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乒乓球
15495800000019

第19章 乒乓球的搓球、削球技术

搓球技术

搓球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基本技术。由于回球线路较短,缺乏前进力,多在台内,因而可造成对方回球困难。另一方面,搓球又比较稳健,旋转和落点变化也较多,故可用作过渡技术,用以寻找进攻机会。搓球动作与削球相似,又比较易学,是削球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

(一)快搓

特点:动作较小、击球节奏和速度较快,回球旋转强度一般,主要借助对方来球前进力进行回击。快搓与其他搓球技术结合,能主动改变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击球时间,为争取主动创造条件。

1.正手快搓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40厘米;②引拍:手臂外旋使拍面角度稍后仰,后引动作小,前臂向右上方提起,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前上方; ③迎球:手臂向左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当夹球跳至上升期,利用比赛前送的力量,借助对方来球前的力,前臂、手腕向左前下方用力,拍面稍后仰击球中下部。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手臂向前借力还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2.反手快搓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右脚移前,身体离台40厘米;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并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后仰,后引动作小,前臂向左上方提起,将球拍引至身体左前上方;③迎球:手臂向右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当前球跳至上升期,利用手臂前送的力量,借助对方来球前进力,前臂、手腕向右前下方用力,拍面稍后仰,击球中下部。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手臂前送借力还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二)慢搓

特点:动作较大、击球节奏和球速较慢,主动发力回击,有一定的旋转强度,是最稳健的一种搓球。与快搓、摆短结合起来,能主动改变击球节奏,牵制对方,争得主动。

1.正手慢搓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②引拍:手臂外旋使拍面角度后仰,手臂向右上方移动,前臂提起,同时直握拍手腕作伸,横握拍手腕作外展,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上方;③迎球:手臂向右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当来球跳至下降前期,前臂加速向右前下方用力,同时直握拍手腕作屈,横握拍手腕作内收,拍面后仰击球中下部。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前臂、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2.反手慢搓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右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②引拍:手臂内旋使拍面角度后仰,手臂向左上方移动,前臂提起,同时直握拍手腕作屈,横握拍手腕作外展,将球拍引至身体左上方;③迎球:手臂向右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当来球跳至下降前期,前臂加速向右前下方用力,同时直握拍手腕作伸,横握拍手腕作内收。拍面后仰击球中下部。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前臂、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三)搓侧旋

特点:回击过去的球向侧偏拐,球触对方球拍向侧反弹,由于带有侧旋转,就容易造成对方回球弧线较高,从而为自己抢攻创造条件。

1.正手搓左侧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右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并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后仰,前臂提起向身体左侧前移动,将球拍引至身体左前方同时横握拍手腕作外展,直握拍手腕作屈;③迎球:手臂从左向右迎球。

(2)击球时: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手臂加速从左向右前下方挥动,同时横握拍手腕作内收,直握拍手腕作伸,拍面后仰击球中下部,向右侧摩擦。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整个手臂为主,手腕配合,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2.反手搓右侧旋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右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并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后仰,前臂提起向身体左侧前方移动,将球拍引至身体左前方同时横握拍手腕作外展,直握拍手腕作屈;③迎球:手臂从左向右迎球。

(2)击球时: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手臂加速从左向右前下方挥动,同时横握拍手腕作内收,直握拍手腕作伸,拍面后仰击球中下部,向右侧摩擦。

(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前下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发力主要部位以整个手臂为主,手腕配合,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削球

削球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技术,它击球时间晚、球速慢、命中率高、旋转和落点变化多,对方不易发力进攻,因而可在削中伺机反攻。削球技术按击球位置可划分为正手削球和反手削球,按站位远近可划分为近削和远削,按球的旋转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削转与不转,按来球位置和性能的不同可划分为削追身球、削突击球、削加转弧閤球削前冲弧圈球等。

(一)正手削球;是削球运动员主要的常用技术。

1.正手近削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①选位:站位随来球位置而定,一般离台约1米。左脚在前,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稍向右转;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略向右上方提起并外旋,引拍至身体右上方,拍面稍后仰;③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至上升后期时,身体向左转动,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略偏下。球拍击球瞬间,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和手腕协调用力,使球拍向左前下方摩擦击球。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上。

特点:动作较小,击球点较高,击球节奏和球速较快,带下旋,线路和落点变化多,能缩短对方击球的准备时间,并使对方左右移动击球,故能为进攻创造条件或直接得分。

2.正手远削

特点:动作较大,击球点较低,击球节奏和球迷较慢,飞行弧线较长,以旋转变化为主,配合线路和落点变化来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也可直接得分。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①选位:站位随来球位置而定,一般离台1米以外,左脚稍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稍向右转,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 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略提起并外旋,引拍至身体右上方,使拍面后仰; ③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至下降中期时,身体向左转动,同时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挥拍迎球,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

(2)击球时:球拍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用力使球拍向左前下方摩擦球,同时,要注意运用身体向左转动的力量。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上。

3.正手削追身球

特点:来球逼近身体,必须迅速向左让位,才便于正手削球。

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来球逼近身体正中或偏右,右脚需迅速向左后方移动,同时,弯腰收腹并向右转体,向左让位;②引拍:上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迅速提起并外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上方,使拍形稍后仰;③迎球:然后迅速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

(2)击球时:球拍击球瞬间,以前臂和手腕为主向前下方用力.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3)击球后:身体重心往往来不及移动而一直位于右脚上。

4.正手削突击球

特点:由于突击球力量重、速度快,故削突击球常处于被动防守地位,特别是由于突击球都是在发球后和放短球后或搓球或拉球中进行,与突击球之间性能和落点差别太大,更增大了削球的难度。所以,削突击球必须准确判断,快速移步,掌握好拍形和用力方向,才能顶得住来球的攻势,争取转被动为主动。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①选位:根据来球迅速后退,左脚稍前; ②引拍:右臂自然弯曲,前臂提起并外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前上方,使拍面接近垂直;③迎球:当来球弹起至高点期,手臂向下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下降期,以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的中部,整个手臂从上向左下方用力摩擦切削,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将球击回。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资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5.正手削加转弧圈球

特点:因来球上旋强烈,弧线曲度大,故削球的击球时间晚、击球点低、动作大。

要注意克服和利用来球向上的反弹力。

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站位离台1米以外,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②引拍:右臂自然弯曲,前臂向右后上方提起,并内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上方,引拍幅度较大,并使拍面垂直或稍后仰;③迎球:当来球弹起至下降中期,手臂向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身体向左转动,在来球的下降后期,以稍后仰或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的后中下部或中部。球拍击球瞬间,以上臂带动前臂向下用力为主,适当向前用力,并注意借助来球向上的反弹力将球削回。回击时,手腕要保持相对稳定。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准备姿势。

6.正手削前冲弧圈球

特点:因来球强烈上旋、弧线曲度小,落台弹起后前冲力大,故削球的击球时间晚、击球点低、动作大。要注意克服和利用来球的向上反弹力和前冲力。

基本动作:

(1)击球前:①选位:站位离台1米以外,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②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向右抬起,并稍内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上方,引拍幅度较大、距离较长,并使拍面接近垂直或略后仰;③迎球:来球弹起至下降中期,手臂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同时身体向左转动。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下降后期,以稍后仰或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中部或中部偏下。

球拍击球瞬间,身体向左转动,在上臂带动下,以前臂为主向前下方用力切削,同时弯腰、屈膝,辅助向下用力,并注意借助来球的前冲力和向上反弹的力量将球削回。削球时,手腕要保持相对稳定。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上。

(二)反手削球

是削攻结合运动员主要的常用技术。它同正手削球一样,也可划分为近削、远削、削追身球、削突击球、削加转弧圈球和削前冲弧圈球。其特点、动作要领与各种正手削球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左、右之方向相反。此外,横拍反手削球比正手削球的击球点略靠身前,同时,前臂和手腕发力更集中。

(三)削加转与不转球

尽可能用相近的手法削出加转与“不转”的球,可使对方不易判断球的旋转强度而击球下网或出界,或者出现较高的球,为我方反攻或突击创造机会。不管是各种正手削球或反手削球,都要学会削加转与“不转”球。削加转球时,前臂和手腕在球拍触球瞬间要猛然用力加快摆速,用力摩擦球体;削不转球时,球拍触球瞬间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推送,轻托球的中下部,适当增加撞击球的力量,减少摩擦球的力量。待球出手后,前臂和手腕要突然用力加快摆速,以便与削不转球时的动竹基本相同,使对方难以判断旋转。

推挡球

推挡球是推球和挡球的总称,推挡球站位近、运作小、速度快、落点变化多,也有一些旋转变化。是左推右攻型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其他类型打法不可缺少的技术。各种推挡技术配合使用时,能利用速度、落点和旋转变化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在被动或相持时可起到积极防守的作用,并可变被动、相持为主动。推挡球可分为平挡、快推、加力推、减力挡、推下旋、推侧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