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轻松养育你的宝宝
15453700000080

第80章 密切关注宝宝的各种症状

宝宝容易食物过敏

宝宝在1岁多已经自己开始饮食了,这固然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好处,但是,这也会给宝宝带来一些困扰,比如食物过敏。

宝宝食物过敏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难题。美国丹佛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的亨利·米尔格鲁姆博士说,目前美国有上百万的儿童对食物过敏,而医学界却对此尚无良策。近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儿童过敏性疾病专家克利佛巴塞特博士提出了一些预防食物过敏的建议,对中国的家长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如果宝宝经常过敏,必须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以确定哪些食物是必须停止食用的。因为宝宝对一种食物过敏也可能同时对其他食物过敏。其次,尽量减少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食的机会。宝宝很难抵抗食物的诱惑,和他人一起进食,会不自觉地吃下自己不能吃的东西。因此家长尽量不要让宝宝跟其他的人一起进食。再有,就是对商品标签要敏感。一些大人用的物品中很有可能就会带有易产生过敏性的成分,而这些成分通过一些肌肤接触行为很容易传染到宝宝身上,因此,家长一定要严加防范。另外,家长应该保持警觉。宝宝在患感冒、腹泻、发烧等疾病时更容易对食物过敏,家长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

让宝宝远离流行性感冒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好发季节,这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医学界认为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对于13~15个月的宝宝来说,身体依然非常虚弱,免疫系统也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远远不及大人,所以引发流感的几率也比较大。宝宝一般一年要得上5~6次感冒。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流鼻涕、鼻子堵塞、咳嗽、嗓子疼、疲倦、没有食欲并伴有发热等症状。所以,感冒的宝宝是很难受的。

值得年轻父母重视的是,不少家长对流感的认识十分模糊并存在诸多误解,这不仅会贻误治疗,也不利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比如,很多家长认为非处方药(OTC)、抗生素等一些药物可以治疗流感。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医学上认为,这些药物仅仅是一种对症措施,仅能减轻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但对流感病毒本身无任何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不能减少流感并发症,有些阿司匹林类退热药还有可能诱发脑病。因此宝宝得了流感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尽早地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这才是最根本的病因治疗。

作为传染病,控制流感应该从预防着手。一般措施如隔离流感患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到人群众多的公共场所,房间里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等措施。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并且应到正规医院进行对宝宝接种。除了疫苗,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出现使药物预防流感成为可能。这类药物突出的优点是安全,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且不受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影响。

宝宝在得了感冒期间,家长应该做到加倍细心的呵护和照料。让宝宝充分的休息,不要让宝宝累着;并且要照顾好宝宝的日常饮食,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多给宝宝喝水;再有就是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让宝宝呼吸新鲜的空气。

宝宝腹泻的护理

宝宝的腹泻是一种普遍常见的多发病,1岁多的宝宝易得此病,需要引起家长的特别重视。平常家长要注意给宝宝调整饮食,不要让宝宝吃太多油腻性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晚上睡觉不要让宝宝着凉,注意居室内的空气和温度。当宝宝腹泻的时候要做到细心的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及时记录宝宝大、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并且注意日常宝宝的卫生。

如何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

训练的第一个条件是气候要相对暖和;二是宝宝小便时间要相对长些。对这一阶段的宝宝不要强行要求有尿要告诉家长,因为宝宝认为把尿尿到尿片上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时就需要用耐心来引导宝宝,让宝宝觉得把尿尿到尿片上是不好的事情。然后撤掉尿片,让宝宝感觉下半身的清爽,这种舒适感是宝宝前所未有的。如果尿裤子就会使宝宝有不舒服的感觉,几次下来宝宝就会及时汇报要小便的情况。家长不要因为嫌弃洗尿湿的裤子麻烦从而不对宝宝进行训练,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宝宝慢慢适应。妈妈可以通过在卫生间布置漂亮的环境,或是把红色的花朵贴在卫生间等方法来吸引宝宝自觉走向卫生间。

吓唬宝宝有什么危害

这个阶段的宝宝正处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却什么都搞不大清楚的状态,所以很害怕出事情。一旦被什么东西吓着了,就会很长时间缓不过来。比如宝宝睡午觉了,妈妈出去买东西,宝宝醒来后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特别恐惧,进而哇哇大哭。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宝宝在今后的日子里就会莫名恐慌,不离开妈妈半步。还有的宝宝害怕洗澡、害怕打针,这都是因为在经历这种事情的过程中有了不好的感受。总之,面对这个阶段的宝宝,一定要避免使他过度恐慌,多安慰、鼓励宝宝,从而使宝宝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健康成长。

宝宝过胖怎么办

有的食量过大的宝宝,在这一阶段开始更胖了,原因可能是由于尽管宝宝已经开始吃很多的粥、鱼肉等固体食物,可奶粉的饮用量却没有减少。而父母由于怕宝宝营养缺乏,在宝宝吃完很有营养的固体食物时又接着喂奶粉。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父母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肥胖儿。

父母要控制有这类倾向宝宝的饮食,比如把过去吃4次的奶粉减至2次,相应的主食粥、米饭、面包等的量也要减少,因为主食更容易使宝宝变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