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登上心健康快车健康"心"观念登上"新"快车
15455600000013

第13章 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怎么吃

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形成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改变,亦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这些疾病往往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饮食疗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脂肪和胆固醇与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人如果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饮食可破坏体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造成血清胆固醇升高。如果同时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可使血清胆固醇含量更加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就会大大加快。脂肪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应少于50克,而且尽量使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即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比例控制在2:1.胆固醇的摄入量可酌情控制在每日300~500毫克。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热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又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控制体重,首先要控制热量的摄入。热量的获得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食品,而且尽量从粮食中获得。通常,人体通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获取的热能占60%~70%,如一般老年人每日需要总热能为2000千卡,含碳水化合物食品提供的热能应占1200~1400千卡,折算成大米和面粉为350~450克。碳水化合物不可食用过多,否则,肝脏会将其中间代谢产物作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尤其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平时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往往会加重病情。

食用适量的蛋白质

心血管病患者的膳食中蛋白质适量补充,可以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膳食的蛋白质中如果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多,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就越低。动物性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的含量较多,可适量选食,但不可过多,动物性蛋白质最好的来源是鱼,其次是牛奶、瘦肉。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

各种维生素的供给,只要按平衡膳食的原则进食,一般可以满足。但由于有的患者忌吃蛋、奶和动物的肝脏,易造成维生素A摄入不足。食物纤维的摄入量每日达到15克以上,以利于胆固醇的排泄。为了补足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应多食粗粮和蔬菜。如果每日能进食500克新鲜蔬菜,即可满足机体需要,平时能多吃些水果,则效果更好。

补充适量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无机盐钾、钙、镁和微量元素锌、铜、铬、碘等均对心血管有好处。绿叶蔬菜、谷类、海产品及核桃等含有这些物质,可以多吃一些。钠的摄入量应控制,以食盐计算,其食用量以每人每日3~5克为宜。

经常食用香菇、木耳、大蒜、洋葱及海藻类食物,可有降血脂和抗凝血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很有好处。了解脂肪酸什么是饱和脂肪酸?什么是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中碳与碳之间连接均为一个键的称饱和脂肪酸。所有的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都可以自然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特别补充。如果碳与碳之间为双键连接的,则称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内不具备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条件,应由食物供给,因此不饱和脂肪酸也被称作必需脂肪酸。

什么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叫多烯酸,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双键愈多,不饱和程度愈高,营养价值也愈高。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进一步被认识,特别是以廿二碳六烯酸、廿碳五烯酸和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常与亚麻酸共存)等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EPA、DHA?

EPA和DHA是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它们化学结构含碳的多少,也叫二十碳五稀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有降低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能移去血管壁上积存的胆固醇,疏通血管的物质。它们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和扩张血管等作用。

含铜食物

铜元素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

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铜元素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如果心脏病人每天适量补充铜元素,病情可以缓解。

研究报告说,如果人体缺乏铜元素,将可能引起胆固醇升高、血管内血液凝结,并引发心脏病。而含有丰富铜元素的食物,能帮助人体产生一种促使新血管成长的蛋白,这种蛋白能使受压迫的心脏恢复功能。

补铜以食补为主

要预防老年人铜缺乏症,关键在于饮食上要更多摄入一些富含铜的食物,如虾、牡蛎、海蜇、鱼、蛋黄、肝、西红柿、豆类及果仁等。食物要嚼碎,以利于铜的吸收,不吃或少吃制作过精的食物。同时,在饭后不要立即服用维生素C,因维生素C会妨碍铜的吸收。

富含铜的食物还有肉类(尤其是家禽)、水果、青豌豆、马铃薯、贝类、紫菜、可可及巧克力等。

小贴士:合理补铜有诀窍

铜是体内酶系统和核糖核酸制造所需的重要物质,适量的铜是营养成分,过量则是有毒元素。

铜元素与其他元素一起作用,有助于神经周围的阻断性髓鞘的合成,铜与锌互为对抗性,缺锌体内就会大量吸收铜,缺铜就会大量吸收锌。因此,在补铜时,也要适当补锌。

食糖过多会降低含铜食物的营养价值,因为果糖和砂糖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有机酸也可与铜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妨碍铜的吸收。因此,在人体内缺铜,需用富铜食物进行弥补时,最好少吃糖。

少量饮酒

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无独有偶,加拿大一项新科研成果显示,适当饮酒可保护心脏,可避免20%~30%的冠心病发作。他们认为酒精可长期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酒精具有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应,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均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病死率。

少量饮酒能降低痴呆症的患病概率。荷兰的科研人员,对5395位年龄在55岁以上(含55岁)的、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査发现,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概率要低42%。

饮酒有限量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毎日饮少量酒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适量饮酒能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和睡眠,有助于人际交往。

饮酒少量可以,多量不行,以每日不超过15克酒精为限。少量饮酒,按国外的标准是30克酒精,按我国标准为15克酒精。这样,葡萄酒、绍兴酒应在100毫升以内,60°白酒就是25毫升,如果啤酒就是300毫升。

小贴士:少量饮酒也要因人而异

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安全剂量”是相对的。而且,不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对肝脏都有危害。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天分次饮酒要大。

饮茶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由它含有的特殊成分所决定的。据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达300多种,包括生物碱、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脂多糖等。这些成分有的能防病治病,有的有营养保健功能,有的兼而有之。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生物碱,主要有3种:咖啡碱1%~5%、茶碱0.05%左右、可可碱0.002%左右。其中咖啡碱的作用最关键。咖啡碱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广泛的兴奋作用。饮茶后,首先是兴奋大脑皮层(小剂量50~200毫克,每杯茶约含100毫克咖啡碱),即可出现精神兴奋,思维活跃,提高对外界的感受性,消除瞌睡和减少疲乏。这表明饮茶和饮酒不同,饮茶时能保持清醒的理智和自控能力,使人睿智和有风度,与酒后多言失态截然不同。咖啡碱具有强心、消化、解毒、利尿作用,可缓解酒精、催眠药、吗啡、安眠药引起的中枢抑制。

茶还含有十余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每百克茶叶中含维生素C100~500毫克,绿茶的含量比红茶高。维生素C能帮助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既有助于降胆固醇又有助于防止胆结石形成。维生素C又是解毒、防辐射、防重金属伤害、防疲劳和防感染的能手,并能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和癌细胞的增殖。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称,对在4周的实验期内,每天喝5小杯茶或5小杯咖啡的实验人员的检测表明:喝茶者,T细胞分泌的抗病物质增多,抗细菌和抗病毒能力增强;而喝咖啡者没有变化,因是茶叶中含有的L-茶氨酸能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机能。

茶叶中还含有20%~30%的茶多酚类化合物,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降低血胆固醇,有助减肥和防治动脉粥状硬化。绿茶中的儿茶素含量最高,乌龙茶为绿茶的41%,而红茶仅为13%,这与发酵程度有关。茶叶中热量很少,而两杯某种时尚品牌的咖啡含的热量相当于一个汉堡包。另外茶叶中还有的氨基酸,有些是十分宝贵的,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茶叶中还有40余种矿物质元素,比如锌,对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和成人的性腺机能都有重要作用。

空腹饮茶,疾病身上爬

毫无疑问,喝茶有许多好处,可是如果喝茶的时间和方法不对,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瘾,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热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茶叶含有咖啡碱成分,空腹喝茶,腹中无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肠道所吸收的咖啡碱过多,会产生一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饭后饮茶,铁元素流失

有人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这也是不良习惯。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如果饭后马上饮茶,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与单宁酸很容易发生凝剂。特别是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难以消化吸收,势必会减少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资料表明,饭后饮茶,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量至少会降低50%。时间久了,不仅降低了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影响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还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隔夜茶,毒如蛇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隔夜茶,毒如蛇。”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正好说明隔夜茶的特点。

清代《闲居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

惊蛰后至九月,凡茶水在几上经宿者不可饮。因守宫(壁虎)之性,见水则淫,每于水内相交,余沥遗入,为性最毒。如误饮时,急觅地浆水解之,或吐或泻,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拨之,令浊,少顷取饮,谓之地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饮”,是因为壁虎在里面放了毒,颇有民间传说的韵味。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很容易变质,所以不宜饮用。

饭后茶水漱口,口气清新固齿

眼睛带血丝或常流泪,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有较好疗效。清晨刷牙前后或吃饭之后,用隔夜茶漱一下,顿感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护好心与脑,长生健步跑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能好好地呵护心脏,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大脑的健康;有益于心脏的积极因素也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适度地锻炼、合理健康的饮食,积极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有助于保护精神健康,有利精神减压。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多多交流,积极动脑,还可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多饮绿茶

在所有的饮料里,抗癌它是第一名。喝绿茶,能保护牙齿,还能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日本普查搞得特别好。他们普查完了,说40岁以上的人没有一个体内没有癌细胞的。为什么有人得癌症,有人不得?跟喝绿茶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每天喝4杯绿茶,癌细胞就不易分裂,即使分裂也要推迟9年以上。所以,在日本小学生每天一上学就喝一杯绿茶,咱们没有。

第二请注意,绿茶里含氟。这个氟有什么作用呢?古代人很早就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写贾府的人吃完饭拿茶漱口。苏东坡也有记载,他每次吃完饭拿中下等茶漱口,目的是坚固牙齿,但他不知道是氟的作用。现在搞清楚了,氟不仅能坚固牙齿,还能预防虫牙,消灭菌斑。饭后3分钟,牙齿的菌斑就要出现。现在我们很多人牙齿不好,不但不拿茶水漱口,连白水都不漱,问题在哪里不知道。现在有人30岁就开始掉牙,50岁时牙就全掉了。医院里牙科最忙,牙科里镶牙室最忙。如果牙齿好,当然长寿啦,而我们很多人忽略了。其实你不用怎么费事,你拿茶水漱口,就把菌斑消灭了,而且坚固牙齿。到了老年,你牙齿坚固,不得虫牙。这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好处就太大了,值得坚持做。

第三,绿茶本身含茶单宁。茶单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很多人因脑血管意外来北京治疗,医院每死4个人中就有1个是脑出血,这很危险,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它们都对心血管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茶碱有利尿的作用,因此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茶叶的成分

茶叶包含多种化合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芳香油、咖啡碱、茶碱、茶多酚、尼克酸、单宁、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等。

其中,单宁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茶多酚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维护血管的健康;尼克酸,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茶碱有扩张血管和利尿的作用,茶叶中的B族维生素对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都有利。

高血压患者喝什么样的茶

茶叶中的成分虽然大多数都是对人体有利的,但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油却会导致心率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过量时会使心率加快,对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人不利。茶叶中绿茶含咖啡碱最少,而茶多酚较多,高血压患者可适量饮用。

提倡长期饮淡绿茶,有降血脂、防癌、抗衰老等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弱厌恶冷食者,不宜多饮,这些人可以选用半发酵的茶,如乌龙茶,尤其是在夏天,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冬天可饮用淡红茶,若饮较浓的茶最好在饭后。

绿茶的降压功效

绿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对预防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流行病学调査的结果:每天饮用120毫升绿茶,持续饮用1年以上者,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绿茶中富含类黄铜,可减少血小板过度聚集,可防范脑血栓等,常饮绿茶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不饮者低73%,因此常喝绿茶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大有益处。

绿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降低25%。绿茶中的有效成分为儿茶素,它可有效降低血清及肝脏胆固醇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脂肪肝有辅助治疗作用。

绿茶中的茶多酚复合体,可降低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可显著降低大肠肿瘤的发生率并减少肿瘤数目。

降压茶方

1.菊槐绿茶饮

原料: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做法:放入瓷杯中,以80℃左右的开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即可。

功效:能平肝祛风,清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胀、眩晕等。

2.饮用提示

临睡前、服药后不宜饮绿茶。另外,有便秘、失眠、贫血、缺钙或骨折、胃溃疡、痛风以及泌尿系统结石、感冒发热患者不宜饮绿茶。

鱼或鱼肝油

多吃鱼,防治动脉硬化

鱼类味鲜肉嫩,易于消化,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畜肉,在餐桌上为许多人所偏爱。其实鱼类不仅是佐餐佳看,对身体还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对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十分明显。

流行病学资料曾公布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欧洲和美洲的居民发病率最高,亚洲的日本人最少见,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得这种病。与欧美居民相比较,这两个地区居民的饮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食鱼多。欧、美居民平均每日吃鱼20克,日本人每日吃鱼100克,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400克。

科学家集中对鱼肉进行成分分析和研究,发现鱼中,尤其是海产鱼中,含有一种独特作用的必需脂肪酸。研究表明,这种必需脂肪酸具有影响人体脂质代谢作用,可使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稍增高,故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它还有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延缓动脉硬化的形成。

这种必需脂肪酸在海鱼中的含量非常丰富,远远高于其他食物,多吃鱼就会多获得这种必需脂肪酸。另外,鱼类食品所含的无机盐也比一般畜肉高,其中的碘、钙都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

多吃鱼,降血压

鱼类含有极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脂肪酸,较低的胆固醇,较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这些都使得鱼类在维护人体健康,特别是心脏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的研究表明,常吃鱼类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糖尿病学会都将每周食用2~3次鱼(特别是海鱼)作为膳食的推荐则。

日本科学家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应在少吃盐的同时多吃鱼,这样会降低因高血压而致脑卒中的可能性。”是由血管壁释放的一种被称作前列环素的物质,它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扩张因子,能松弛血管四周肌肉,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防止血体形成。而血液中与血小板相关的另一种前列腺素,称血体素A2,则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因子,并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诱发血体形成。从生理上,两者的平衡如果被破坏,血压就随之升高,并促使动脉硬化。而这两种物质是以血管壁细胞和血小板中所含的脂肪酸为料制成的。多吃鱼的人体内,起收缩血管作用的血体素A2明显减少,血液的凝固性也随之降低。

有关资料也表明,生活在渔村地区的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比山区居民明显降低。研究人员认为,渔民们大量摄入鱼类蛋白质,会使血管变得结实而富有弹性,因而不易破裂。同时,鱼类含钙、钾丰富,这对防治高血压无疑也是大有禆益的。

多吃鱼,少脑卒中

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同是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患脑卒中的人大大低于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原因在于日本人食用鱼较多。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多吃鱼,少痴呆

鱼肉中富含DHA(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的作用。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充足的DHA能激活脑细胞,防止脑功能衰退和痴呆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中老年人需补充鱼肝油

中老年脑细胞数量减少,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也为常见。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中老年人每天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而老年骨折80%。因骨质疏松引起,得补充维生素D。

小贴士:鲜鱼冷藏4~5个小时后再吃

很多人认为,鱼越鲜越好,并且喜欢现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新鲜又营养。食品营养专家建议:宰杀好的鱼,最好用保鲜膜覆盖后冷藏4~5个小时。鱼不能现杀现吃,是因为现杀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味道不够鲜美,营养成分也不充分。另外,刚宰杀的鱼有很多的寄生虫和细菌,在常温下或者在冰箱中冷藏4~5个小时,会杀死一部分寄生虫和细菌,食用起来更卫生。

蘑菇、木耳、藻类

三高一低的菇类

菇类被公认是三高一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新鲜蘑菇含蛋白质3%~4%,比大多数蔬菜高得多,干蘑菇则高达40%,大大超过肉、鱼、禽,蛋中的蛋白质含量,且其氨基酸组成平衡,尤其是赖氨酸和亮氨酸丰富。

菇类是多种维生素的宝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蘑菇中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比肉类高,含维生素B12比奶酪和鱼还高,是膳食中维生素B12(植物性食品一般不含)的最佳来源。菇类还含丰富的钠、钾、钙、铁、锌、碘等无机盐和磷酸腺苷、酪氨酸酶等。具有滋阴补阳、益气活血、补脑强心、延年益寿等功能。

清理血液靠木耳

木耳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载氧能力、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等药性作用。常食用,可全面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

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黑木耳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还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藻类帮助增强免疫力

藻类大多属海洋性食品,其中的螺旋藻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及9种维生素,可以健体强身、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美容保健、抗辐射。海藻多糖还有抗肿瘤、抗艾滋病的功能。

小贴士:一荤一素一菇

正餐最好是一荤一素一菇。荤素搭配才是合理的饮食,既不能光吃荤也不能光吃素,这样都不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这里提到的菇,不仅仅指蘑菇,包含所有的菌藻类食物。菌藻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同时阻止胆固醇吸收。菇类还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每天都吃一点,就会使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减少,衰老减慢。

牛奶

急降低血胆固醇

目前普遍认为,能降低血胆固醇的食物,均有助于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牛奶就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食物,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有利。

牛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可以抑制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的物质。另外,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乳清酸,这两种物质均可以降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由此可见,牛奶可以通过这两种作用,降低体内胆固醇,从而达到减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补充蛋白质和钙

牛奶除了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还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据分析:每100毫升牛奶中含有3.3克蛋白质,130毫克的钙,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可谓是最好的高蛋白、高钙、低胆固醇食品,可作为补充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对50岁以上的人,骨钙丢失日趋严重,骨质增生等因缺钙引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牛奶不仅含量高而且吸收好,钙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而且补充钙对高血压病有治疗作用。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每天饮用一些脱脂奶、酸奶等乳类食品,对身体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好处。

小贴士:酸奶也是非常好的补钙食品

酸奶也是一类非常好的补钙食品,它不仅可以补钙,而且其中的有益菌可以调节肠道功能,适合各类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饮用。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每日早晚各一袋250毫升的牛奶是非常有益的,最好饮用脱脂奶。如果不喜欢喝牛奶或者对乳糖不耐受,可以改喝酸奶、豆浆或无乳糖奶粉。

谷物油、橄榄油

谷物油、橄榄油谷物油预防动脉硬化

小麦胚芽油含较多的亚油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近年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有较多的自由基有关,它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氧化后的物质容易黏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小麦胚芽油中,含有能防止氧化过程进行的维生素E,所以就具有预防心、脑动脉硬化的作用。

德国学者认为,小麦胚芽油可以强化心脏功能,促进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增进人体内脏的血液循环,恢复体内老化了的内分泌腺,并可促进氧的利用,增加肌肉对疲劳的耐力,强化神经系统,去除胆固醇。

玉米油容易消化和吸收,且营养价值高,富含亚油酸、油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玉米油中含的亚油酸,有防止血液中胆固醇沉积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硬化。

从米糠中也可以制取米糠油。米糠中含脂肪17%~21%,是不可多得的良好油源。米糠油清淡、可口,消化吸收率高,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油。经实践证明,米糠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

植物油皇后——橄揽油

橄榄油含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角鲨烯、谷固醇,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经常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橄榄油不增加体内血液中胆固醇总量,且能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延续血管硬化过程,所以,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另外,橄榄油可以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使动脉血栓不能形成,可用来防治心血管病。如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喜食橄榄油,因此,那里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最低。橄榄油能促进胆汁分泌,长期食用橄榄油的人很少发生胆结石。在所有的食用油中,橄榄油最容易被肠道吸收。因此,长期食用橄榄油可防治便秘,这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甚为重要,因为由于大便干燥,在排便时腹压急剧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屡见不鲜。

橄榄油性质稳定,既适于凉拌食物,也可在高温下烹调。即使在200℃的高温下,橄榄油一般也不会分解。高血压患者适宜以橄榄油代替一般的植物油使用,每日食用20~30克即可。

小贴士:食用油要多样化

日常用油时,最好遵循均衡的原则,也就是说植物油和动物油要配合食用,不要单吃一种,动物油与植物油应按1:2搭配食用较为合适。植物油也是油,它的热量和等量的动物脂肪一样高,过量食用一样可以造成血脂、血压、体重的异常升高。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在饮食不太油腻的情况下,每人每天的食用油使用推荐量为25克,也就是一个普通小汤匙的2匙半就够了。

大豆

有宜降低胆固醇

大量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促使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食上应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着手。国内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了许多食物和食物成分,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大豆就是其中之一。

大豆含有豆固醇,豆固醇与谷固醇一样,都是植物固醇。人体摄入植物固醇以后,不但不能吸收它,而且还能抑制其他胆固醇的吸收。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血胆固醇,其总有效率在90%以上。

豆制品也有保健功能

豆类食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食物,而且价格较便宜,蛋白质含量丰富,又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血脂高的人,可以通过经常吃一些豆腐、豆芽菜,以及各种豆类食物来降低血胆固醇,把它作为一种饮食治疗手段。血脂不高的人,常吃豆类食品,可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大有益处。

小贴士:高血压患者的最佳蛋白质

大豆及其制品(豆浆、豆腐、豆腐皮等),是高血压患者最佳的蛋白质来源。大豆中含有植物蛋白质,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的合理搭配。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应占50%,最好为大豆蛋白。动物蛋白,可少量选用鸡肉、鸡蛋蛋白、猪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

膳食纤维

有益减肥

膳食纤维常指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它主要存于粮食、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因人体消化器官中,不存在水解粗纤维的酶,所以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它可“充饥饱腹”,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膳食纤维之所以具有减肥的功能,是由于它对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影响很大。利用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实行减肥,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不影响正常的葡萄糖吸收和胰岛素释放,可产生饱腹感,从而使脂肪沉积减少,达到减肥的目的。

通便

欧美居民及牙齿不好的老人,患便秘者多。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群的饮食以精米、细面、肉食、罐头等“精制食品”为主,其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来剌激和推动肠蠕动。粪便在肠腔内滞留太久,其中的水分被过分吸收,而致大便燥结难于排出。

便秘患者若能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糙米、蔬菜、水果,让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发挥其功用,使肠蠕动恢复正常,即可解除便秘之苦。

降胆固醇

造成功脉硬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血胆固醇的增加,使较多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其结果不仅降低了血管的韧性和弹性,而且使血管内壁加厚,管径变细,影响血液流通,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食品中的膳食纤维,可与胆固醇相互结合,防止血胆固醇的升高。从而有利于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进一步的恶化。另外,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与胆酸结合,使部分胆酸随着膳食纤维排出,而胆酸又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为了补充被排出的部分胆酸,就需要有更多的胆固醇进行代谢。胆固醇代谢的增加,则减少了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性。

降糖防癌

高膳食纤维饮食,不仅降低每日糖类的摄入量和肠内糖的可吸收浓度,而且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与胰岛素处于一种比较理想的水平。另外,膳食纤维可促进排便,减少大肠内通过细菌发酵而形成的潜在致癌物质。有些蔬菜,如卷心菜、萝卜、菜花等,还可抑制肠道肿瘤的发生,被人们称为肠道内防癌的卫士。

膳食纤维的来源

膳食纤维是植物性成分,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源。糙米和胚牙精米,以及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根菜类和海藻类中膳食纤维含量较多,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

海带、紫菜、木耳、蘑菇等菌藻类食物中,含膳食纤维也较多。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

小贴士:每日摄入多少因人而异

世界粮农组织建议,正常人群膳食纤维的每日摄入量应为27克,我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成年人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克。目前,我国国民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膳食纤维,只能达到每日8~12克。此外,针对“富贵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应每日增加10~15克,2~20岁的幼童、青少年,其每日摄入量推荐为年龄数加5~10克。

荞麦

辅助降血脂

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7%~13%,比大米、白面含量都高,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如赖氨酸比大米和小麦面粉丰富。荞麦含脂肪2%~3%,这些脂肪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最多的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在人体内可以合成花生四烯酸,它起着降低人体血脂的作用,同时还是人体神经系统重要组成成分,特别是人脑的组成成分,在人体的生理调节中起极大作用的前列腺素,更离不开花生四烯酸的合成。

据科学家的研究,荞麦的胚乳中所含的糖分比一般粮食淀粉更易于消化吸收。

有益稳定血压

荞麦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是出类拔萃的。有资料显示,荞麦面含有的维生素和维生素B2比小麦面粉多2倍,烟酸多3~4倍。突出的是,荞麦面中还含有为其他食品少有的芦丁成分。

烟酸和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药物。在喜马拉雅山南面山腰的尼泊尔,人们不仅乂量摄食荞麦面,而且还吃荞麦的茎和叶。据研究,风干的荞麦茎叶中,芦丁成分比荞麦含量大10倍。因此,那里很少有人患高血压病。

促进造血、扩张血管

荞麦面中含有的矿物质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荞麦面中的矿物质高于许多天然食品,含量为精白米和小麦面粉的2~3倍。其中铁的含量为小麦面粉的3~20倍,它是人体造血和血液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

镁的含量在荞麦面中也高于其他粮食品种,其含量是大米和小麦面的2倍。它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对于急性贫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小贴士:先看宜忌,再食荞麦

荞麦性凉,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以及经常腹泻的人,也不宜食用荞麦。

荞麦中所含蛋白质及其他过敏物质,可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凡体质易过敏者,应当慎食或不食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