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历史新知书系)
15471500000002

第2章 新大陆奠定了欧洲的崛起的基础

“在地轴的中心,为了保持地球的平衡,北半球有陆地,南半球也一定有陆地。而且是南重北轻,否则就会翻转。打个比方,如果地球是个不倒翁,南方大陆就是一个圆底的铅坠。”这就是古希腊年代欧洲人对地球的认识,亚历士多德如是说,美洲大陆就是南方那块大陆。

美洲(America),这是一个至今仍然颇具魅力的词汇,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富有、安宁、自由的代名词,尤其是北美大陆,几乎成了现代世界的楷模,因而成了全世界人们向往的理想国。美洲包括北美洲(North America)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

美洲这个词其实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这是欧洲人给这个新大陆赐予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一个意大利殖民航海家的名字,欧洲人用整个一片新大陆来纪念这位航海家,他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1499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7年之后,亚美利哥与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沿着哥伦布的航线航行,他们自然是认为在往印度航行,因为哥伦布说这条航线就是通往印度的。亚美利哥和奥赫达终于沿着哥伦布的航线看到了陆地,随后,亚美利哥开始对这片陆地进行考察,实际上这里是今天南美洲的东北部,亚美利哥随后绘制了地图。返回欧洲后,亚美利哥于1507年出版了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这本书引起了当时欧洲的重视,因为这相当于一本财富指南。亚美利哥也应该算是一位不错的写作者,他用优美的文笔把他的大陆旅行描写的绘声绘色。然而,亚美利哥的书对欧洲最大的冲击却是地理认识上,因为此前从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全新的大陆。那时,欧洲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之上的,他的《宇宙学》一直是欧洲的权威。但当一个新大陆突然出现在眼前后,人们不得不着手修正这个权威,亚美利哥的认识于是自然成了一个新里程碑,他的名字就成为一个新大陆的名字,当然,此时,“亚美利哥洲”还仅仅指南美洲。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美洲,欧洲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鼎盛。

在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世界边缘,一个充斥着贫穷、疾病和封建领主的边缘地带。自公元前220年左右,欧亚大陆东西方基本同时进入帝国时代,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候,世界分为几大体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体系、以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为-埃及中心的伊斯兰体系、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东正教体系、以蒙古-突厥为中心的游牧体系、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体系(主要包印度、西藏、泰国、缅甸等)、以法国-意大利-英国为中心的欧洲体系、以印加为中心的中美洲体系、最后还有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原始部落体系。而这8大体系又存在两大割裂:文明割裂,即8大体系尽管同一时间存在,但实际上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文明阶段,撒哈拉以南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度尼西亚诸多群岛及本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它们处于最底层;美洲的印加文明等尽管在某些方面显得相当出色(如天文学和数学),但总体比较而言,印加帝国及其他美洲文明仅相当于欧亚大陆刚刚进入帝国时代的水平,因此,美洲文明是处于倒数第二等级;当时的世界无疑是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因为这块大陆上的文明远远超越非洲和美洲,在8大体系中,有6大体系属于这块大陆,同样,这6大体系仍然存在文明分层。其中,蒙古-突厥体系在蒙古帝国时代达到巅峰状态之后就开始逐渐衰落,这一体系因此也比农耕文明较为低级,它们处在第三等级;在这个等级之上就应该是欧洲体系,因为欧洲体系属于农耕文明,但与明帝国、阿拉伯帝国、印度帝国等这样的大帝国比较起来显然处于劣势;剩下的3个体系东方体系、伊斯兰体系和印度体系则在文明程度上属于最高层,因为它们都达到了农耕文明的最高阶段,大帝国阶段,因此,它们实际上在1500-1700年是当时世界文明金字塔的顶端。地理割裂,这很显然,在欧洲没有进入大航海阶段前,几大洲的文明是无法进行交流的,它们事实上尽管同时存在,每天都看到相同的太阳和星辰,但他们彼此并不知道,对欧亚大陆上的人们而言,非洲撒哈拉以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包括东南亚诸多群岛并不存在,或者仅仅停留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中,如大明王朝的中国人对南洋的认识只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阶段,而欧洲同样也长久以来一直停留在亚历士多德关于大西洲和东方的传说阶段,对东方的了解在罗马时代略有增加,在蒙古人打通欧亚阻碍后又增加了一些,但对美洲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认识则等于零。

与欧亚大陆上的庞大帝国相比,欧洲体系不过是一群分散、弱小、贫穷的小王国,如公元755年,欧亚大陆的世界就被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印度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几大帝国瓜分殆尽,只剩下一些偏远的地方留给了欧洲这样的小王国,这种情况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8世纪。这些大帝国无论在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国家财富、科技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军事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而欧洲诸王国如果希望对抗这些庞大的帝国只有依靠联合的力量,如十字军东征,而在大帝国眼中,这些小王过造成的威胁更像是北方游牧蛮族对汉帝国、罗马帝国的那种长期威胁,是一种野蛮落后的蛮族对优越帝国文明的掠夺。因此,在欧洲进入航海殖民时代之前,欧洲诸王国实际上更像是一群流寇和海盗。

然而,历史是公平的,上帝总会给人以机会,当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欧洲通往东方的贸易之路后,整个欧洲陷入一片恐慌,诸王国不得不寻求其他出路,它们不断试探着绕过奥斯曼土耳其通向东方的各种渠道,这其中就包括从海洋上寻找。这种巨大的压力终于使得欧洲人发现了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区域,然后又向大西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进而寻找到通向印度和中国的海洋之路。

让欧洲意外的是,这些远洋航行不但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海洋航线,而且发现了中南非洲、美洲、澳洲这样仍然处于低级文明状态的大陆,那意味着欧洲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掠夺,唯一阻碍他们的就是茫茫的大海,只要船能平安抵达这些大陆,那就等于进入了藏宝地。

在欧洲向新大陆进发的时候,欧亚大陆仍以大帝国群为主,他们仍是当时世界的主角,他们那时占有世界大比例的财富、资源、人口和土地,但欧洲诸小国却实际上占据了更为广阔的大陆和资源,这成为他们日后超越大陆上老大帝国们的资本。

美洲的资源、包括硬通货黄金、白银,导致欧洲财富激增;同时美洲、澳洲等新大陆辽阔的土地又使得欧洲土地激增,欧洲从一个偏居世界一偶的一群小国,很快变成了今天的“大欧洲”;间接的,欧洲由于拥有了财富和资源,还有土地,因而,欧洲能够对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整个欧洲社会因此全面发展,促使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葡萄牙、西班牙从印度、东南亚和美洲获得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些硬通货又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流向法国、俄国和英国等欧洲腹地,因而刺激了英国羊毛产业的发展,同时刺激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当资本主义已经基本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在欧洲的某个合适的点上引起革命,这个合适的点就是伦敦,于是英国首先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卡尔·马克思说,“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隶化,被埋于坑……,都表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英国在加莱海战中取得胜利,标志着英国的崛起,其实,此时的英国早已深入到殖民贸易中,而且大发横财,这才是英国崛起的基础,也是赖以打赢加莱海战的真正资本。

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等欧洲人开始沿着哥伦布、达迦玛等人开拓的航线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地中海的地位也随之不断降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财富可以通过远洋船队不断输送到欧洲,因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的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重要性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拓殖,环地中海世界的财富和权力中心也因而从东地中海国家逐渐转向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东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国家。当葡萄牙成为航海先驱不断探索通向东方的航线的时候,西班牙成功攫取了葡萄牙的财富,同时西班牙逐渐取代葡萄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但自古以来霸主的地位从来就没有恒定在一个国家身上,西班牙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挑战,那就是一个仍然以海盗为主要力量的岛国:英国,——如果说北欧是地中海时代最可怕的海盗出产地的话,那么英国就是大航海时代最成功的海盗帝国。

当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西欧国家不断向新大陆殖民的时候,他们也开辟了一条条通向世界各地的航线,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财富运转路线,那就是大三角贸易,而在这个大三角贸易中,英国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盗文化和卓越的航海能力在这场大游戏中角逐中逐渐成为一代霸主。我们以英国的三角贸易为经典的财富增值循环为例,来看看这种大三角贸易是如何进行的:当美洲的种植园逐渐发展后,种植园的甘蔗、棉花、烟草、蓝靛等经济作物给殖民地各植园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同时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由于不断被屠杀、围剿,已经提供不了足够的劳动力,于是美洲又出现了大量劳动力需求,而这又为各殖民国家开辟了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新贸易市场——奴隶贸易。其实奴隶贸易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都非常普遍,但为新大陆的种植园贩卖黑奴则属于一种新兴贸易。首先大规模开创黑奴贸易的应该是臭名昭著的葡萄牙人,但欧洲国家紧随其后,卷起了更大的奴隶贸易。欧洲国家从欧洲启程,这时他们的船上满载的是枪支、盐、布匹、酒类、欧洲的玻璃、铁制品等,首先到达非洲大西洋沿岸,然后通过劫掠俘获大批非洲黑奴,然后装船运往新大陆各地,将奴隶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然后再购买种植园经济作物,如甘蔗、烟草等运回欧洲出售,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而一次这样的循环往往能获得数十倍的利润。

在这个大三角贸易中,奴隶贸易是其中关键一环,因为这是财富循环创造的原始动力之一——应该加以说明,奴隶贸易实际上在欧洲自古埃及时代一直到19世纪始终存在,当然,奴隶贸易在19世纪之前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文明中都普遍存在,但在欧洲这一贸易几乎始终被作为正常贸易种类之一而合法存在,并因此而长盛不衰。奴隶贸易早在罗马帝国前后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兴盛阶段,但在这种大三角贸易中的奴隶贸易则几乎是欧洲财富的支柱,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大航海时代的奴隶贸易历史则并不久远,其开端大致可以追溯到1442年,当时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的两位船长首先将10名奴隶带回了里斯本,这在当时也许仅仅是一个顺手牵羊的小礼物,但却可能是大航海时代最早的一笔奴隶交易。不久,在1510年,第一船奴隶开始向新大陆起运,从此以后,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这种贸易就从没有中断过。在16世纪,第一个主要依靠垄断奴隶贸易而大发横财的是葡萄牙,17世纪大部分时间则是荷兰,18世纪就轮到了英国。在奴隶贸易走向兴盛的早期,欧洲人就在非洲大西洋沿岸大约有40多个各国殖民者修建了无数的城堡、要塞,这些城堡要塞除了主要用来殖民者之间互相征战外,另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用用来储存不断俘获来的非洲黑奴,然后等待运奴船的到来。

在英国的发家史中,大力参与三角贸易是英国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由于有利的地理优势和航海优势,在这场大贸易中英国就是主要的收益者之一。但这场大贸易几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罪恶,甚至整个大航海时代所有欧洲国家都可以说就是一群海盗王国在进行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海盗掠夺,他们彼此竞争,但对欧洲以外的地区则配合默契,这就如同一群黑手党在支配世界,世界几乎所有的文明因而都被纳入他们的轨道,听从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

由于英国是传统的海洋国家,因而从历史上就拥有大量的海洋贸易船只,另外,由于英国实际上就是北欧海盗的后裔,其国家政策在传统中就主要依赖海上劫掠和海上贸易,尤其是在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彼此竞争,英国非常重视海盗这一传统职业,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打击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的海洋霸主,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海军军费。以英国约翰-霍金斯爵士为例,他本人就是英国最著名的海盗之一,他于1562年从英国出发时携带的是大量的枪支弹药和一批职业海盗,然后到达塞拉利昂后大肆捕获非洲黑奴,当从这里再次起航的时候已经装运了整船的奴隶;然后他地船队开始把这些黑奴运往海地换取兽皮和糖,当他返回朴茨茅斯是已经成为最富裕的人。

我们说英国的海盗政策是一种国家政策毫不夸张——由于这种高额的利润以至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和枢密院许多贵族也对他的第二次航行进行投资。他遵循前次的三角航线再次满载一船白银而回,为他本人和所有投资者都带来了巨额财富。

根据保守估计,在整个大航海时代通过奴隶贸易向美洲的种植园提供的奴隶人数大约1000万名,但是非洲损失的人口则至少有3500-4000万人,造成的间接损失更高达1亿人。

以英国为代表的三角贸易一直延续到18世纪,当英国进入工业革命后才由机器取代了黑奴。到1807年英国才通过法令,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1833年英国又通过了另一项法令,在英国本土禁止奴隶制,同时向蓄奴者提供2000万英镑赔偿费——因为英国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不再需要依靠奴隶创造财富,英国已经从野蛮经济过渡到了文明经济,因此英国人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脱掉兽皮换上西装了。

另外,实际上还有一条大三角贸易航线,那就是当西方殖民者又进入印度和中国后,西方人又开辟了另一条“三角贸易”,那就是从西欧运去士兵和武器以及西方工业品,然后到达印度换上鸦片,再运到中国,用鸦片赚取中国的白银和丝绸、陶瓷、茶叶等返回欧洲,这同样是一本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