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15

第15章 生命,各有各的乐

【引子】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庄子·让王》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环境里也能快乐,通达的情况下也能快乐。快乐的原因并不是穷困与通达,只要能坚守道德,那么穷困与通达就像是寒与暑、风与雨那样有规律地变化了。

【专访】

在庄子看来,修道者之所以身处贫穷之境亦能自得其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有“道”,有了“道”,也就不会把“穷”与“通”放在心上了。那么,什么是“道”呢?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种心境。人只要有美好的心境,那么无论是穷困还是显达,便都能以一种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了。

拥有美好心境的人,是不会一遇到困难,就悲观泄气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一个靠近大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以上,风总是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一天,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大约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人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于是她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人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巴,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着头,结果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她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有星星。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些星星!”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出屋子,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沙漠中的日落日出,那些多姿多彩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在改变。两年之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一书。此书出版后非常畅销,一版再版。

“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事实上,社会各个阶层都不乏游手好闲、喜欢指责、耍弄有实干能力的小人。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经纬线,不要把社会生活理想化,只有正确认识环境所造成的困境,你才能有办法去超越。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应首先学会超脱,学会寻找快乐,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古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得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结论。但我们应该相信,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也不可能永远被厄运纠缠。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难题,我们既要接受这种现实,同时又要超越这种现实;不要抱怨,而要以通达的态度去面对;要相信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不管你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你都要能够承认这就是自己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实事求是地想办法走出困境,超越困境。常听到有人怨天尤人:“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看自己手中拿的总是“劣等牌”,看别人活得总比自己潇洒,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其实,深入到每个人的背后,哪个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天赋优越固然好,然而,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

“面对现实”这话好像总是说给一些陷入困境的人听的,其实,现实也未必是苦涩的,现实只是那种平平常常的样子。觉得苦涩的,只是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心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这是改变的基础。在离弃现实的时候,现实是苦涩的;当直面现实的时候,现实就会显出本来的样子。在渐渐的变化中,现实不再那么僵硬和冰冷,开始现出光明的色彩。原来现实并没有叫人顺从和灰心,只是需要承认和尊重,进而才能超越。

【专访总结】

同样一片天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满天乌云,有的人看到的却是乌云背后的灿烂阳光。最后的结果是,前者的人生愁云惨淡,后者的人生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