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08

第8章 守护心灵,自求吾心

【引子】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子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达生》东野稷因为善于驾车而得见鲁庄公,他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形成规整的弧形。庄公认为就是编织花纹图案也未必赶得上,于是要他转上一百圈后再回来。

颜阖遇上了这件事,入内会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一定会翻的。”庄公默不作声。不多久,东野稷果然翻了。

庄公问:“你为什么事先就知道一定会翻呢?”

颜阖回答说:“东野稷的马力气已经用尽,可是他还要让马拼命奔走,所以一定会翻的。”

【专访】

世间的任何事物能量都是守恒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能量,那么,他就可能会损坏或者弄巧成拙。

明代的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格,金子的纯度越高,人格的品位就越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几分金子,能否提高金子的纯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清醒地认识自己,保持自我本色。我们常常不惧怕生活中的磨难,却往往因表扬和认同而忘记了心灵的恬适,不断地拼命再拼命。领导表扬了、朋友羡慕了、同事嫉妒了,我们常常就会迷失,忘了自己的限度,难免会像东野稷那样落得一身尴尬。这样的人就是不懂得心道。

庄子是如何谈论“心”道的呢?

庄子曾多次谈到过“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心的重视。然而,庄子为什么如此重视心呢?主要就是因为心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你懂得呵护自己的心,那么你的人生观就是潇洒而自由的;相反,如果你不懂得呵护自己的心,那么,你的心就是狭隘而拘谨的,这样,你就很难进入庄子所提倡的潇洒境界。

卡滋斯曾说:“笑具有惊人的效果,如果能够从心底里发出笑声,并持续10分钟,便会产生诸如镇痛剂一样的作用,至少可以解除疼痛两小时,安安稳稳地睡觉。”

其实,这种说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值得认可的。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快乐和痛苦之分,之所以人们会有快乐和痛苦的心境,主要是因为人本身的心态问题。同一件事,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野草荣枯,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而人也不例外,人的心态也会时好时坏。

因此,你不妨在沮丧时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多看一些自己所拥有的,从不利的事情中发现有利,这样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幸福和欢乐。如何在不利的事件中看到有利的一面,是生活中的智慧;如何在不利的事件中看到更多的有利,是大智慧。

庄子认为,一个拥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修为有成之人;否则,只能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跟随着别人的脚步走路,而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世界,当然,也就很难拥有醒悟的时候。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守护自己的心灵,懂得感悟自己的心,这样才能拥有像庄子一样达观的人生。

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本是一杯平淡的茶水,需要用一生时间来品味出其中的甘甜与芳醇。有的人品出了它清淡而幽雅的味道,生活中始终抿着嘴微笑。有的人却不甘臣服于这种平淡,大口大口尝试着各种浓烈而辛辣的酒,或沉醉于一时的快意,或大口大口地呕吐,然而这种大起大落必然伤身。

【专访总结】

生活中的烦扰很多时候都将我们的内心给占领了,生活的琐事、工作的烦恼、学业上的忧心、爱情上的不解、经济上的困顿……很多很多的事情将我们的内心全部占领,而使得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忘记了倾听一下自己的心灵,进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生活是心灵的修炼场,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将自己的心灵守护好,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潇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