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21

第21章 低调是一种高明的智慧

【引子】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专访】

庄子透过这段话告诉世人,不要总是想着如何管理他人,管理好自己,把自己管好,就是最重要的。

庄子说:“道德毁败是因为他追求名声,智巧外露是因为他喜好竞争。名声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是凶器,不可以推行于世。”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告诫世人,为人处世要懂得低调,不要为了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而过分炫耀,这样很容易树敌,给自己带来灾难。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谦虚谨慎”四个字浓缩了做人修养德性的精华。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以“谦虚谨慎”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修心养性,慎言谨行,从不张扬自己,终能成大业。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很多人,他们总是喜欢在人群中自我炫耀,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自己很优秀,自以为是。可是这样的人,一旦你分配给他们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完成时,他们却又变得拘谨起来,平时爱炫耀的他们此时却变得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打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能本事,仅仅是依靠嘴皮子哄骗人而已,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往往就败下阵来。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为人一定要谦虚,如果你有才能,那么,无需你刻意去表现,别人也一样会发现,就像人们常说的“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但如果你仅仅拥有一点才能或者根本无才能,却总是喜欢在人前人后炫耀自己,这样你只会遭人厌恶。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崇尚彰显自己的社会中,这种保持低调的风格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遗忘,甚至抛弃。尤其在职场,人们更是提倡张扬自己。然而,低调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谦和,一种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然而,对于此,庄子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庄子·内篇》中说,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意思是说要是存在出人头地的心理,何尝又能够超出众人呢?

庄子认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想出人头地,但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着平常心态,不可强出头,否则事情不仅不会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与自己原有的设想出现偏离。因此,庄子告诫世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学会低调哲学,收敛自己的锋芒,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少地受到伤害,才能保护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森林里的大象经常遭到猎人的捕杀,但他们捕杀大象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大象的躯体,因为大象的身躯太庞大,他们捕杀大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象牙。于是,大象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杀害,四处躲藏,但是,人是聪明的,无论大象怎样躲藏,聪明的人依然能找到大象,并将其杀害。然而,在这些大象中,有一头大象特别聪明,它从未遭到过人类的捕杀,甚至,很多的时候,它还经常到人们居住的地方溜达,与人类相处得十分友好。对此,其他的很多大象都感到难以理解。

于是,很多大象针对此事向它询问缘由:“你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啊,为什么人类不捕捉你,而且还和你相处得十分友好,而总是残杀我们呢?”

“那么,你们发现我和你们的不同了吗?”那头大象反问道。

“啊!你没有牙,你的牙呢?”其他大象很诧异地问。

“我的确没有牙,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磨牙,也正是因为我没有牙,所以人类与我很友好,从不捕杀我,我的生命很安全,我也很自由!”这头大象说。

自古以来,象牙都是备受瞩目的,尤其是在大象这个群体中,象牙更是它们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也正是这个荣誉给它们带来了灾祸。而文中的那头大象,它却懂得磨掉象牙,将自己的荣誉放低,这不失为绝佳的保身策略。

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庄子在《人间世》中,多次告诫世人要懂得低调,不要像“志大才疏”的螳螂一样,自恃本事大,性格狂妄,喜欢卖弄自己,结果最后死于非命。

一个人如果很有才华,处处展露锋芒,彰显自己高傲的姿态,那么,这样不仅难以引起他人的重视,反而会加剧别人对你的嫉恨,这样往往是自制陷阱。

所以说,一个人,即使你非常有能力,但也要懂得低调,不要总是摆出一副全能型人才的姿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彰显自己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懂得选择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不要处处展露锋芒,这样的行为貌似聪明,实则愚蠢至极。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很受启发。

有一个大大的果园,很久以来,里面生长着很多的果树。这些果树被高高的围墙保护着,一直以来,果树们都健康、安全地生长着,它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谐相处。然而,突然有一天,果园里来了一棵核桃树,核桃树长得高大英俊,很受其他果树的欢迎。于是,很多果树们都主动上前与它谈话,与它结交朋友。但渐渐地,核桃树与大家熟识之后,它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大家说:“我们长得如此美丽,结果却每天生长在高高的围墙内,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我们拥有这么多的才能,何苦要生长在这里呢。我们要走出高墙,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见识一下我们。”

听了它的话,其他的果树奉劝它说:“千万不要这么想,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是因为有高墙的保护,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身体伸出墙外,那么,经过这里的人就会摧残我们的身体。那时,我们就会受到伤害了。”

然而,高傲的核桃树并没有听从其他小伙伴的劝告,一意孤行地将自己的身体伸出墙外。到了收获的季节,核桃树结出累累果实,十分吸引众人。结果过路人都伸手去摘它的果实,甚至在无法摘到的时候,直接将它的枝条折断,或者用棍棒敲打。结果,没过多久,核桃树原本健硕的身体被路人摧残得遍体鳞伤。

因为自己有着出众的地方,就自命不凡,一定要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去展示自己,并美其名曰“超凡脱俗”,殊不知“超凡脱俗”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灾难,这是难以预料的。而只有在自己受到伤害之后,才会意识到,但此时已经悔之晚矣。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争强好胜正是祸患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低调做人”不是胆怯与懦弱,它会带给你别样的境界。

【专访总结】

古人云:“勿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方信闲人是福人。”楚王请庄子做官,庄子推辞不去,正说明他对“木秀于林”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建立自身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心机”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