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完成任务当然好,但是完成任务≠结果。把任务完成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把想完成的任务做成、会完成的任务做好,这是工作的目的。要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理念。工作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更要完成得到位。只有你做得到位,公司的资金才能到位,你才有可能拿到想要的薪水,得到希望中的职位。
对公司来说,结果才是硬道理。如果你的结果缺乏说服力,那么过程做得再完美也是徒劳,在公司看来也没有价值。对于员工来说,胜任才是硬道理,如果你无功而返,那么你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唯有有价值的工作成果才能证明你的能力。
中国有句成语叫“邀功请赏”,意思是说拿着功劳来请求奖赏,相反,没有功劳,自然得不到奖赏。在工作中也是这个道理。
联想集团的《联想文化手册》中就明确写道: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这是十分有道理的。功劳是员工请赏的条件,好结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结果最显而易见,最能说明问题。
在一家公司里,一个清洁女工竟然告诉身边的人,公司里一台出了故障的进口设备被自己修理好了。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没有人相信,因为她不懂任何技术。在大家再三的追问下,女工自豪地表示:他的表弟专门维修这类进口设备,她是将表弟请来解决的这个问题。提到这些,女工非常有成就感。
于是人们便问她:“你是对的,但是这哪里是你的功劳啊?”
女工回答道:“如果我不把表弟找来解决问题,设备不可能自己好起来,我把问题给解决了,功劳当然是我的了!”
对于女工的回答,公司里很多员工表示出不屑的态度,甚至认为她不可理喻。但是当公司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却对女工大加称赞,并号召全体员工向这位女工学习。这是为什么呢?这位老板向员工们解释道:“只要结果来自你,那就是你的成绩,并不是非得你亲手完成才算。在工作中,具体的过程和实际操作的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起关键作用。用节省成本的方法获得好结果,是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学习的。”
把苦劳当功劳,把过程看做结果的总和,有些员工之所以在职场中平庸无为,也往往是这种工作态度在作怪。
美国的一位名叫罗博·凯利的教授,曾经花费十年之久,系统地研究过“如何帮助年轻人成为职场红人”的问题。
通过深入政府和世界500强企业等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凯利教授指出:那些职场红人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并非在于他们有着多么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资质、多么高超卓越的领导才能,而是在于他们懂得“运用自身一切拥有的资源,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并且完成工作,熟知如何运用别人的资源来奔自己的前程”。
相反,凯利教授认为:职场中有些员工之所以始终平庸无奇,是因为习惯于坚持己见、固守一方,经常使用井底之蛙的眼光看待工作。
用这种态度看待工作的员工,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认为只要保住自己的职位就可以了,要不就是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认为自己是“老黄牛”,相信一番苦干总能感动老板,受到重用。其实,殊不知,没有功劳的辛苦毫无用处,过程再怎么辉煌也代替不了一个结果。这也是员工之所以完不成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职场红人知道结果的重要性,最终功绩的有价性,知道借力使力。
在这个信息飞速变化的年代里,商业社会越来越繁复多样,没有哪个人能知道所有知识,拥有办好所有事情的能力,唯有借助外界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事,才是最聪明的处事智慧。
带领蒙牛集团取得了惊人发展速度的牛根生,曾向蒙牛员工强调这样的理念:“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说的就是这种借力使力、巧干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才算借力使力、巧干工作呢?那就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资源,用最简便和快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使结果达到最好,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做工作。
美国航空公司在经营上就十分注重运用这种“巧”,美航首席执行官罗伯·柯南道尔及其管理团队以巧妙的经营方法为公司赢得了最大的利润,使美航成为美国最大和最赚钱的航空公司。
他们开发产业中有效的行销策略、最佳的资讯系统、高品质的顾客服务,为了节省资源,他们更换短程、省油的现代化飞机,想尽办法减少燃油和其他非劳动的变动成本,为了增加经营收入,他们增加每班飞机座位的密度,通过双层工资结构和劳动契约减少劳工成本。
借力“巧”经营,以少得多,是美航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成功的员工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在于他们懂得“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去实现“最大功劳,最好结果”。
结合自身智慧,最大限度地运用身边的资源,发挥资源连接网络的综合效力,这样工作才不会做无用功,甚至成就功劳大于苦劳的“巧”为,而这样做事的员工才是最聪明、最受老板欢迎的。但是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好结果必然来自认真执行,你要想有功劳,就必须认真落实你的每一个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