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上)
15474500000009

第9章 乐府(1)

(一)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①。钧天九奏②,既其上帝;葛天八阕③,爰乃皇时④。自《咸》、《英》以降⑤,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⑥,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⑦,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⑧,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⑨,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⑩。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注释】

①声依永,律和声:这是《尚书·舜典》中的话,原文紧接在《明诗》所引“诗言志,歌永言”之后。声:指宫、商等五种音调。永,即“歌永言”

的“永”,是引申发挥的意思。律:乐律,即黄钟、太簇(còu凑)、姑冼(xiǎn显)、蕤(ruí锐阳)宾、夷则、无射(yè夜)、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等十二律。②钧天九奏:《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简子(即赵鞅)做梦到了上帝住处,听到“九奏《万舞》”。钧天:天的中央。

九奏:多次演奏。《万舞》:乐名。③葛天: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八阕(què却):八首。《吕氏春秋·古乐》中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禽兽之极》。”阕:是乐曲告一段落。也称一首歌为一阕。④爰(yuán元):语音助词。皇时:指上古时期。⑤《咸》、《英》:两种乐名,即《咸池》、《五英》。

《汉书·礼乐志》中说:“昔黄帝作《咸池》,帝喾(kù库)作《五英》。”此外,也有人说《咸池》是唐尧的乐曲,说帝喾的乐曲叫《六英》。⑥候人:《吕氏春秋·音初》中说,夏禹巡视南方,涂山氏女等候他的过程中,唱了《候人歌》:“候人兮猗(yī衣)!”⑦飞燕:《音初》篇说,有娀(sōng松)氏二女爱抚燕子,燕子北飞不返,二女就唱了“燕燕往飞”这首歌。

⑧夏甲:夏后氏的孔甲。《音初》篇说,孔甲在东阳认一老百姓的孩子做自己的儿子,不料这孩子的脚为斧所伤,只能做守门者,他因而叹惜作了《破斧》歌。东阳: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⑨殷整:殷代帝王河亶(dàn胆)甲,名整,又叫整甲。《音初》篇说,整甲迁居西河,仍怀念故居,所以作歌。《竹书纪年》说河亶甲元年从嚣(áo敖)迁都至相。这和《音初》篇中所说可能是一回事。嚣:今河南荥(xíng形)阳。相:今河南安阳。⑩不一概:即不一样。概:状况。匹夫:普通的男子。庶妇:一般的妇女。

讴(ōu欧):歌唱。土风:指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地方歌谣。

诗官:即采诗官。相传周代曾派采诗官在春天或秋天到各地采集歌谣,借以了解民间情况(见《汉书·食货志》)。乐盲:指乐师。古代乐师大都由眼睛有毛病的人担任。被律:和乐律相配合。被:加。律:乐律。丝:

指琴瑟一类弦乐器。篁(huáng黄):竹。这里指箫笛一类管乐器。气:

作者的气质。变:使乐器的声音随人的思想感情而变,即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金:指钟。石:指磬(qìng庆)。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国为估计战事的胜败,曾让师旷奏北方和南方的乐曲,结果南方的调子不和谐,因而预言南方的楚军不利。觇(chān搀):看。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季札到鲁国听奏《诗经》,他从《风》、《雅》、《颂》各篇的不同乐调中,听出周王朝与各诸侯国的不同命运。心术:运用心思的方法。这里指思想感情的表达。浃(jiā家):深入透彻的意思。焉:于是。“是”

指音乐。塞:堵塞、防止。淫:过分、无节制。滥:不恰当、不切实。

敷:实施。胄(zhòu宙)子:卿大夫的子弟。九德:即“九功之德”。

九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九种大事。这里泛指各种政治措施。七始:指天、地、人和春、夏、秋、冬。化:教化。八风:八方的风俗。

【译文】

所谓“乐府”,是用宫、商、角、徵(zhǐ止)、羽的音调,来引申发挥诗意,又用黄钟、大吕等十二律来和五音配合。不但传说天上常奏《万舞》,而且上古葛天氏的时候也曾有过八首乐歌。此外如黄帝时的《咸池》、帝喾时的《五英》等等,现在都无从考究了。以后夏禹时涂山女唱“候人兮猗”,是南方乐歌的开始。有娀氏二女唱“燕燕往飞”,是北方乐歌的开始。夏代孔甲在东阳作《破斧》歌,是东方乐歌的开始。商代整甲在西河想念故居而作歌,是西方乐歌的开始。历代音律声调的演变,是很复杂的。一般老百姓唱本地的歌谣,采诗官借以搜集舆论,乐师则给这些歌辞制谱,使人们的情志、气质通过各种乐器表达出来。因此,晋国的乐师师旷能从南方歌声里看出楚国士气的盛衰,吴国的公子季札也能从《诗经》的乐调里看出周王朝与各诸侯国的兴亡,这确是很精妙的。音乐本来是用以表达人的心情的,所以它可以透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先代帝王对此非常注意,一定要防止一切邪乱和失当的音乐,教育贵族子弟时,一定要选择有关政治功德的乐曲。因此,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能感动天、地、人和春、秋四时,其教育作用可以远达四面八方。

(二)

自雅声浸微①,溺声腾沸②。秦燔《乐经》③,汉初绍复④。制氏纪其铿锵⑤,叔孙定其容典⑥。于是《武德》兴乎高祖⑦,《四时》广于孝文⑧;虽摹《韶》、《夏》⑨,而颇袭秦旧⑩,中和之响,阒其不还。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间荐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亦充庭《万》。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注释】

①浸:渐渐。②溺(nì逆):沉迷,流荡不返。③燔(fán凡):焚烧。《乐经》:相传是《六经》之一。有人认为根本没有这部书(见邵懿辰《礼经通论》),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时并未烧掉它(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乐府》注)。④绍:继承。⑤制氏:汉初乐师。铿锵(kēngqiāng坑枪):

响亮而和谐的乐器声,这里指音节。⑥叔孙:汉初儒生,姓叔孙,名通。

容:礼容。典:法度。⑦《武德》:舞名。⑧《四时》:舞名。《汉书·礼乐志》说:“《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四时舞》者,孝文所作。”⑨《韶》、《夏》:均乐名。《韶》传为虞舜时的《韶乐》,《夏》传为夏禹时的《大夏》。⑩袭:继续。中和:恰到好处的和谐境地。阒(qù去):没有声音。暨(jì记):及,到。乐府:管理音乐的官署。这个机构其实在汉武帝以前已经存在,不过到武帝才扩大了它,并给它搜集民歌的新任务。赵、代:指令河北、山西一带地区。撮(cuō搓):聚集而取。齐、楚:指令山东、安徽、湖北一带地区。气:这里指音节腔调。延年:李延年。善歇:是汉武帝时乐府这个机构的长官,叫做协律都尉。曼:美。朱:朱买臣,以精通《楚辞》著称。《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三篇,所作歌曲今不传。马:司马相如,相传武帝时的《郊祀歌》中有一部分是他的作品。《桂华》:汉高祖姬唐山夫人所作《安世房中歌》中的第十首(范文澜注为“第十二章”。

据王先谦《汉书补注》,是第十章)。不经:不正常的意思。过去有些学者认为《安世房中歌》没有什么不正常,这正可看出刘勰对贵族乐章的不满。《赤雁》:是《郊祀歌》中第十八首,即《象载瑜》,因其中有“赤雁集”一句,故称《赤雁》。《郊祀歌》是汉武帝时的祭歌(《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歇》均载《汉书·礼乐志》)。靡:美。典:法度。这句也有刘勰贬低贵族乐章的意思。河间:指刘德,汉景帝三子,立为河间王,死后加号“献”,所以世称河间献王。《汉书·礼乐志》中说,他曾献古乐给汉武帝。罕:少,不经常。御:用。汲黯(àn暗):字长儒,西汉初人。

《天马》:《天马歌》。《史记·乐书》中说,汉武帝得神马,作《天马歌》,列入《郊祀歌》;汲黯认为这对祖先、对百姓都没有什么意义。雅颂:

唐写本作“雅诗”,译文据“雅诗”。诗效:唐写本作“颇效”,译文据“颇效”。《鹿鸣》:《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汉书·王褒传》说:“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

迩(ěr耳):近。元、成:汉宣帝之后的元帝、成帝。乖:不合。

暨后郊庙:“后”字下面唐写本有“汉”字。译文据“后汉”。郊庙:祭祀祖庙,指祭祖庙用的乐歌。杂:唐写本作“新”,译文据“新”字。新:

新作品,指东平王刘苍的《武德舞歌》。后汉之乐,开始是沿用前汉旧乐,刘苍的《舞歌》是新作。律:音律,和上句的“辞”字分别指乐章的两个方面。夔(kuí奎):舜的乐官。旷:即师旷。这里是举此两人泛指古乐。

三祖:曹操追尊为太祖,曹丕(pī披)为高祖,曹睿(ruì瑞)为烈祖,合称“三祖”。气:指作者的气质。宰割:分裂。辞调:指汉乐府。

分裂汉乐府的辞调,是说曹操等人用汉乐府旧调写与古题无关的新内容,即所谓以古题乐府写时事。节:指音节。北上:指曹操的《苦寒行》,其首句是“北上太行山”。引:乐曲。秋风:指曹丕的《燕歌行》,其首句是“秋风萧瑟天气凉”。酣(hān寒):痛饮。羁(jī机)戍:

指士兵出征守边不归。羁:拘留。戍:驻守边疆。淫:过分。荡: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