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消失记——枯竭的生命源泉
15482700000005

第5章 可怕的水污染与水危机(1)

水源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污水中常常含有很多致病的病毒、病菌和寄生虫。这些合有病原体的污水一旦污染了饮用水源并进入人体,就会迅速引起各种疾病,如痢疾、腹泻、伤寒、肝炎、霍乱等传染病,进而导致大批人死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资料披露,不安全饮水引起的腹泻和其他疾病,造成每年数百万儿童死亡。

如果饮用水被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毒的有机物污染,后果将更可怕。水中含有各种重金属离子和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酚类、氰化物、汞、铬、砷、铅、镉等。这些物质可引起人们畸形、患癌症、器官病变。水俣病、痛痛病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疯猫跳海

猫也会发疯,甚至跳海自杀。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生的奇闻。

从1953年到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一向温顺的猫会突然间纷纷跳海“自杀”。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小渔村的居民中出现了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又出现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和精神失常等症状。他们时而酣睡不醒,时而又兴奋万分,身体曲成弓形,高声嚎叫,直至最后死亡。各种猜测与流言不胫而走,恐怖的气氛笼罩着周围地区。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直到1956年,又有96人得了同样的病,其中18人死亡。

病人是怎样发病的?他们得的又是什么病?

为了解开这个谜,当地的学者对此展开了调查与研究。1963年.一些学者在水俣氮肥厂排出的废水和水俣湾的鱼类、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到氯化甲基汞结晶。怪异现象的出现是否就是氯化甲基汞在作怪呢?要得出这个结论,必须要有可靠的证据。于是,学者们用氯化甲基汞及水俣湾的鱼、贝类喂猫做实验。结果正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猫出现了怪异现象。学者们又对患怪病死亡的人进行神经细胞的化学分析,结果也得到了氯化甲基汞。至此才真相大白:是合汞化合物害了人们!

因为这种症状最早出现在水俣湾,所以被命名为“水俣病”。1968年9月,人们最终确认“水俣病”是由于氮肥厂将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俣湾引起的。汞沉到了海底,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甲基汞,经食物链,高度集中于鱼类和贝类中。猫和人长期吃了这种含汞的鱼类和贝类,氯化甲基汞便在体内逐渐积聚,最后发生以中枢神经损伤为主的慢性中毒。这就是世界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事件”。

“死海”可能真的要“死”了

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死海一直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打开地图,人们可以清楚看见,死海位于蒸发量极大的沙漠腹地,仅仅依靠水量不大的约旦河进行补充。几十年来,由于以色列和约旦两国争相引水灌溉农田,造成死海水源处于严重匮乏状态。近5年的持续干旱更给这一问题“雪上加霜”。死海周围许多原本“水石相搏”的景区已经变成了白花花的盐碱地。

以色列专家因此表示,照目前事态,死海水位将以每年大约1米的速度下降,长此下去,最终将引起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有消息说,以色列方面打算开凿一条成本极高的“红海运河”,以便让来自南方的红海水顺势流入死海作为补充水源,同时还能利用水流落差发电,可谓“一举两得”。然而,环境学家表示,目前死海的水源是淡水,如果将含盐量很大的红海水引入死海,由此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难以估计。

此外,在肯尼亚举行会议国际水资源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由于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球水资源稀少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他们警告说,如果各国政府和机构无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少的人能够获得干净和安全的生活用水。这种情况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尤为严重。预计到2025年,将有四亿人处于“干渴”状态。据估计,水资源稀少将在今后20多年导致非洲粮食产量减少1/4左右。因此,“死海正在走向死亡”的说法决非危言耸听,必须引起各国的警觉。

“母亲河”早“哭泣”

几十年前,一首《伏尔加船夫曲》流传到中国。它那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深深拨动了听众的心弦。从此以后,伏尔加河这个名字便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脑海中。

可是,最近有消息传来,说是被俄罗斯人称作“母亲河”的伏尔加河,水质污浊不堪,有些河段的水面甚至布满了油花,河中的鱼虾纷纷死去,“母亲河”已经濒临“死亡”。

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号称“欧洲第一大河”的伏尔加河发源于莫斯科西北面的瓦尔代丘陵,它弯弯曲曲地朝南延伸,流经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全长3690千米。它像一棵枝桠繁茂的大树,滋养着俄罗斯欧洲地区大约1/3的土地以及全俄罗斯的1/4人口。

号称“母亲河”的伏尔加河,近来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它接纳了俄罗斯将近一半的工业污水。这些污水中不仅有生活废弃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而且还有放射性物质、有机毒物和油类物质。如此一来,伏尔加河流域的人们“守着大河无水喝”,面临缺水的危机。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有“老人河”之称的密西西比河、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以及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河流。

环境污染造成雅加达水比油贵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都通向海洋,下水道中的水都呈铁锈色。海面上漂着无数的死鱼,这同雅加达那些极其现代化的写字楼形成鲜明的对照。其原因是:这些水域极度缺氧。

沿着昔日殖民国家荷兰所铺设的下水管道和其他水道,贫民区的简易破烂住房越盖越多,有纸板房、铁皮房和胶合板房。急剧扩大的贫民区里没有卫生设施,不供应自来水,也无人清扫垃圾。每天,居民将从贫民区里运出的垃圾、粪便和其他脏物都倾倒进从雅加达穿流而过的15条小溪和河流中。市政管理局通过下水道排泄这个大都会的大部分家庭废水。只有富人住宅区里的水龙头才会流出相对清洁的饮用水,普通民众家里是达不到这一点的。

在雅加达,半数居民吃不到自来水。这是印度尼西亚一家报纸曾经报道的。印度尼西亚首都的水不仅仅受到化学制品、垃圾、污水和其他城市废物的严重污染,最近对水的抽样调查得出结论,70%的水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医学工作者认为,雅加达处于爆发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的危险之中,而且这些传染病有可能会迅速蔓延。有钱的人每天都喝从市区周围的山里用大卡车运进首都的矿泉水。一只容器通常装20升矿泉水,要价为4500盾(约合4.6美元)。现在,雅加达优质的水已比汽油贵。一升汽油的价格为700盾,而水商现在要求一升水至少卖1000盾。

鲤鱼真的要跳龙门吗

1985年,四川壁山县和风镇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镇旁一条河中数万只螃蟹离水上岸,聚合于300米长的石壁上,一个紧挨一个,“绝食示威”达四五天之久。与此同时,河中的草鱼、鲤鱼等也游到水面抬头露嘴,一张一合,似乎在呼叫口号,对螃蟹的“示威”表示“声援”。

在一些河流和湖泊里,常有鱼儿跳跃出水面的现象。有时鱼儿一跃能跳出水面一二尺高,犹如跳跃登龙门的姿态。难道鲤鱼真的要跳龙门吗?其实不是的。鱼儿跃出水面是因为水里氧气不足,鱼儿呼吸困难,被迫跳出水面呼吸空气。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河水受到了污染的缘故。

大家都知道,在造纸厂、食品加工厂及城市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环境学中统称它们为耗氧有机物,如氮、磷、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排入水体的这些物质,正是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好“食料”,这便促进了微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但是,微生物和藻类不能直接吃掉这些“食料”,要通过水体中的氧气把这些“食料”逐渐氧化分解,然后各自摄取所需的营养。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这些微生物和藻类的死亡,又进一步增添了水体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另一些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越来越多的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死亡和腐败的出现,引起水中氧气的大量消耗和减少,使水质恶化,最终使水产生恶臭,并有粘滑之感,造成人们常说的“水华”现象,科学名称叫“水体富营养化”。实验表明,每升水中氧气低于4毫克时,鱼类就难以生存,严重时会引起窒息死亡。当水体受到污染,水中严重缺氧时,鱼儿为了生存,就要挣扎,拼命跳出水面呼吸一些空气,来保存生命。科学家们估计,当总磷水平超过0.02×10(上标—6)或总氮水平超过0.3×10(上标—6)时,就有可能发生藻类的过量繁殖。水体一旦富营养化,水中合氧减少迫使鱼浮上水面,螃蟹上岸呼吸新鲜空气,若不采取急救措施,水中的动物会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要完全恢复到从前水体,需花很长时间。

水引发了中东另一场战争

据黎巴嫩和一些西方报刊报道,在1996年以色列大选前,持续半个月的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袭击中,以色列军队对南黎巴嫩具有水源的地区进行了特别密集的轰炸,其目的除了打击真主党的力量外,还有进一步控制该地区的水资源的战略意图。中东战略分析家认为,在这场黎、以冲突的背后,再次突显了中东潜伏着的水源危机。

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透露,中东的水荒在中长期内将达到十分令人担忧的程度。该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中东地区到2025年每人的年用水量只有650立方米,这一人均淡水拥有量将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在中东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以色列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是霸占和掠夺这些地区的地上和地下水资源。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使它能全面控制流入太巴列湖的几条河流,而太巴列湖向以色列提供了其淡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观察家们认为,在叙、以未来的实质性谈判中,戈兰高地水资源问题将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东地区,黎巴嫩是一个相对而言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它的水资源占有量大约是以色列的两倍。近年来,以色列不顾黎巴嫩政府的一再抗议,通过它在黎南部建立的“安全带”上修建水渠和引水管道,掠夺黎境内的瓦赞河水、哈斯巴尼河水和利塔尼河水。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还准备开凿一个弓I水隧道,把水量丰富的利塔尼河水直接引入太巴列湖。人们认为,将来叙、以谈判的僵局一旦打破,尽可能地控制南黎巴嫩充沛的水源更是以色列的一个战略目标。以色列对南黎巴嫩的袭击与此不无关系。

由于以色列大量使用约旦河水和太巴列湖的水,太巴列湖以南的约旦河水受到严重污染,致使约旦无法使用。据参加巴、以谈判的巴勒斯坦代表透露,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周围打凿了20多眼机井,使加沙的地下水层趋于枯竭,加沙地带的农果业为此减产三成。另外,约旦河西岸的地下水层每年大约只能提供6亿立方米水量,而以色列抽用了其中的85%,对此,巴勒斯坦方面极为不满。巴以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的谈判将在巴以谈判的最后阶段进行,人们认为,这一尚未开始的谈判将是艰苦的。

近年来,涌入以色列的犹太人有增无减,每年达几十万人。大量移民使这一地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看来,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将是一场长期难以解决的纠纷。

出席联合国人居署大会的联合国官员对未来的全球水资源危机表示忧虑。未来30多年,将有10亿人口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因此引发的战争将在所难免。

过去人们曾为争夺石油发动战争,水与石油一样,也可能成为破坏和平、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一名联合国人居中心前官员甚至说,水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冲击比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还要大,因为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资源量却十分有限。

沧桑巨变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隅,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盛期湖泊面积逾60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由于入湖泥沙淤积、高洲围垦、并垸合流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清代末期以来,湖泊演变剧烈。湖盆抬高,入湖河流三角洲快速发育,湖面南移缩小。现湖体已明显演变为西洞庭潮、南洞庭潮和东洞庭湖首尾相接的三个部分。尤其是冬春的枯水季节,湖泊内洲滩林立,港汊纵横,废堤、弃垸密布,碟形洼地星罗点缀。湖洲之间隔水相望,河沟水系纵横交错,具“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态面貌和十分典型的自然湿地景观。

洞庭湖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唯一与长江干流直接相通联的湖泊,承担着调节和分蓄长江大量超额洪水的任务。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长江荆江段安全下泄流量约46000秒/立方米~68000秒/立方米。而仅20世纪城陵矶以上(包括洞庭湖四水)合成洪峰流量超过100000秒立方米就有1931年、1935年和1954年,特别是历史上1870年宜昌洪峰流量达105000秒立方米。如果没有洞庭湖的调蓄,长江中游荆江段即使一般洪水就可达到漫堤水位,长江中游更难保障防洪安全。因此洞庭湖具有长江中游洪水径流的巨大功能和作用。

洞庭湖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居我国湖泊之首位。严重的泥沙淤积,诱发了湖泊湿地大规模垦殖活动,使湖泊面积由建国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退居鄱阳湖之后,成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