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冠心病
15501300000009

第9章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健(3)

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每个鸡蛋含蛋白质5~6克,且绝大部分是白蛋白,同时还含有5~6克脂肪、30毫克钙、1.5毫克铁,7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B等。因此,鸡蛋历来是餐桌上的佳品。但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较多,每个鸡蛋黄约含300毫克,相当于成年人一天胆固醇的需要量。因此,人们担心冠心病病人吃鸡蛋会加重冠心病。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蛋黄中除含胆固醇外,还含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可以使胆固醇酯化,使之变得稳定而不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美国的营养学家给动脉硬化患者服卵磷脂治疗,三个月内病人的胆固醇从1000毫克下降到186毫克。美国学者马加列弗林曾对116名32~62岁血脂正常的男子进行试验,半年中他们每天吃两个鸡蛋,六个月后血脂仍在正常范围内。英国科研人员的研究也证明,每天1个鸡蛋,对血中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

十一、冠心病饮食宜“四多四少”

(1)少精多粗: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精制米面食品的增多而糙米粗粮的减少。而这种饮食结构正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追求食物精细,便丧失了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食物经过精细加工后,植物纤维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将损失90%以上。植物纤维素具有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防止动脉硬化发生的作用。且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能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可减少进食量,有助于减肥。而微量元素特别是铬和锰主要存在于稻麦的麸皮中,其缺少则易发生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应改变“食不厌精”的饮食习惯,提倡少精多粗,以多食各种谷类、根茎类以及硬果类食物为宜。

(2)少荤多素:荤食,一方面是指油腻的食物,如动物油、肥肉、动物的内脏(如猪脑、鱼脑、猪肝等)等,这些食物富含脂肪和胆固醇,故应为冠心病患者禁用食品;另一方面是指甜食,如糖类、奶油等,吃糖过多会使人发胖,对心脏不利。一般认为糖可转化为血浆和肝脏中的脂质,还可促进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动脉硬化的形成。因此,冠心病患者亦应禁糖,对于习惯于甜食者,可选用类似甜食的木糖醇代替,也可用含有果糖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如蜂蜜、蔗糖等。素食是指含维生素较高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等。多食蔬菜一方面可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另一方面,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可使大便通畅。冠心病患者大便通畅尤为重要,很多患者往往因大便不畅,排便用力而使病情恶化。

(3)少盐多醋:生命离不开盐,但盐吃多了,也会致病。正常人每日吃5~10克盐为宜。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此外,吃盐过多,会使血钠增高、血容量增加,导致水纳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古医书中早指出盐为“心痛禁戒”“水肿者,宜全禁之”。故心脏病患者应低盐饮食,若伴有水肿者,当限制食盐量,以免加重病情。近年来,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已成为高血压的“第一药物疗法”。醋也是生活的必需品,《本草备要》指出醋“酸温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散水气,治心腹血气疼。”更为重要的是,醋能增强或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

(4)少食多餐:冠心病患者饮食应少食多餐,禁多吃少餐,更忌暴饮暴食。因心脏病患者,大多伴有心脏增大,心脏供血不足。若饮食过饱,或暴饮暴食:一方面可导致膈肌上移,压迫心脏;另一方面,饭后血液要集中到胃肠道促进消化,会加重心脏供血的不足。对冠心病患者,每餐半饱,每日安排4~5餐是较为适宜的。有报告显示:每日就餐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者占57%,胆固醇增高者占51%;而每日就餐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者,上述相应比例为28%和17%。专家认为:多吃少餐,空腹时间越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就越大。

十二、过量饮水易诱发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生,与缺水有关,但饮水亦有学问,否则反而会诱发心脏病。故饮水应注意以下内容:(1)饮水应以饭前一小时空腹时为宜。因此时饮水有利于吸收,能很快渗入全身组织细胞,满足人体对水的需要,如在饭后饮水,则会因为水分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

(2)天热远行、高温作业、田野劳动等因出汗过多面需要饮水时,应饮一些淡盐水以补足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分。

(3)对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的病人,不宜一次过量饮水(暴饮)或饭后马上饮水,以免影响消化而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浮肿时,饮水量应适当加以控制。

(4)反复煮过的开水,因微量元素钙、镁、氯、重金属、硫酸根离子成分增多而不宜饮用;在热水瓶中放置时间过长或蒸食物的蒸锅水,因亚硝酸盐增多亦不宜饮用。

(5)合理分配全日的饮水量。一般早饭前及早饭、午饭时,饮水量(包括菜汤)在500毫升左右,而午饭、晚饭前及晚饭时饮水量在250毫升左右。

十三、水分与冠心病

水分与冠心病的发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生,其原因除了夜晚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外,还由于经过一夜的呼吸、出汗、排尿等,丧失了大量的水分,使血液浓缩,血流量减少,冠状动脉管相对变窄,或血液过度浓缩形成血栓,血管闭塞,使心肌出现急性供血不足或局部心肌发生坏死。如果能补充体内足够的水分,就可降低血液浓度,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因此,人到中年,体内水分相对减少,为保持平衡,应每日多饮水。俗话说:“中年日饮八杯水。”当然并非全指饮白开水,也可饮果汁、清茶,或饭中多饮汤,则更富营养。

十四、老年缺水与脑血栓

由于老年人对口渴感觉迟钝,加之代谢的紊乱,或因疾病而服用利尿药等,易引起缺水。当水分减少5%时,会出现尿量明显下降、口干口渴、血压下降、心悸、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当水分减少8%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血压明显下降,进而精神错乱、狂躁、昏睡,医学上称为高渗透压性非酮性昏睡状态,易被误诊为脑血栓、脑缺血等。有统计表明,因缺水误诊造成死亡的占40%之多。可见人至老年不注意饮水是相当危险的。每日尿量一旦低于500毫升,就应考虑到有发生脱水的可能性,应积极补水。

十五、冠心病患者宜食核桃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铜的充分供应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一般成人每日从食物中应摄入铜2毫克。但从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有75%的人每日从饮食中摄取的铜仅有正常需要量的一半,有些地区每日摄取量仅为08毫克。含铜丰富的食物还有牡蛎、向日葵花籽、坚果和果仁等。

十六、冠心病患者宜食鱼油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几乎是以鱼为主食的,他们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大大低于全世界其他地区。经研究认为,这是鱼肝油类的物质在起作用。冠心病患者服用鱼肝油,每日2小匙,防治冠心病的效果十分显著。

鱼油中还含有大量的多烯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与一般动物油和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不一样,它的碳链更长,含有更多的双链。食用鱼油比食用植物油的降血脂作用更强。

十七、冠心病患者宜食大蒜

医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选择20名健康人,每日服用一定量的大蒜油,6个月后,经化验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平均下降了17%。在另一组研究中,医生给2名冠心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每日服用一定量的大蒜油,B组则不服用。8个月后,A组患者的病情普遍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下降,血清中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心脏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而B组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证明了大蒜油对冠心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为了减少大蒜的气味,可先用开水浸泡几分钟,等刚烫透心时食用,就能减少其气味。

十八、冠心病患者宜食玉米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淀粉和糖类。玉米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偏高于大米,而某些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大米和白面。玉米中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谷固醇、卵磷脂和维生素E等,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软化血管,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作用。

玉米的胚芽中还含有维生素E,可推迟人体老化,对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脏病都有益。

十九、冠心病患者宜食海带

海带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丰富的维生素A、B1、B2、C、D,以及胡萝卜素、叶酸,还有铁、钙、碘化物,多糖类、纤维素、粗蛋白、甘露醇等。

海带中含有硫酸多糖,这种特质可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并将其排出体外,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适当含量。海带素也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这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甲状腺肿大有一定作用。

海带的碱度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的动物性食品越来越多,食物中偏酸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为了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减少人体中钙、镁等碱性元素的过多消耗,适当多吃一点碱性食物是有好处的。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钙和谷氨酸类物质,谷氨酸类物质和钙均可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有益于消除疲劳。搓海带丝时加些醋和蒜作用就更好了。因蒜含有维生素B1,醋可提供有机酸,有助于糖代谢。

二十、冠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多食用油炸的不易消化的食物。每餐应以七分饱为度,这样一方面可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一方面还可防止因饱餐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一次饮食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胃部过于饱满可使横膈升高,影响心脏活动。饱餐后也需要较多的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冠状动脉供血相对减少,引起缺血缺氧,这些都容易引起心脏病急性发作。

二十一、冠心病患者忌过多食盐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限制盐的摄入可使血压降低,使心脏负荷减轻,从而使心肌耗氧降低,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二十二、冠心病患者忌过食胀气食物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多食用胀气食物,如白薯、黄豆、芋头、萝卜、葱、葱头、蒜、白菜等。冠心病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腹泻或肠胀气,胃内胀气过分充盈,可导致横膈抬高,压迫心脏,会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于病情不利。

二十三、冠心病患者忌多饮可乐型饮料

可口可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怀畅饮的,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人,更不宜过多饮用。这是因为,可乐型饮料是可乐果配制成的。如果一次饮用得过多,会因可乐饮料中所含的咖啡因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恶心、呕吐及眩晕、心悸。

成人如一次饮用3 000毫升以上的可口可乐就会产生中毒症状,表现出躁动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心动过速及心跳不规则等症状。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肌及心脏兴奋传导组织的异常受损,常易发生心电紊乱,出现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大量饮用可口可乐,则可能诱发严重的心律紊乱,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大量咖啡因可刺激冠状动脉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本来就因发生粥样硬化而狭窄,如再发生血管痉挛,就可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故冠心病人切不可多饮可口可乐。

二十四、冠心病患者忌过食花生

实验研究表明,花生可缩短凝血时间及血块再钙化时间,提高血浆中肝素的耐受能力,增进血栓形成与凝血酶原活性,多食会加重冠心病病情。

二十五、冠心病患者忌多食豆腐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亮氨酸,食入过多或久食,亮氨酸在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动脉器官内壁的细胞,促使血管硬化,加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情,故豆腐也忌多食。

二十六、冠心病患者忌大量饮水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在烦渴之际,常大量饮水,这对健康人无多大妨碍,但对冠心病患者却是有害的,故应忌大量饮水。

二十七、冠心病患者不宜吃螃蟹

螃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许多人喜爱的食品,但冠心病患者则不宜吃螃蟹。

因为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024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046克。冠心病患者都有动脉粥样硬化,吃了螃蟹等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压升高,冠心病加重恶化。

此外,患有胆石症的患者也不宜吃螃蟹,因为螃蟹中的胆固醇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使胆道结石增大增多,促使胆石症发展。有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吃螃蟹,因为螃蟹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肠道痉挛而出现腹痛、腹泻、荨麻疹、哮喘等疾病。脾虚泄泻、寒胃痛的人也不宜吃螃蟹,因为螃蟹性寒,吃了会加重病情。

二十八、冠心病患者忌害怕吃鸡蛋

血管病患者吃鸡蛋会加重病情。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认识。

医学调查证明,冠心病患者吃鸡蛋不仅无害,反而有益。不错,鸡蛋黄中是含有胆固醇,但也含有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如蛋黄中的卵磷脂就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美国对80万人的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表明,爱吃鸡蛋组比不爱吃鸡蛋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低。

当然,吃鸡蛋也不宜过多。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过了头,做过了头则有害。吃鸡蛋过多对人体也有害。蛋黄含胆固醇很高,每100克蛋黄内含胆固醇116克。吃鸡蛋过多会促使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发展恶化。那么,吃多少合适呢?一般说来,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鸡蛋越新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