,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欺负小朋友不管不问,显然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家长,则对小孩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就动辄训斥,这也是不对的。我们要让宝宝活泼健康地成长,既不应该放任不管,也不应该苛责于他们。如果父母干预过多,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的谨慎胆小的性格。

宝宝有了过错,家长首先应弄清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1.对宝宝所犯的错误要具体分析,看看哪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淘气、顽皮,哪些属于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对于前者不要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宝宝正确的做法就够了。对于后一种行为,应采取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宝宝摆事实,讲道理,让宝宝知道,错在哪里。纠正错误的方法应使宝宝心服口服,使批评达到应有的效果。

2.批评内容要具体,见好就收。宝宝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认识事物的方式常常是比较直观的、具体的。因此可结合具体事例对宝宝进行说服教育。父母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宝宝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不但宝宝听不懂,而且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因为宝宝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过长的说教对宝宝来说是徒劳无益的。

3.批评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充分利用“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和宝宝讲话时嘴上不要总老挂着“不”字,而应该说:“我知道你会把……做好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表情、态度、语气和音调等“非语言信息”对宝宝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宝宝来说,他们主要使用具体形象思维,还不理解那么多道理,但他们却很容易在情绪上接受外界的影响,能很快理解这些事情的含义。

4.批评时要注意尊重宝宝的独立性和自尊心,不宜强制宝宝服从父母的意志,而应正确引导和鼓励宝宝自己去负责、去弥补错误。宝宝敢对父母说“不”,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应听听宝宝的心声。

5.不能对宝宝管教过严。生活中常可以看见一些宝宝,年纪轻轻却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完全失去儿童天真的本性,原因多是父母管教过于严格。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宝宝,成长在一个大人的世界,使其不得不迁就大人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被教育成一个“小大人”。这些宝宝中规中矩,对父母百依百顺,或许这种不惹麻烦的宝宝是许多父母心目中的“好宝宝”,可是时间长了却夺走了宝宝天真烂漫的本性,造成宝宝软弱、依赖的性格,不利于宝宝创造力的发挥。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说理是真正对待儿童的办法”。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教育好宝宝,应该努力去掌握这门艺术。

及时纠正宝宝说谎的行为

宝宝说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自卫。当宝宝意识到如果实话实说有可能受到惩罚时,宝宝往往会出于自卫的心理而说谎。第二,想象与现实分不清,将未满足的愿望或幻想当成现实。这种情况是由宝宝正常心理发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宝宝的记忆保持时间不长,他们往往会把想象中的事情当做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这样就会产生所谓的“说谎”现象。

有些父母认为宝宝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有的父母则把宝宝说谎当做十分严重的问题。其实,宝宝说谎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长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专家建议我们,若想避免宝宝说谎,应从小做起,从预防开始。

首先,父母应该如实传达宝宝即将面临的情感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按照宝宝自己感受到的去说。比如宝宝生病了需要打针吃药,有些父母往往会骗宝宝说打针不疼、吃药不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即使是善意的谎言。

其次,家长与宝宝说话时,家长不要有言语方面的暗示。比如妈妈早上催宝宝起床上学时,宝宝还想再睡一会儿,哼哼唧唧的一脸苦相不愿起床,此时妈妈最好不要问:“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了?”之类的话,这会驱使宝宝为达到目的而谎称头痛或肚子痛。

再次,父母作为宝宝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言行一致,尤其应避免当着宝宝的面说谎。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宝宝也会参照这种诚实的品质。

最后,父母应尽量做到奖惩有度。如果宝宝是出于好奇、顽皮、不小心而非故意做错事,父母就不应粗暴体罚,而要耐心教导。如果宝宝犯了错误还说谎,父母此时应加大惩罚力度,因为他在第一个错误未更正的情况下,又犯了第二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