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观,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烦恼作各种各样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泰然。
如果这会儿下雨了,就要引导女儿说:下雨了。而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天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孩子听,情况就大不一样!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一位外国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可以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有一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到: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这个7岁的孩子懂得一个许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必须忍受的工作。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1.勿对孩子控铺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就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对孩子不要感情冷淡
从小无感情体验和感情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对他人施以爱和同情,他们将变得冷漠无情,很少体验快乐,难以与人相处,当然也就不会具有乐观精神。因此不论父母的工作有多繁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4.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感受快乐
快乐的最重要的来源是成就或创造的成果以及参与了有意义的活动。快乐随着完成某项任务的努力而产生,例如孩子蹒跚着从远处走到母亲面前,他体验着的是真正的快乐,因为她做完了一件事,她取得了成功。在成功中,孩子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于对自我的肯定。
5.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6.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7.让孩子爱好广泛
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8.保有一颗平常心
乐观的人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痛苦与幸福。现在的孩子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经历的风雨不多,意识不到艰难的存在,更别说怎么去面对了。
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世界。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可以暗示孩子主动提问,主动要求,主动学习。紧接着,当孩子主动行动了,父母要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主观念。
9,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
10.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
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1.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咿呀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
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教子箴言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美国)布鲁尔·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