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经济学基础
15494400000009

第9章 供给定理

一、供给

(一)供给的定义

与需求一样,供给也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了解什么是供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供给量。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如产品价格、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价格、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等)不变时,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那么什么是供给呢?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企业)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在这里,“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指生产者既要有向市场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愿望,又要有生产这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二)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当商品价格提高时,其供给量就会随之增加。这是由于价格提高后,原有的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会进一步扩大生产,同时又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投资生产,使得企业和行业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后,供给量随之减少。

2.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生产成本

一般来讲,生产成本越低,供给量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就会增加。因此,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也会增加,这样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生产成本提高,供给量减少。

生产成本的高低,是由要素(原材料、工资水平)价格、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要素价格下降,或技术水平提高,或管理水平提高,都能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反,就会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

3.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价格

这里讲的替代品不是消费中的替代品,而是生产中的替代品。例如,农民利用同样的土地资源,他既可以选择种水稻,也可以选择种烤烟,那么水稻和烤烟就是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如果产品(A)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多生产产品(A)的替代品,减少产品(A)的生产,这样产品(A)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4.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如果生产者预期产品价格要上涨,他就会多生产;反之,就会少生产。

上述是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其他诸如政府的税收、补贴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的供给量。很多农产品的供给量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二、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定理描述的也是一般规律,与需求定理一样,供给定理也存在例外。

供给定理的重要例外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力的供给。就个别居民户而言,是先随价格(工资)的上升而增加,然后又随价格(工资)的上升而减少。原因在于,人们提供劳动获取工资是以牺牲闲暇时间为代价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闲暇时间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时间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由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的增加而减少。所以,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又向左上方倾斜,称为“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二是土地、文物、艺术品等的供给。这类物品(如毕加索、凡?高这些已故名家的作品等)的供给是固定的,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三、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用来表示影响供给量的诸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其一般形式为

Qs=f(P,Ps,C,E……)(4.3)

式中P――某产品的价格;

Ps――替代品的价格;

C――某产品的成本;

E――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没有直接给出的其他有关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产品自身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为了使问题的研究更简单,经济学总是将供给函数定义为产品的供给量是其价格的函数。供给函数可以简化为

Qs=f(P)(4.4)

(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就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影响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供给量与价格间关系的曲线。在图中,S是一条供给曲线,横轴表示供给量,纵轴表示价格。此外,供给曲线也可以用供给表来表示。

(三)从企业供给曲线到行业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可以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企业供给曲线表示单个企业愿意供给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供给曲线表示行业内诸生产者愿意供给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供给曲线可由行业内各个生产者的企业供给曲线横向相加求得。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两个生产者,这两种供给曲线的关系。

通常,供给曲线总是一条自左到右向上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因为这符合供给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减少。为什么价格上涨会导致供给量的增加呢?因为价格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就会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原来因为这种产品价格低,利润也低,或要亏本,并不愿意生产它,现在价格提高,有利可图了,转而也来生产这种产品了;同时,企业会把原来用于生产替代品的资源转为生产这种产品,从而增加该产品的供给量。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与需求量和需求一样,供给量和供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影响某种物品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此时供给曲线不动),当价格发生变动时,供给量也随之发生变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减少。例如,当物品的价格从P1下降到P2时,就引起了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即从a点移动到了b点,此时,供给量由Q1减少到Q2,这种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如果某种物品本身价格没有变,但影响生产者愿意供给产品的其他因素(如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等)改变了,那么,这种变动就会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表现为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例如S是大米原来的供给曲线,因为化肥提价导致整个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S变动到S′;相反,如果化肥降价,则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S变动到S″。

供给是指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而是一个方程,或一条曲线,或一张供给表;供给量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则供给曲线维持不动。这时,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变动是沿着供给曲线变动的,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但是,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供给曲线就会发生位移,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一旦供给发生了变动,即使价格不变,也会引起供给量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