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我给庄子做专访
15500700000007

第7章 打破心灵的牢笼

【引子】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庄子·田子方》百里奚不把官爵奉禄放在心上,所以养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记了他出身低贱,而委之以国事。虞舜不把生死放在心上,所以能感动他人。

【专访】

心斋是什么,心斋就是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抚平心灵的杂念、困惑。我们的心常常被外物所染,常常跟随别人的心,喜欢追随外物,喜欢寻求刺激。对外界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的心都充满着好奇,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驾驭下,人的心渐渐失去了航标,生活也渐渐变成一团乱麻,以致忽略了心灵的本真——让它静下来,从虚到静,从静到明。心静了,人的思想就会发生变化,人就能找回自己,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理想中去,重新主宰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水一样,如果水能静下来,那么,在水中,你就能看到自己的真实而清晰的面目。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心能够静下来,那么,此时,你依然能看到自己真实而清晰的内心,一眼就能看透事物的真相,那么,此刻你就能打碎束缚自己已久的牢笼,让它回归自由。

由此可见,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针对于此,庄子老先生曾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工匠,他有一项绝活就是雕刻,他雕刻的技艺精湛,雕刻出来的东西完全可以与真实的东西相媲美,两者不相上下。一天,君王看到了他精湛的雕刻技艺,感到十分震惊,问他如何能雕刻得这样逼真?

工匠回答说:“在最初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守斋,三天之后,就会将赏赐或者功名看淡;而守斋五天之后,此刻就会忘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而七天之后呢,自己的四肢五官也随之忘记了。”

由此可见,心斋是什么,其实就是抛开功名利禄,排除别人对你的称赞,最后再将自己也排除掉,这样你的心就会随之超越。此时,如果你再去雕刻,那么,人原本的功名利禄的念想就会随之消失,而此刻,你雕刻出来的东西就称得上是炉火纯青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想雕刻什么,你都会发现一切东西尽在你的掌握之中。所以庄子设法让我们在“心斋”这个层次中忘记自我,从而让自己的心由虚到静再到明。

这就如同一个人生活在喧闹的市区,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找到自己的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他无法忘记自己,无法让自己的心保持安静,这样,他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得到超越,更难以找到自己。对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解释。

一天,一位经理到分公司去视察工作。他来到分公司,视察指导了一番,但就在他刚刚要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劳力士手表不见了。他十分着急,因为这块表是他妻子送给他的,意义十分重大。分公司的负责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感到十分尴尬,因为这表毕竟是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丢失的,自己也难辞其咎,于是,负责人发动全公司的员工前来帮助找表。但整整忙碌了一整天,都没有一个人发现表的踪迹。眼看明天经理就要上飞机了,这又该如何是好。这位经理脸色有些暗淡,员工们也都要下班回去了,就在此时,一个技术部门的主任却自告奋勇地说:“大家都回去休息吧,今晚我留下,我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手表!”这人信心十足。

分公司的负责人说:“好吧,那就辛苦你了!”

天色渐渐黑了起来,大家也渐渐进入了梦乡,这个人拿着手电筒一个人在公司里走着。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左后方角落传来。

“滴答,滴答,滴答……”

这个人循声而去,然后伏身下来,耳朵贴地,在公司厂房的一个角落里他发现了金表……

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心由虚到静再到明的过程。

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为什么不能鉴于流水,很简单,就是因为流水是波动的,而只有停止的水才能鉴人。所以,水平不流,止水澄波,如果能够做到昼夜都在止水澄波中,那么,这样才能使得心灵的修养不断提升。

庄子此刻就是在告诉世人,要懂得修心,要懂得剔除杂念,让心回归到空的状态中,那么,心灵才能回归到平和。

【专访总结】

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很多事情也是我们难以解决和预料的。这时,人原本宁静的心可能就会被这些困扰所纠缠,苦苦挣扎而不知如何是好,但如果你能静下来,那么世间的一切牢笼都会打开,而你也会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