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章嘉国师论中观
15462200000008

第8章 缘起(2)

因为,一切存在,都是在因缘的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唯有依靠“缘起”的观察,才能消除“有无”(因为缘起,了知一切法如幻而现,不是真实断而断有边;如幻但有作用而断无边。)两边的执着。尤其是那些正在致力于闻思中观着作的人们,在心中会产生一个消除“有无”两边的理论。

经由禅修,证悟“缘起”道理,消除“有无”两边执着的人,我们也可将其分为“凡夫”与“圣人”两个阶段。在“圣人”的阶段中,“圣人”之高层次的心识,更具有特殊的能力。比之其低层次的心识,高层次的心识在消除“有无”两边方面,将会更加深刻。针对这种细微的区别,寂天论师也说瑜伽行者的心识,也会受到其高层心识的影响。”

因此,中观应成派关于“二诗”的所有原理,都是从“缘起”的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所以,中观应成派在道的修持与最终果位的证悟阶段,都有一个与其他宗派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这种特征之与众不同,恰恰说明了“缘起”道理的深刻性。只有那些通过存在的“表象”,能够透悟到存在之“空性”;通过深观到存在之“空性”,理解到存在“表象”之意义的人,方能真正了解到“缘起”的正理。然而,那些对“缘起”正见一知半解的人,不可能通过粗略的认识,领会到“显空”不二的诸法实相。只有从正面体悟到轮回捏盘的一切原理为相互依存的假有之后,方能否定这种“假有现象”为纯粹虚设的“概念”。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缘起”正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呜呼!宿世所积的福德,像东方耸立的高山。

宗大师甘露般的善言,恰似皓月升空。

清凉之光,照洒在荷花般的心田里,提升我喜乐的情怀。

无瑕的正理,像一支神笔,勾画出百部经典的奥义,宛若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

她妩补娇艳的姿容,时常出现于我明镜般,光亮的心中。

温和喜祥的感受,流暖我整个的身心。

深居于龙树学说的天然林苑中,以清净的正理,专志于一境。

丝纹不动的定力,将会赢得绝代佳人————“缘起性空”的芳心。

如此公正持修的行者,才能称得上得道仙人————中观论师。

对中观大意,一知半解的人,活像一个步履踉跄的老糊涂,经常曲解“讲辩”的内容。

虽然,“缘起”二字,总是挂在他们的嘴边。

但像图中所绘的灯火一样,光明,从未曾照射到,他们黑暗不明的心田。

抱着一种盲目的成见,随意对经典,进行“优劣”的取舍。

辨别“了义”与“不了义”的智能,是如此的低下。

但,厚颜者们,却用颠倒的思想,讲说“是非”的道理。

啊!若能闭上他们叨叨不休的嘴巴,这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宁静,

多么的美好啊!

尽管禅修中证悟的美味,尚未能够尽兴地品尝到。

但宗大师浩荡的恩典,却赐予我,如实讲解“缘起”的信心。

如此精彩的殊荣,定是我,勤学无垢正理的回报。

那么,其他的“芷理”,又是如何结合“缘起”道理的呢?能够证明“无我”的“统一不可得因”,也是从“缘起”的道理中,演化而来的。所有“正理”的最终目的,在于顿消“有无”两边的执着,令在心中生起胜义中观的真诗。也就是说,离有离无的“中道直观”,可由“缘起”的道理证实出来。因而,其他所有的“正理”,最终还是会与“缘起”的道理结合在一起的。

诚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本宗中观应成派,以“四边道理”与“七相道理”两种正理,确立了诸法之“两种无我”。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也讲到“人法”两种无我的根本与“缘起”正理的直接关系。月称菩萨说:“一切事物,既不是从无因中产生的,也不是由创世的自在天创造出来的;既不是从自性中产生的,也不是从他性创造的。因此,万物的存在,皆由因缘条件的相互观待形成的”。此即“四边道理”结合“缘起”正理的情形。

那么,“七相道理”是如何结合“缘起”正理的呢?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继续讲到:“不论从真实自性,还是从世间判断的七个方面来讲,(车子)之存在是不成立的;但是,在没有介人思维分析的情况之下,(车子)的总形,还是依靠其零件的组合,在概念上形成的。”

但是,在概念之下的假有,也是可寻不可得的。就那“幼芽在生长”来说吧,经过分析推理之后,我们会肯定,幼芽并不是“自生”的,也不是“他生”的,更不会是“无因之生”。此时,我们便会强烈地认识到,所谓“幼芽之生长”,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一旦认识到诸法的存在,只是一种概念上的假有之后,我们也会自然意识到,在概念假有之下,并不会有任何一个独立实有之存在。这就是“四边离戏”的道理,如何与“缘起”道理能够联接起来的关键所在。

宗喀巴大师在《善说精要》中说:“因为,幼芽等外部条件的事物,及其行等内部条件的事物,要依种子与无明等诸多原因条件的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幼芽与行,并无一个能够自性成立的实质。所以,月称菩萨从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等方面,破除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等论点。从而将四边离戏的道理,与能够断除一切邪说异论的正理之王————缘起的道理联接起来了。”

以上的“正理”,主要是“由缘而生”的道理。但是,当仔细考虑其内涵时,我们也会发觉到,这种“正理”与“观待假设”的道理,也有一种关系的。“观待假设”的道理,比之“由缘而生”的道理,要复杂、深刻得多了。

“七相道理”是如何与“缘起”道理联系起来的呢?其情形是这样的,如果从七个方面,分析“人”与“我”的关系的话,我们会确定出“人”之“无我性”。由此,我们便会体认到,所谓的“人我”,仅仅是“五蕴”的聚合而已。同时,我们也会意识到之所以“人我”,就是一种纯粹的“假有概念”。因而,我们也不可能从“七个方面”找到一个独立实有的“人我”。

宗喀巴大师在《善说精要》中说因为,人我依赖于诸蕴的聚合。从人我诸蕴关系的七个方面,我们不会找到一个独立的人我。此即人我无自性的真实意义。也是七相道理为何与缘起道理能够联系起来的原因。”

因此,在“统一不可得”等其他一些能够证明“无我”的正理之中,也完全具备了“缘起”的这些特征。

这些正理,都是在寻找一个应予破除,或应被否认的“存在”。即一个与“自性有”相关的外境对象。一旦在“存在”之上,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独立的“自性”之后,就应该用否认存在的理由,从相反的方面,否认由此产生的“虚无”之永恒性,即常见;另外,当诸法具有“自性”之观念,被“相互依存”之假有的理由破除之后,也应从其相反的方面,否认从破除诸法“自性”之后,可能产生虚无主义思想,即断见。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破除或否认存在之“有”与“无”,所产生的功效必须具备两种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能够分辨出,这些“正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是如何从“统一不可得因”,变换为“对立可得因”。

像“缘起”正理这样,在直接破除“有无”两边戏论方面,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者,在其他任何一个以“空性”为前提理由的正理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在“缘起”正理本身中,“相互依赖,观待假设”的理由,是最具威力的了。

以清辨论师、寂命论师为首的中观自续派的大师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一致认为破除诸法“实有”的根本理由,应该与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实有”有关。他们说,这个“所熟悉”的“实有”,才是“缘起”正理的意义。虽然,中观自续派也把一切“正理”的根本,归之于“缘起”正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中观自续派与中观应成派,在把一切“正理”的根本,归根于“缘起”正理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仅仅以“缘起”正理,破除“有无”二边戏论的角度来说,中观应成派与其他宗门之间,是有很大之不同的。中观自续派的大师们,也承认“空性”与“缘起”是一样的道理。但,他们所承认的与中观应成派所承许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只有中观应成派,才把“缘起”高捧为“众理之王”,而倍加推崇。

因此,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有些人,当他们知道了一切法,是从原因与条件中产生之后,便以这个理由为根据,会认为诸法的产生,一定会有一个促成其形的独立自性。这样,他们的思想,会被一种有之概念束缚;但是,一旦智者体认到,诸法是由因缘条件产生的道理之后,便会依此认识到,诸法没有独立自性的原理,从执诸法为实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因此,以缘起为理由,能够体认到诸法,绝无独立自性的原理。所以,通过缘起的道理,悟证空性,实在是一种奇妙的方便之道。”

在《缘起赞》中,宗喀巴大师也说到:“愚夫于何执,边执缚坚固;智达彼尽断,戏论网之门。”宗喀巴大师在这里清楚地指明,“缘起”正见,对所有智者而言,是断除“有无”两种思想网络的必经之路。他认为,“缘起”与“空性”就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龙树菩萨师徒,以及宗喀巴大师师徒们,所宣讲的“空性”与“缘起”同义的内容,与某些人把所有腹部隆起的物体,都说成“瓶子”是不一样的。与另外一些人所认为的,证悟“空性”的思想可以通达“缘起”的道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除了那些彻底透悟出空性见地,并能时常念觉的人以外,所有一般的人,是不会能够轻易地掌握到“缘起”与“空性”同理之道理的。

宗喀巴大师在《中论大疏》中说只有那些真实地断除了诸法自性实有思想的中观论者们,才能理解到缘起与空性同理的道理。而一般人士,则完全不可能理解到这一点的。”

据此,我们格鲁派内部的一些学者认为:一个心智圆满,不坚持自己的主张,以应成的方式,能够破除立论者观点的敌论者,才能称得上理解“缘起”与“空性”同理的智者;另外一些学者又认为,对“空性”见地能够圆满观察到的人,才能算作理解“缘起”与“空性”同理的智者。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尽管宗喀巴大师企图用最清晰的语言,说明“缘起”与“空性”同理的道理。但是,这些教言的内容,仍然相当深奥,不易被人们理解的。所以,我本人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上面提到的第一种观点理解为:由原因条件形成的“缘起”思想,与诸法无自性的“空性”概念,在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上,不能够同时显现出来。

至尊仁达瓦(宗喀巴大师的中观老师),也曾经讲到:一是对“因果”原理的真实“信解”,二是了悟“缘起”为“空性”的无上“智慧”。何时能够结合“信解”与“智慧”为一体,彼时才能踏上“无住中观”的道路。他又说:诸法显现时,能够体悟到其空性的一面,证悟空性时,又不否认其表象的显示。把“现”与“空”,善巧地结合为一体时,方能体证到世尊佛陀的密意。

因此,以清净无瑕的正理,观察诸法的实相愈细致、愈深刻,我们便愈能体会到诸法无自性的原理。由此,也愈能透悟出,诸法现象只是一种虚设假有的真如实际。另外,如果对诸法假有的现象,了解得越深刻、越究竟,我们也就越能体悟到诸法性空的一面。

另外,根据“缘起”的普遍原理,我们所认识到的“幼芽”之“无自性”,是一种通过对“幼芽”之“缘起”现象,进行推论之后产生的“认识”。对“缘起”原理的理解,与通过“缘起”原理,对“幼芽无自性”之推断认识。这两种“认识”从出现开始起,到最后的消失之前,并不是从各自低层的阶段,逐渐地过渡到高层阶段。而是在相互的作用过程中,以各自大小不同的影响力,彼此相伴互益,需要经历若干几个阶段。

这是“缘起”理论中,最深奥难解的一点,如果能够透悟到其中的玄奥理义,将会是奇妙无比的啊。因此,龙树菩萨也说体证诸法性本空,复见因果相依存,稀奇之中最神奇,精彩之中最罕见。”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说此皆自性空,及从此生此,二决定彼此,无障而互助。何法较此奇,何法更希有。”

关于”缘起“与”空性“同理的道理,除了以上所阐述的内容之外,还需要从其他很多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才是。有些后世的学者们,虽然被捧成是解释中观思想的能者高手。但是,他们对中观见地所作的解释,以及对中观经典内容的阐述与辨析文章,就远远不如宗喀巴大师的《毗钵舍那广略品》(菩提道次第广论及略论中的毗钵舍那品)与《中观大疏》等着作。宗喀巴大师的着作中,对“缘起性空”的道理,解释得何等细致人理啊。所以,宗喀巴大师的着作,只有在那些善于解说者的解说之下,一个能听会懂的人,才能听出其中的奇妙理义,生极大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