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患上糖尿病的第一年
15469900000025

第25章 血糖检测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管理十分重要。

由于糖尿病人自身调节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的微小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行监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异常的信息,依次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可靠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是否正确,是否达标。这样做,除能严格控制高血糖外,还能防止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自我监测的开始就意味着糖尿病人加入了自我保健队伍,是该队伍的成员之一,在保健系统的统一关怀下,病人义不容辞地配合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运动生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共同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成功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意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糖分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营养物质,当血糖过高且机体无法控制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

一般查血糖一查空腹的,二查饭后两小时的。一般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那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7.0mmol/L或者是126mg/dl以上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另外,饭后血糖也是很重要的,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7.8mmol/L(140mg/dl)以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11.1mmol/L或200mg/dl以上。那么140和200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患糖尿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研究专家指出,加强糖尿病的防治,主要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血糖控制不理想,直接导致病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不理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关,被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如患者体重控制较差,不注重饮食治疗,难以坚持体育锻炼等,另外还有患者仍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另一方面,仅有不到半数的患者在家中自我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平均每月只做9次血糖测定。在没有得到准确血糖监测数据的情况下,盲目服药或自觉无症状停药,直接导致病情恶化。

监测血糖的几种常见方法

检测血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抽静脉血检测血糖、快速血糖测定仪检测血糖、血糖试纸比色测定血糖等。

1.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

此类血糖监测法只能在医院或门诊部进行,需抽取患者静脉血液进行血糖监测,一般不能即时检得结果,不适合经常性血糖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但是要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必须以静脉血糖为根据,另外,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有时也需要定期去医院抽血查血糖,目的在于了解自家血糖仪是否准确。

2.快速血糖测定仪检测血糖

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必备的仪器之一,它主要用途是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病情。血糖仪可随身携带,取一滴血放在血糖试纸上,用仪器测试就能快速测出血糖。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随时随地检测自己的血糖,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应注意血糖仪测定的血糖数值,一般比静脉抽血测定的血糖值略低10%左右。目前市面上的血糖仪价格一般在千元左右,相应的血糖试纸每条约5元。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较合适的。

3.血糖试纸比色测定血糖

血糖试纸是一种不用监测仪就可测定血糖的试纸,将血样滴在试纸上,通过与比色板对比监测血糖值,这种根据目测确定血糖值的方法一般只能粗略估算,操作方法类似于尿糖测定。目前,随着快速血糖测定仪的出现,这种血糖测定的方法已渐被淘汰。

注意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血糖检测应该在何时进行?间隔多长时间检测一次血糖才最合适?对于这些问题,应根据病情与医生商量后确定,家庭自我检测血糖一般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餐前血糖:是指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其他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值:如睡前血糖、午夜血糖等。

至于每一位患者血糖检测的合适时间和频率,首先要与医生商量,应尽量做到针对病情合理安排。一般来说,当近期血糖较高时,应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而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则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另外,隔一段时间在某一天的不同时间测血糖,要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检测血糖要好。因为前者更容易反映出一天24小时之中血糖的变化规律,而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糖,则难以发现一天24小时之中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增加检测频率。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新诊断的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需要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孕妇,均应加强血糖检测,增加血糖检测频率。

如遇生病、手术或外出时,平时规律的生活被打乱,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也应该加强血糖检测。运动前后和饮酒以后,容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这些时候进行血糖检测也很有必要。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非常危险,因此驾车前测血糖,也是很好的习惯。而对于没有条件在家中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则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或门诊抽血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

家用血糖仪VS医院化验检查,选方便还是选精确

血糖仪检测的是指尖毛细血管中的全血,而我们到医院抽静脉血查血糖,是要将血液离心,分离掉红细胞等细胞成分,再检测血浆的血糖值。由于血糖仪检测的毛细血管全血与静脉血糖存在差异,对于初次诊断糖尿病,应该到医院抽静脉血,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确诊为糖尿病。一般不用血糖仪的检测值来诊断糖尿病。但是家用血糖仪也有固有的优点。

血糖仪具有体积小、取材方便、用血量少、快速检测等优点,给广大患者掌握病情和指导用药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是家用血糖仪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血糖仪并不能确诊糖尿病,当它检查出血糖不正常后,还须再做精确检测,即到医院抽静脉血化验血糖,以最终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患者。

2.血糖仪采的是指尖末梢的血液,而指尖末梢的全血,在挤压时容易掺杂组织液,这样会影响自测后的结果,其临床诊断效果并不完全准确,假如准确度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差太悬殊,就会延误病情诊治。

3.身体血糖浓度是快速变化的,理想的血糖控制应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活动、工作和睡眠等时段。家用血糖仪的检测时间短,检测形式单一,测得的值只能代表当时(如空腹)一个范围内的血糖,只能反映那个时间的血糖水平,而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而正规医院检测血糖采的是大静脉血,静脉血代表了全身血样,化验后的值会反映比较全面的问题,直接反映过去和现在真实的血糖平均水平。

4.一定时间段的血糖水平还受进食量、食物品种、进食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

5.血糖监测试纸应干燥、避光和密封保存。每次取出试纸后都应立即盖紧筒盖,如试纸在不知不觉中受潮,或受阳光直射、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都有可能失效。

还要提醒广大患者,不少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值与静脉静脉抽血检测的血糖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患者的进食时间、活动量、监测时间以及血糖仪操作不当有关,一般认为血糖仪的误差在15%以内不会影响治疗措施的调整,对于刚购买的血糖仪,最好到医院与静脉血糖做一个血糖检测值的对比,如果差别不大,则可放心使用,存在较大差异,则要及时更换。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不定期的到医院做一个血糖检测值对比,以免检测值不准确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