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在中亚那莽莽的沙原和被太阳烤得发烫的岩滩之上,曾经是一个含盐量很少的淡水海。住在海岸边的人们称此海为“阿拉”海。“阿拉”一词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孤零零的”。这一令人称奇的孤海深67米,南北将近430公里长,东西略短一些。而其周围是方圆数百公里的沙漠。
有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大河注入咸海。河水来自高耸云霄的帕米尔高原。许多世纪以来,咸海的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每年有多少海水从水面蒸发掉,就会有多少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进来。流入海中的水和大海失掉的水一直保持平衡。
海上有商船和捕鱼船航行。海里有一千多个大小岛屿。
咸海沿岸有渔民和他们的家口居住,有工厂在进行生产,还有繁忙的港口和码头。咸海岸最大的港口是咸海港和穆伊纳克港。以前,为了防止冬季的狂风袭击穆伊纳克港口,必须筑起高坝把港口与大海隔开。现在,从穆伊纳克港到海岸边约有60公里。被太阳烤得发烫的带有盐碱的沙地把港口和大海隔开了,一些废旧船只停放在沙地上。
现在,咸海港也同样远离了大海。在港口和大海之间是废旧船只停放场,废旧船只停放在太阳晒得发烫的带有盐碱的沙地上。
灾难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人类对此难逃其咎。当时,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棉农和稻农们急剧扩大了棉花和水稻的播种面积。难道这有什么不好吗?多产些棉花,可以多多织布;还会有更多的稻米食用。但在自然界中,一切并非如此简单。
种植棉花和水稻需要修建灌溉渠网。而渠水引自阿姆河和锡尔河。水从田地里蒸发了,不会再流入咸海。流入咸海的水开始少于从海面蒸发掉的水。海水的数量开始减少。现在的水量几乎比五十年代初减少了三分之二。咸海的海面也下降了三分之二。从前海里的许多岛屿已与陆地相连。海水的含盐量已比从前增加了一倍。鱼类不能适应在这样多含盐量的水中生活,纷纷死去。捕鱼业已经告终。
人类希望得到更多的棉花和稻米的良好愿望反倒为其带来了生态灾难。咸海在变干。它很快就会变成两个含盐量很高的小湖。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住在咸海岸边的人们所食用的鱼儿也消失了。大风把千万吨的盐粒连同沙子一起从已裸露的海底吹起,随后会随着雨水落到咸海沿岸地区的土地上。
沿岸地区每公顷土地上平均会落下约700公斤盐。这不仅会影响田地的产量,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人的寿命在急剧缩短,儿童死亡率在快速增长。
破坏自然界的平衡通常十分容易,可惜的是,要想恢复平衡,往往是很难的。因此,在着手实现宏大的、表面上看来有益的计划之前,全人类和每一个人都应当顾及问题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