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护理心理学
15464000000026

第26章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障碍

(一)意志增强

病理性的意志活动增多,多与病态情感或妄想有关。表现为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超出一般常人的毅力和决心。如嫉妒妄想患者由于坚信配偶有外遇,故长期对配偶进行跟踪、监视、检查,刮风下雨不间断;夸大妄想患者夜以继日地从事发明创造,不惜变卖家产筹集资金,无数次失败后仍然不改初衷。最典型的意志增强见于诉讼狂,即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几十年如一日以极大毅力孤军奋战地坚持诉讼活动,遭受无数挫折仍然保持旺盛斗志和精力。

(二)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显著减少,对周围一切不感兴趣,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经常呆坐,懒于料理工作、学习甚至个人生活。常见于抑郁症。

(三)意志缺乏

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和主动性,对现在和未来缺乏打算和要求。不关心学业、工作,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十分懒散,甚至个人卫生也全不顾及。孤僻独处,行为退缩。对自己的状况和处境缺乏自知力,毫不在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痴呆等。

(四)意向倒错

意向要求和意志活动违背常理,或与常人的意向相反。如吃常人不敢吃的东西,如大小便、脏物、草木石头等,这些行为可能与其他症状如幻觉或妄想有关,也可能独立存在而不是受其他症状影响的结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五)矛盾意向

原发的内在意志不统一。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表现出对立的意志活动,却不能判断其病态和纠正。和意向倒错一样,也是精神分裂症的本质特征之一。

专栏8-2

[病例]男,25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总是自相矛盾而难以被人理解。他认为邻居对他下毒,多次打110报警。每次警察来后,他又千方百计阻扰警察对邻居进行调查,并努力为邻居开脱责任。他认为父母和亲友都对自己下毒,曾扬言要杀人报复,同时又经常主动帮助亲友。他对医生说:“他们的确在害我,我对他们又仇恨又喜欢,因此既要报复也要保护。”

二、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果,可由各种原因产生。通常按其表现分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类。

(一)精神运动性抑制

指不但有动作阻滞,还有言语抑制。主要表现有:

1.木僵:指患者动作明显减少,姿势刻板固定,不言、不动、不食、不解大小便。程度较轻者为亚木僵。严重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器质性病变。偶有抑郁症病人精神运动性抑制可达到近似木僵的程度。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的木僵,称为“心因性木僵”,一般时间不长,多有意识障碍。蜡样屈曲常在木僵基础上发生,患者肢体、头部任人摆布成各种不舒服的姿势,仍能维持很长时间,如蜡塑成一般,故名。有时把患者的枕头抽去后,头仍悬空不动,称为空气枕头。

2.违拗症:指患者对要求做的动作表现抗拒,如要他张口,他反而咬得更紧;要他坐时,他偏站立。口中唾液积聚不吐出、小便潴留很多亦不解,称为生理性违拗,以精神分裂症多见。

3.刻板言动或刻板症:指患者不断重复其言语和动作,目的不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持续言动不同,持续言动是诱发的言语动作重复,当询问的问题已经改变时,他仍然重复前一句话来作答。如问“您几岁”,答称:“50岁”,再问“您住在哪里?”仍答50岁。重复语尾和重言症是持续言语的特殊形式。前者指病人不断重复一句话的尾音或最后一个字;后者指重复言语频率越来越快。持续言语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4.模仿症:指患者对他人的言语动作进行毫无意义的模仿。见于儿童、低能、器质性脑病与精神分裂症。

5.作态:指以特殊表情、姿态、动作表示某种意义,难于为别人了解。通常用来描述精神分裂症和某些器质性脑病变。但作态亦可见于某些并非精神病的人。

(二)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言语动作均见增多者,分为: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言语动作协调有序,动作有目的,与现实不脱节,以轻躁狂性兴奋最有代表性。

2.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言语动作紊乱,动作缺乏目的,常有突然冲动行为,不能与周围人进行适当的接触。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兴奋可有突然的冲动伤人行为,而言语却呈缄默或刻板言语,令人费解。幻觉妄想性兴奋由于不能为现实检验纠正,行为受幻觉妄想支配,也常是不协调的。意识模糊时感知、思维都有混乱,与环境失去接触,通常如有兴奋都是非协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