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你将学到以下知识:
1.经济的含义
2.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天价的吉祥号码
一个吉祥手机号码的价值是多少?重庆的游先生拥有一个尾数为7个“8”的手机号,他将13××8888888这个吉祥手机号码,以22万元的天价转让给别人。
谁会为尾数为7个“8”的手机号码买单?游先生称,这个号码转让给了一位从福建来渝做陶瓷生意的老板。此外,游先生还以19万元的天价,转让了另一个尾数为7个“3”的吉祥号码。据说,游先生手中还有类似的号码若干个,比如,尾数为7个“1”的号码,正在讨价还价,估计转让费会在17万元左右。
天价吉祥手机号码,买来何用?游先生称,买家几乎全部是生意人,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吉祥号码便于记忆和对数字的崇拜,更重要的是用来“撑门面”,其中也不乏当作礼物送人。
吉祥手机号码正因为有市场价值,自然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宝贝。游先生称,他自己从事手机号码收藏已有两三年,一共收藏了20多个吉祥号。其中多数号码都是花钱买来的,像尾数为7个“8”的号码,2年前的价格就超过了10万元。此外,尾数为5个“8”或“6”的号码,手头还有好几个。
尾数为5个“8”和尾数为7个“8”的号码,差价是多少?游先生称,少了两个“发”,掉价20万元。由于尾数为5个“8”或“6”的号码较为常见,身价大跌,约在2万元左右。
此外,尾数为多个“4”的号码,其实也很走俏。曾有人出价15万元要买尾数为7个“4”的号码,但游先生手头没有现成的,生意也没谈成。
吉祥号码又称为个性号码,是指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个人喜好而产生的对某个或某组数字的崇拜。正是出于对吉祥号码的崇拜,我国普遍存在着拍卖吉祥号码的现象。吉祥日子、吉祥时辰早已成为人们迎新嫁娶、开张庆典、签约剪彩等活动的首选时日。许多地方也曾经在这些所谓的吉祥日子里出现了交通拥挤异常、喜庆气氛非凡等现象。
互动讨论题
1.你认为天价吉祥号码这种现象正常吗?
2.从天价吉祥号码现象中大家能发现经济学的哪些原理?
3.你能从生活当中再举出一些与天价吉祥号码类似的事例吗?
从街头巷尾到车间码头,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从人们耳熟能详的产业结构调整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家都在关注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当你越关注生活,你就越会被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所困扰:
为什么同一种型号的手机,在百姓和学生间会有悬殊的售价?
为什么在粗粮和细粮之间,玉米的市场价格有时会超过小麦?
为什么某种商品价格猛涨,人们反而争先恐后地抢着去购买?
为什么把钱存进银行生利,储户几年后发现自己反而赔了钱?
为什么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变得更加值钱后反而又生新烦恼?
为什么已经提高香烟征税,对控制吸烟的效果依然不甚明显?
为什么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经济学家们对此却一直忧心忡忡?
……
要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借助经济学的一臂之力。无论是现在正在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们想把工作做得更好,还是将来想要从事经济工作的学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析事明理,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经济学就在我们中间,为此,我们将从身边的经济现象说起,去熟悉经济学的规则。
一、经济的渊源及含义
什么叫经济?我们经常从各种媒体中接触到的“经济”一词,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有多种含义。
我国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概念先后有“食货”、“货殖”、“富国”、“理财”等,直到公元4世纪初的晋朝时,才开始使用“经济”一词,如晋明帝在褒奖纪瞻的诏书中称“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唐朝以后,“经济”一词使用渐多,如名臣魏征“郑公达节,才周经济”(《旧唐书?魏征传》)、宰相裴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新唐书?裴度传》)等。但中国古代的“经济”一词,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其含义与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并不相同。
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管理奴隶的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社会使用的“经济”一词,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近现代社会使用的“经济”一词,大致有如下几种含义:一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二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三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分或总体的简称;四是指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小饭店的广告中写着“大众饭菜,经济小吃”、“经济餐”等,这里的“经济”则是“便宜”、“节约”的意思。“经济”一词的多种含义因其使用范围、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在一定场合使用,其含义却是确定的,人们也是能够理解和把握的。
不同时代和不同论著对“经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类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经济”也可以称为“经济活动”。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游先生的行为就是一种经济活动。
二、经济活动
(一)物质资料生产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以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为基本内容的。因为人类社会要想存在,就得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多数不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因此,物质资料生产与扩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从现代社会来看,物质资料生产的进行,除上述三个要素外,还需要有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新的要素。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无论哪个社会、哪种生产,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缺一不可的硬件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硬件要素的结合过程,就是人们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例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科学家搞研究、经营人员搞管理等,这些都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或客观条件,而进行劳动的人则是人们进行生产的主观条件。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简单的一次性生产过程,而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直接生产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或狭义生产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对整个社会再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是生产的产品的分配,从全社会来看,它包括生产资料分配和消费资料分配两个方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媒介;交换是不同生产单位或个人之间进行的产品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是为新的生产准备物质条件,消费资料的交换是产品进入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结或归宿,其中生产消费属于新的生产本身,生活消费则为新的生产准备主观条件。消费过程完成以后,社会再生产便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进行。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们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是全社会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形成的。生产力的构成,既包括物的因素,又包括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这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和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一旦应用于生产,便能引起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多和性能的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的缩短,从而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由这四个方面关系的总和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它们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首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变化了,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发生变化;生产力变化是因,生产关系变化是果,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表现在: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这种既统一又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为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而直接或间接进行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三、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配置
人类通过经济活动消耗资源以满足人的欲望。资源按其丰裕程度和使用形式可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由资源如空气,因其数量丰富,广泛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在使用时无须付出经济代价;经济资源因其数量有限,存在特殊,必须通过生产才能产生,因而在使用时必须付出代价。在现实生活中,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绝大多数资源都是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构成生产要素,并用来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的物质资料、劳务及服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我们知道,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生产,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消费需要。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而这种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做“欲壑难填”,讲的就是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明朝有个叫朱载?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写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而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做“资源”。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做“稀缺”。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那么富人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总之,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着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是有限的。那该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二)经济资源的配置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一种东西。比如,一亩水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业务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送,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送,尽管用汽车送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做“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怎样才能将它送到需要满足欲望的人的手里呢?要靠规则。那么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机制有三种,即计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现在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究竟有什么特点,存在着哪些问题,简言之,经济学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