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忠诚员工,表彰的巨力
要点1.凡是人,都喜欢赞美,而赞美是要主动给员工送去“奶酪”。
要点2.不会赞美员工的领导,一定不会赢得员工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兴奋剂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使用一种“测力器”,对疲劳进行测量。当一个疲惫的学员受到赞美和鼓励时,测力器表明他的能量立即得到加强,而当学员受到批评、指责一顿后,他的体力急剧下降。
试验表明,赞美可以增加人的力量,而批评则会抑制人的力量。
有一个赞美俱乐部,没有管理人员,没有办公室,没有正式会议。会员们的主要活动是自愿每天给别人三次真诚的赞美。他们不必等待别人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或是等到偶然遇到某个完美的人才去赞美,他们尽力从别人的平凡中寻找值得赞美的地方,哪怕是一丁点优点和一丁点个人具有的特色。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个人的某些特色。
这种从他人平凡之中有意寻找美好并给予赞美的办法,对俱乐部的成员们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它使人将注意力从自身转到他人身上,从而减少了成员们的自私意识和自以为是的观念。他们变得更完善和更通情达理,才智也得到更好的发挥。
创造赞美俱乐部的克兰博士说,这一简单的办法对各种各样处于烦恼、恐惧、压抑之中的人起了奇迹般的治疗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他是一个机电工程师,三年前从安徽安庆应聘来到深圳一家大型家电企业。
刚来时,他热情很高,工作很卖力。可不知怎么,一年以后他便越来越感到在这家企业干得不痛快,心里憋得慌,总不是滋味。
问题出在哪里?
是工资报酬和住房等福利待遇不好吗?
不是。这里的工资待遇与各种福利条件比在安徽国营企业强几倍。刚来时,正是因为工资高、待遇好,才拼命努力工作。可后来发现,自己虽然非常卖力工作,但并没有得到厂领导的重视,似乎,拿了这么高的工资,住了那么好的住房,就该卖力工作。更使他受不了的是,这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只注意抓生产、质量等硬件,却忽视了最具潜力的软件:人。他喜欢挑毛病,找问题,却不擅于用肯定人、赞美人的方法去引导人。像前面测力器试验那样,经常受到批评的人,是会越来越没劲的。
不久,他认识另外一家乡镇企业的老板。这位生产热水器企业的老板对他的技术、工作态度等大加赞许,让他参观这家热水器厂。
虽然这家厂子没有那家企业大,待遇也差不多。他还是决定辞去那家干得没劲的大企业工作,来这家热水器厂工作。
一年来,他越干越有劲。这位热水器厂的老板对他特别器重,经常热切地赞美他的技术和工作是如何帮助了整个厂子改善了质量、节省了成本,经常赞美他工作认真、热情肯干。每做成一件事,这位老板都带着感激的口吻赞美他,肯定他工作的价值。从来没有批评和挑剔。真正有什么问题,也是以征求意见、发表建议的建设性态度与他商量。
肯定和赞美使他好像遇到了百年知音一样,他愿意“士为知己者用”。他说,他在这家厂子工作得非常舒心畅气。除非换了一位不懂领导的厂长,否则他再也不想变换单位了。
他来深圳的第一家大企业的领导,因为不懂得运用赞美,使他失去了继续做好工作的热情,把注意力转到了一家小厂,而这家小厂因为善于运用赞美和赏识等技巧,使他如鱼得水,愿意为“知己”竭尽全力工作。这便是他跳槽的主要原因。
采用在节骨眼上赞美的办法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卡耐基说过:“你即使喜欢果酱,那么钓鱼的时候,仍然不能用果酱作为鱼饵;而在这个时候,即使你讨厌蚯蚓,也得用它,因为你是在钓鱼。”这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关键的地方,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离题千里,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某煤矿公司总务科里有两位年轻人V先生和Y先生,两个人性格迥异。
M总务科长每回召开职工会议的时候,总会对手下的职工说:“我们这种煤矿场和其他工厂不一样,工作时千万要小心谨慎。”这两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只要开会,他就会说一次。
V先生将科长的口头禅牢记在心,并且把它当成福音到处宣传。在宿舍和矿场里,常常可以看到他吼骂工作人员,叫他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当M科长来巡视的时候,他吼骂得更起劲。如此一来,颇讨科长的欢心。科长常赞美他说:“嗯,很好,非常有精神,又很能干。”相比之下,Y先生却是一个沉默寡言、认真苦干的老实人。
有一天,当交班的时候,M科长突然叫Y先生的名字,并严厉地对他说:“你今天跑到哪儿去了,我巡视时怎么没看见你?”Y自觉有些委屈,哽咽地说道:“今天我一进矿坑,就发现五片延伸顶有倾颓的危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陷落下来,因此我赶紧去找支架将它顶住,花了很多时间,根本没法工作。”其实科长根本没去巡视,他一向很喜欢玩这种游戏。
一年后V先生和Y先生分别调走了,职工们不知道V先生要走的日子,但是Y先生走的时候,他们夹道欢送。
这位科长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他总是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对吼骂下属的行为大加赞美,对兢兢业业的人横加指责,盲人摸象总要出乱子。
我们能用果酱钓鱼吗?不言自明。
有一位女歌星,从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后,便到东南亚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两个短剧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够为她动笔就好了。这位作家学贯中西,文笔风趣,但他性情古怪,而且很忙。
这位歌星打电话给她的朋友,说她已得某导演的介绍,当晚要和该作家共进晚餐了,但她不知道怎样向他开口提出请求。
“你究竟打算请他写什么短剧?”
“随便他好了,只要他肯写就行。”
“这样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写得不理想,等到他写好之后,你发觉不理想而又要请他改时,问题就会变得严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写哑女奇缘,不过要有新的内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这样很好,他以前写过不少这类东西,你只须说知道他写过这些剧本,十分崇拜就行……”
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她成功了。
她朋友说:“你们在晚餐时,你一直谈论他过去的那些得意之作,是吗?”
“你猜得很对,我主要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欢迎。”
“对了,这就是应酬中恰到好处的赞美带来的成功。”
是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想与之相处,你要想通过赞美他来获得帮助或者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进入他的物质精神生活范围,这样,他才能在与你交往时处于亢奋状态,人在兴奋的时候,往往会泄露和允诺一些平时隐晦的事情。
记住,抓住那个令人兴奋的“节骨眼”,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别管那位M科长,抬头看人,实际是看到天空,而没有找到他应该赞美的对象,结果蛋打鸡飞。
从小处赞美员工最见效
大多数人不愿从小事上去赞美别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其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使人们认为别人做事是分内之事,是“应该”的,无需大惊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评,做好了是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
其二,有人胸怀治国济天下的大志,但眼高手低。
对于“小打小闹”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事普普通通,没什么了不起,小菜一碟,形同虚无。
其三,“熟人效应”。周围的人对大家来说,太熟悉了。要么,就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用说什么;要么,就是熟视无睹。每天我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去上班,都觉得无所谓,脏了该骂清洁工。父母为你呕心沥血,碾平了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们却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你眼里是“隐形人”。同事、亲戚、朋友时时都在关照你,你却受之泰然。
以上这些态度都是应当克服的。
就小事而论,它的确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考察,却会发现一件小事往往会引发大事,几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形态和意义。
一位巡警巡逻时发现仓库门口的灭火器坏了,及时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安排相关负责人买了新的重新布置好。一晃半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库房因电线短路突然起火,被及时扑灭,忙乱中,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那位细心的巡警。如果不是他发现灭火器坏了,及时更换,那么库房恐怕就完了,公司也保不住了。于是,总经理及时赞美了这位巡警,并代表公司向他致谢,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事过半年了,总经理在日理万机中竟然还记得巡警的报告。如果把事情割裂开想,一个小小的巡警恐怕早已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了,谁也不会发现报告的重大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滴水珠可以拯救沙漠中的失落者,小事的确不可小视。要从小事赞美别人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有心之人,善于发掘赞美的材料,看到小事身后的重大意义,这就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
小事犹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它们的慧眼,细心鉴别,它就永远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们很难发现真价值所在。
你了解你周围每一个人的长处短处吗?你每天有没有看到周围细微的变化?你是否发现别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优点?……
无数的小事和有数的大事组成了我们繁杂的生活。
如果我们只是睁大眼睛注视后者的“重大意义”、“历史性的价值”……那么你会发觉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虚空的,是乌托邦,我们的社会就像艾略特笔下的荒原。相反,如果人人都去关注自己的周围,去发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么在彼此的赞美声中,人们获得的将是世间荡漾着的温情。
无论你是何许人,你的那些闪光之处(哪怕微乎其微)就会在明察秋毫的赞美的滋润下,使你获得了生存的真正感觉。
赞美不嫌多,但要恰到好处
试想,如果一位领导习惯于骂人和警告人,而另一位领导则习惯赞美人,那么,哪一位领导的下属更有信心、更容易发挥潜能呢?显然,每天得到的是警告及责骂的下属,他必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养成一种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毛病,有了这些毛病,势必又要受到领导的责骂,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人才也会变成蠢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