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
15460300000059

第59章 九?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麦克斯,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父亲发现和培养出来的。有一次,父亲偶然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菊花花朵,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的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家。

玩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可以启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从巾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因此家长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玩耍的时问,而是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1.玩是儿童的权利

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向专家请教:我是孩子的爷爷,我现在跟我儿子的矛盾很大,因为我儿子把孙子搞得太紧张了,给孙子请了四个家教,上七八个班,孙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都安排得满满的。

我说这么做孩子肯定受不了。我儿子却说我落伍了,说这是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老先生很无奈。

这的确是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落后于人,所以早早为孩子规划人生。于是,童年就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挤占,童年时代的梦想就被父母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的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孩子的童年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童年。其实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童年时代具有特别意义。很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在一个人的童年,吃什么?穿什么往往不那么重要,而玩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一个叫刘小源的4岁儿童唱的一段《大雪飘》,征服了观众?评委。担当大赛评委的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教授在点评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给了一个超常规的评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了。他简直就是一个小人精!

今后戏剧界可以考虑设个神童奖。"最终刘小源获得金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票友。从此,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出《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名人",成了破纪录"的小明星。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刘小源的父母都是京剧票友,爸爸唱小生,妈妈唱梅派青衣。两个人经常在家里唱念做打。也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刘小源从小就对京剧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好玩好动的小源爱模仿,他经常扯起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做出各种造型,让妈妈猜是京剧里的哪个人物,一会儿是《霸王别姬》

里的虞姬,一会儿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大家的眼里这是学习,但在孩子眼里却仅仅是好玩。就是在玩中刘小源学会了许多京剧唱段。

儿童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就成功;违背了这一规律,教育就失败。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刘小源唱京剧如同在玩游戏,游戏就是他心中重要的工作。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和理解儿童,尊重和理解儿童的世界。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甚至约束训练孩子,剥夺孩子玩的权利。然而,有的父母并不真正认可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念,并且常常限制孩子的玩。也有的父母即便允许孩子玩。也总是把玩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习"为理由,限制孩子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孩子们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等纯娱乐的活动被严格禁止,而读书?学习计算机?弹钢琴等活动则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因为在成年人看来,这些活动是有利于学习的"。

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评语:所有小动物都没有学校,它们的本领怎么学来的呢?从玩中学来的。玩中有许多技能,技能关系到生存。如猴子爱跳着玩,从很高的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就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你说,这玩中的技能重不重要?这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呢?

2.娱乐学习两不误

著名教育学家李大钊很早就教育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可见娱乐并不是我们应该嗤之以鼻的,而学习时想娱乐,娱乐时担心学习的状态却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孩子永远在一种焦虑不安中过日子。

休息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没有什么不正常,所以凡有娱乐玩耍的机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放过。可有些孩子在娱乐之际,还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作业?没有看完的书,这样还有什么心情玩乐呢?当他们回到书桌前想要学习时,又开始憧憬玩乐时的场景,浮想联翩,不能自持……这种娱乐学习都耽误的状态,最不利于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娱乐时要尽兴,当然只应局限在休息时间,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把这段时间毫无保留地交给娱乐,让孩子在尽情享受娱乐所带来的乐趣,无形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待一项任务的执著。大凡学习不认真的孩子,娱乐时也不会特别认真,无论做哪件事,他们都是那么漫不经心,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什么都无所谓的生活状态。为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妨从娱乐活动开始,利用娱乐的趣味性趁势培养执著精神,让孩子学会全神贯注;利用竞技娱乐的竞争性,让孩子学会争强好胜,然后因势利导,将这种状态转移到学习中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对父母很有意思,他们和那些整天把孩子关在屋里做功课的父母不一样,他们对孩子有一个规定: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

也许一些父母会觉得奇怪,这样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吗?他们的孩子也的确争气,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奥妙在哪呢?

这对有意思"的父母对大家说:首先,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孩子玩,实在太残酷,也剥夺了孩子正当的权利。而且,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控制孩子的玩。稍稍管松一点,他就会偷偷去玩,如果管严了,他就上课玩,做作业的时候玩,甚至躺在被窝里玩。第三,星期天让孩子玩一天,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在星期天之前把作业全部写完,这样第二天他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他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想别的了,就踏踏实实学习了。"

这对父母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知道玩是儿童的权利,同时又能够老谋深算"地给予孩子玩的机会。

有人会担心,让孩子尽情玩乐,他们会不会就此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呢?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先例,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恶果,父母仍然要对孩子的娱乐行为进行严格的把关。有位家长就透漏了他的经验,他每天回家先要摸一摸电视机,而电视机上的余热足以证明孩子又看过电视了。即使父母们用尽心机,一旦孩子们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仍旧玩得热火朝天,除非实施监控,否则收效甚微。然而就算父母有效地杜绝了孩子们的玩乐机会。结果又会怎样呢?由于无法娱乐,或是娱乐的时候不尽兴。一定会对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此看来,家长不如鼓励孩子去尽兴玩乐,但要约法三章: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内容中去尽情地娱乐。

3.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但遗憾的是,现在城市独生子女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68分钟。这说明我们没有给独生子女足够的可自由利用的时间。相反,我们却用功课和其他有关学习的活动占满了孩子的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还意味着儿童具有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功需要。

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怎样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享受自由的乐趣?

(1)每天给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时间。一些父母总怕孩子的时间空下来,当孩子写完作业以后,马上给他安排了画画,刚画完画,又安排了学外语,外语学完了还有钢琴。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几乎成了一个机器人,在大人的紧张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于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2)学习时间和玩乐时间要分开。有的父母总是埋怨孩子写作业太磨蹭,边写边玩,却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可能正是自己给孩子养成的。因为父母经常无限地给孩子加压,使孩子没有玩的时间,复习了这科又复习那科,都复习完了以后还要做些高难的题目,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对所学的科目厌烦,而且容易使孩子养成磨蹭的坏习惯。

孩子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只好采取迂回的办法,以争取可玩的时间。

(3)不能让自由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是必需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一个孩子也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发展。但是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制约的。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险的,规则是要遵守的。

给孩子自由,但不能够让孩子随意地滑向任何一个方向,一定要给他立下警示标,此路不通,这个办法不行,必须要怎么样。因为任何自由都应该和责任相对应,责任?权利统一,有自由就有义务,有义务你就享有自由,所以希望每个家庭要给孩子确立一些家规。

教子箴言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

——(苏联)高尔基

我们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不爱吃饭。是因为他总有吃不完的零食;不懂得节约,是因为他们总可以从大人手上领到许多零用钱;不懂得爱惜,是因为他们总可以用到新的物品。当父母承担各种压力?用辛勤劳动换来报酬,给孩子们增添点什么或者付出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并不感恩,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太优越的条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过分的呵护与宠爱是对孩子的伤害。

在日本,一些家庭采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身着单衣在风雪中锻炼耐寒力。他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