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护理心理学
15464000000025

第25章 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

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象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同时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强,赚钱容易,花钱大方,乱买东西乱花钱。有时候患者自负自信,流于夸大,可能夸大妄想。有的情感高涨患者易激怒,情绪容易波动。说到伤心事,患者也会哭泣流泪,但是很容易随着别人谈论高兴的事情而恢复原先的好心情。情感高涨时患者的动作行为有感染力,经常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如果思维奔逸、情感高涨、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存在,则构成躁狂状态,多见于情感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二)情感低落

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患者变得喜欢安静独处,原因是患者由于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变得顾虑重重。患者的愉快感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复存在。患者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要差,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流于自谦,可有自罪妄想。有时候表现长吁短叹。患者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如果思维迟缓、情感低落、精神运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则构成抑郁状态,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例如脑卒中后抑郁等。

(三)焦虑

患者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

(四)恐怖

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时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明显的心悸、气短、尿频、出汗、四肢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容易为他人所理解的。某些患者遇到特定的境遇(例如参加聚会)或某一特定事物(例如刀剪等),随即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这种恐怖的内心体验。脱离这种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时,紧张恐惧的心情随即消失。多见于恐怖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

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平时对亲人不体贴、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和某些脑器性精神病的早期。可继续发展成为情感淡漠。

(二)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死离别、久别重逢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的脑器质性精神病。

(三)情感倒错

是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被破坏。如某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其父亲出殡时,不但不哭,反而大笑不止。有的病人在其家人结婚时,大哭不已。这种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脑器质性情感障碍

(一)情感脆弱

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二)易激怒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三)强制性哭笑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四)欣快

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