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04

第4章 面对欲望需淡然

【引子】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远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子·山木》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撞到了我的额头都没有注意到?”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庄子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庄子正要拉开弹弓瞄准它,又突然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事物之间原来就是如此地互相牵连,背后竟有这么多的隐患!”于是庄子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专访】

人世间的争斗自古有之,而人无时不刻不存在于争斗中,蝉-螳螂-大鸟-庄子-栗子园守庄园的人,看到这里,庄子颇有感触。他心想,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小利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太不值得了。而在此刻,庄子突然意识到自己也陷入了这种危险的境地,为了捉住这只大鸟,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周围环境,忽视了自己所处的境地,因为很可能自己也正被当做猎物呢。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在利益面前的生存智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物欲对人的危害。一个人一旦有了欲望,那么,他就会被这种欲望而迷失自己;一旦这样,他的心志也就随之被迷失了;心志一旦迷失,那么,他自己也就随着迷失了。

面对这种欲望,如何将这种欲望简化到最少呢?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保持一份平和与宁静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试想,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产生“欲望”?很简单,就是因为人的心里藏有欲望的种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欲望越多,而人的内心所感受到的痛苦也越多。欲望并不是想当然就能得到或者能够实现的,一旦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实现,那么,人到最后可能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累,而使自己终生陷入欲望的漩涡之中。这样的人生恐怕并不是人最初的本心,违背了人最初的本心,那么,人就会感到很累,而这就是欲望惹的祸。

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

《庄子·齐物论》中说:“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这其中的玄机,就靠自己去参悟了。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已,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煎熬了。

人的一生,无论你如何被欲望驱使做出有悖自己的事情,也无论你如何被欲望驱使获得更多的财富,然而,仔细想想,所有你得到的这些都会在你离开人世的那一瞬间毫无保留地给了别人,无论受益者是你的亲人还是他人,而陪伴你的仅仅是那一个小小的箱子或者一抔土,这是每个人最终的结局。然而,看着自己最终的结局,仔细想一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活着的时候做出种种错事值得吗?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人的正当追求,但如果你将正当追求变成以非法或者卑鄙的手段获得,那么你的这种追求就成了贪婪,而你也成了欲望的奴隶。

生活中的人儿啊,常常口中喊着“累!累!”却从不知松手,从不知放松自己,在筋疲力尽的时候依然不知停留,将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全部透支干净,不知这样的你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该怎样过。

【专访总结】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一个人内心被欲望驱使,那么他就会不断产生疲倦、忧虑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他也将很难走出这种疲倦、忧虑的境地。庄子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看似很长,但也许在转瞬间,它就走到了尽头。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你要懂得经营自己的心灵,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切勿成为欲望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