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15467600000051

第51章 男孩的脾气哪里来

萧山是一个六年级男孩,最近一次和老师发生激烈冲突。起因是作业写得不好,老师批评要重写,萧山不听,就和老师对着干,和老师大发脾气。萧山的这种表现,并非偶然,他已经不是一次和老师发生这样的冲突了。因为一点小事,就和老师发脾气,越说越不服。和同学也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学校请来家长,说萧山可能有什么毛病。家长也感觉确实是孩子有问题。于是,带萧山来访了。

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家长适当管教就是了,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心理咨询?萧山的人际冲突背后,是否有什么心理障碍?

经过沟通,萧山的父母介绍说,萧山从小就拧,就脾气大,脾气非常大,许多事情都得由着他,不由着他,就和你来着,就犯拧,就发脾气,因此从几岁就经常挨打,有时候真的是狠狠地打。可是越打越不服软,真是让人没办法。所以,经常是不了了之,几乎孩子每次都成了胜利者。萧山和别人也是经常发脾气。记得入学的第一天,他就把教室里的桌子掀翻了。起因是刚进教室他先占了一个座位,出去一趟再回来,别的同学坐在了这个座位上。于是,就跟人家大打出手,最后掀翻了桌子。后来,在学校也常和同学老师闹冲突,而且年龄越大似乎越严重了。

“与教师一起思考”看来,萧山存在明显的人格问题,属于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为人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顺心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具体说来,通常有以下特点:1.意志力薄弱,情绪急躁易怒,容易冲动,难于自控。2.性格鲁莽,有攻击性和盲动性。3.冲动的动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4.行动反复无常,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满足或放松感。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上述特点可以说是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此外,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这后一种情况,虽然没有表现出对人的主动攻击,却被动对抗,顽固执拗,不服管教。不言而喻,一旦条件适宜,被动型就会转变成主动型。萧山的情况就是这样,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对父母老师是不服管教,对同伴就敢大打出手。如果发展下去,对成人也会有主动攻击行为。

那么,萧山的攻击型人格障碍是怎样形成的呢?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理原因。有些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比如,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二是心理原因。首先是心理年龄特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此外,自卑的人如果以冲动、好斗来作为心理补偿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再有,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三是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攻击行为来发泄积怨。同时,家长的攻击行为,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模仿的榜样。

四是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等小说影视,也容易引起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的认同模仿,社会上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那么,萧山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到,萧山出生于两代单传的家庭,萧山的出生,曾祖辈,祖辈,父辈,三代人的关注的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萧山是不足月出生,更加剧了几代人的关注,真是千般疼爱,万般呵护,简直不知如何疼爱是好了。于是,萧山成了全家的“中心”,一家几代人围着萧山团团转,特别是爷爷奶奶,更是不让谁对萧山说半个“不”字。于是,萧山从小就学会了发脾气,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于是,全家人都说孩子脾气大,脾气拧,成了全家挂在嘴边的话。既然孩子脾气大,对孩子就更得百依百顺了。

转眼,萧山几岁了,父母才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像话,才开始管教。哪知道这时孩子已经不服管教了。没办法,妈妈就对萧山动手,可是越打孩子越是对着干。最后往往还是大人先住手休战,气的妈妈大哭,孩子反倒成了得胜将军。于是,全家人又有了新发现:孩子越打越拧,这又成了挂在大人嘴边的话。就是在咨询会话的过程中,萧山的父母也是把“孩子脾气大”“越打越拧”挂在嘴边,几乎说了无数次。

“与教师一起思考”萧山的问题再一次证明了,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往往在成人身上,在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失误上。

首先是早期过度地溺爱和娇宠,让萧山从很小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如此的自我中心,怎能容忍父母的管教?于是,就以对抗“还击”父母,而且还会迁移到别人身上,对别人也容易进行攻击。再有,萧山稍大后父母动辄打骂的攻击行为,一面让娇宠惯了的孩子感到心理严重受挫,容易诱发攻击行为,一面给孩子提供了最直接的榜样,容易模仿攻击行为。而且随着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心理年龄特征使其攻击行为更加强烈。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有可能直接以打骂“回报”父母的打骂。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家教失误。就是萧山的家人把“不听话”“脾气大”“越打越不怕”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不断地反复地说给孩子听,对孩子起到了一种强烈的暗示作用:我不听话,我脾气大,孩子就会越来越这样发展。孩子常常是按照父母没完没了的评价发展的:总说孩子不听话,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总说孩子脾气大,孩子就会越来越脾气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标签效应”。就是这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让萧山形成了攻击型人格。这便是萧山与老师大发脾气的心理根源。

沟通至此,萧山的父母深有领悟,都流下了追悔的泪水。母亲追回说:“以前就觉得是我们家长有问题,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今天全明白了,您越说越对路,说得太准确了。都怪我们没有教育好孩子。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呢?”

原因既明,往往也就找到办法了。

经过沟通,与萧山父母取得共识:一是破除孩子的自我中心,回归孩子在家庭的正常地位;二是消除负面评价,多给孩子正面评价,利用积极的标签效应;三是停止打骂,增进沟通,从根本上改进亲子关系。这样,正常的亲子关系模式,就会逐渐迁移到其他人际关系上去,孩子攻击型人格障碍也就逐渐化解了。

和萧山作了很多交流,萧山表示:自己也很后悔,知道了和老师大发脾气是自己不对,回去要和老师道歉。也不知怎么回事,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教给萧山一些自我控制的技术。萧山表示要努力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不再气他们,不再乱发脾气,要做一个好孩子。萧山的妈妈把孩子拉进怀里,当面表示以后不在动手,要当一个好妈妈。最后,我们与萧山“拉钩”,三方立下君子协定,相互监督。

后来连续的反馈信息表明,萧山的家里没有了亲子战争,萧山在学校里也没有出现以前的问题。我知道,萧山的人格正在逐渐恢复健康,开始了正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