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下)
15485700000015

第15章 章表(2)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所谓“各有故事布在职司”,殆即指此而言。⑤察举:选拔官吏。⑥左雄:字伯豪,东汉顺帝时的尚书令。他的奏议今存《上疏陈事》等,见《全后汉文》卷五十九。⑦台阁:指尚书台,东汉掌管帝王章奏文书的官署。式:楷模。⑧胡广:字伯始,东汉桓帝时的司空,灵帝时为太傅。《后汉书·胡广传》说广“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⑨谒(yè夜):

进见。陵:陵墓。胡广关于“谒陵”的奏章今不存。⑩典:典范。晋文:

指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册:这里指周襄王命晋文公为诸侯伯的册命。

三辞:三次辞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周王“策命晋侯为侯伯”:“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曹公:指曹操。这里所引曹操的话,原文不传。靡:美。文举:孔融的字。

他是“建安七子”之一。祢(mí迷)衡:字正平,汉末作家。孔融的《荐祢衡表》,见《后汉书·孔融传》。孔明:诸葛亮的字,三国时蜀国的著名政治家。《辞后主》:指《出师表》,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主:指刘备之子刘禅。琳:陈琳,字孔璋。瑀(yǔ羽):阮瑀,字元瑜。

都是“建安七子”之一。曹丕《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他们的章表,均已无存。称健:曹丕《与吴质书》曾说“孔璋章表殊健”(《三国志·魏书·玉粲传》)。标:显著,突出。陈思:

曹植,他封陈王,谥思。曹植的表文,尚存《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三十余篇,见《全三国文》卷十五、十六。赡(shàn善):富足。

掣:《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制”。“应物制巧”和“因地制宜”意近。

辔(pèi配):马缰绳。有余:多,这里指长远。节:一定的度数。

“执辔有余,故能缓急应节”二句,和本书《通变》篇“长辔远驭,从容按节”的用意略同。逮(dài代):及,到。笔札:即纸笔,这里指章表。

札: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张华:字茂先,西晋作家。公,公爵。

张华曾封壮武郡公。他的《让公表》今不存。引:引申。比事:排比事类。《周易·系辞上》:“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鹪鹩(jiāoliáo焦疗)》:指张华的《鹪鹩赋》,载《文选》卷十三。鹪鹩:

一种小鸟。羊公:指羊祜(hù户),字叔子,西晋武帝时的尚书右仆射。

《辞开府》:指羊祜的《让开府表》,见《文选》卷三十七。开府:开建府署,指开府仪同三司。汉代只有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魏晋以后开府增多,非三公也可照三公成例开建官府。有誉前谈:李充《翰林论》曾说:“羊公之《让开府》,可谓德音矣。”(见《太平御览》卷五九四)庾公:

指庾亮,字元规,东晋明帝时为中书监。《让中书》:指庾亮的《让中书监表》,载《文选》卷三十八(误作《让中书令表》)。中书监:中书省的长官,掌机密。载:载籍,指章表。显类:《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作“联类”,译文据“联类”。刘琨:字越石,西晋末年作家。《劝进》:

指刘琨的《劝进表》,载《文选》卷三十七。张骏:字公庭,西晋末据陇西称凉王。自序:可能指他的《请讨石虎李期表》,见《晋书·张骏传》。

耿:光明。介:大。

【译文】

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各地歌谣也有闻必录;章、表、奏、议等治理国事的重要文件,其所以没有编录进去,是由于奏议的掌管各别而编纂者分工不同的原因。前汉时期的章表,留传下来的很少。

到后汉时期,选拔官吏必须考试章表。左雄的奏议,成了尚书台的典范;胡广的章奏,被安帝称为“天下第一”,这都是当时杰出的作品。读胡广“谒陵”的章奏,可见其典范之作确是写得很美的。从前晋文公受周襄王册封时,曾三次辞让然后接受册命,所以汉代末年的让表,也以推让三次为限。曹操曾说:“写让表不需要三次,又不应文辞浮华。”因此,魏初的章表,大都就事论事,按实而书;按照华丽的要求来看,这时的作品是不够美的。至于孔融的《荐祢衡表》,写得意气高昂,文采飞扬;诸葛亮的《出师表》,情理透彻,文辞流畅:它们虽然在华丽与质朴上各不相同,但都是优秀的表文。

此外,陈琳和阮瑀的章表,在当时很有名气。陈琳之作,曹丕认为特别矫健,就是建安文人中较突出的了。曹植的表文,更是独冠群雄。他的作品体制宏富而音律协调,文辞清明而情志显著,随物成巧,变化多趣,如驾千里之马,轻重缓急掌握得恰到好处。到晋初作者的章表,就以张华较为优秀。他三度辞让被封为壮武郡公的表文,道理周详而文辞简要,引申意义,排比事类,都用对偶;一般都珍视张华的《鹪鹩赋》,而没有注意到他的章表。又如西晋羊祜的《让开府表》,前代论述已有所称誉;东晋庾亮的《让中书监表》,确较已往章表写得美好:他们表达情志,联系事理,都颇为文雅。此外,西晋末年刘琨的《劝进表》、张骏的《请讨石虎李期表》,写得光明正大,都是陈事美好的佳作。

(三)

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①。既其身文②,且亦国华。章以造阙③,风矩应明④;表以致禁⑤,骨采宜耀。循名课实⑥,以章为本者也⑦。是以章式炳贲⑧,志在典谟⑨;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情伪屡迁⑩,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侧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

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荀卿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亦可以喻于斯乎!

【注释】

①昭明:明辨清楚。心曲:内心深处。②“既其身文”二句:《程器》篇曾说:“岂无华身,亦有光国。”③造:达到。阙:宫门外两旁的望楼,这里泛指朝廷。④风:教化。矩:画方形的器具,引申指法则。⑤禁:宫禁之中,和上句“阙”字义同。⑥循:依。课:查核。《韩非子·定法》:“循名而责实。”⑦章:《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作“文”。译文据“文”字。文:

指文翰,侧重文采。⑧炳:明。贲(bēn奔阴):美。⑨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之类作品。⑩情伪:真伪。《周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恻(cè测):诚恳。文使:一作“文屈”。屈:服,指情受文的支配。繁约得正:《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这四字上有“必使”二字。唇吻:口吻。滞:不通畅。律:法则。

子贡: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弟子。心以制之,言以结之:这是子贡论订盟的话。原话是:“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左传·哀公十二年》)杜注:“周:固;制:制其义;奉:奉费明神;结:结其信;要:要以祸福。”刘勰是断章取义,借指心以制言,言以结心。一辞意:即《神思》篇要求言与意“密则无际”

的意思。一:统一,一致。要使辞与意结合一致。这是刘勰的重要文学观点之一。荀卿:名况,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黼黻(fǔfú府福):

占代礼服上半白半黑的花纹。这话见《荀子·非相》,原文是:“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杨倞注:“观人以言,谓使人观其言;黼黻文章,皆色之美者。”刘勰改“观人以言”为“观人美辞”,是据《非相》篇所说的“言”为“言其所善”而来。全句用意和《荀子》原意略异。喻:说明。

【译文】

章表的意义,本是用来报答皇恩,颂扬朝廷,表明臣下的内心,既对自身有光,也对国家有益。因此,把谢恩的“章”送到朝廷,感化意义应该明显;把陈请的“表”呈上皇宫,骨力辞采应该显耀。按照“章”、“表”的名称来考察其实质,都是以文采为基础。所以,“章”的体式明丽,而以《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等为典范,做到精要但不粗略,明显但不肤浅。“表”的内容丰富,复杂多变,应以雅正的意义增其风力,用清新的文辞显其华丽。但真诚的作者文辞由情志驱遣,浮华的作者情志受文辞支配。

必须做到繁简得当,华实相称,通畅流利,就合于写章表的法则了。借子贡的话来说,应该用心意来控制言辞,用言辞来表达心意,做到辞意一致。荀况认为,表达善意的话,比辞采华丽的文章还美好。这话也可说明辞意一致的道理。

(四)

赞曰:敷表绛阙①,献替黼扆②。言必贞明③,义则弘伟。肃恭节文④,条理首尾。君子秉文⑤,辞令有斐⑥。

【注释】

①绛阙:赤色的宫阙。②扆(yǐ椅):屏风,常置帝王座后。这里指帝王,和上句“绛阙”意同。③贞:正。④肃:敬。节文:节制以礼仪。文:

指礼制。⑤秉文:写作。⑥斐(fěi匪):有文采的样子。

【译文】

总之,陈述章表于宫阙,是为了向帝王劝善规过。因此,言辞必须正确明白,意义应该宏大深远。要严肃恭敬地处理得体,使从头到尾条理清晰。

卓越的人物写作章表,一定是文辞优美而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