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15503800000011

第11章 光照镜子起不了作用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孙子兵法·虚实篇》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谋攻篇》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

——《黄石公三略》

在实施进攻作战时,要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是好;在实施防御作战时,要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是好。这样才能攻必克、守必固。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经历百战都不会危险;掌握敌情可以深入了解敌我态势,拟定有效策略,以便制敌机先。情报是资源,情报是财富。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负的机会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战一定失败。

从《孙子兵法》全书来看,其“善战”思想是以进攻为主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其善战思想和作战原则的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凡事只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是不够全面的,不权衡双方的实力,是无法在竞争中取胜的。在这个基础上,以“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则掌握战争主动权,作为驾驭战争的重要条件,运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夺其所爱”、“以众击寡”、“以十攻其一”等作战原则,战胜敌人。这些著名的作战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一方面,孙子主张不能不顾客观条件来谈胜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作战的规律,寻求取胜之道。战胜敌人的关键之处在于已有的客观条件,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在这种条件下,我方应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做好防御工作,等待获取胜利的时机。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在战争中,如果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不利的条件可以变为有利的条件,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取得战争的胜利。

“知己知彼”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哲学思想。知己知彼就是从实际出发,客观认识事物。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不可轻举妄动,要认真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掌握情况,才能进行有效的战争。

研究敌人要从多方面入手,《孙子兵法》中提到五个方面,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君王和百姓思想统一;天是考虑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地是指地理环境;将就是要有胆略智慧;法就是军队组织行为。

《孙子兵法》在论述战争过程的问题上,十分强调主动权问题,综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知己知彼后,方可开战,不能盲目击鼓攻取。他强调地利,就是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强调“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反映出孙子的作战指导原则。《孙子兵法》中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战指导原则,历经实践的检验,成为古今战争普遍遵循的“法则”。

孙子“谋攻”篇中提出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能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从而采取正确的战略决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指挥员对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方的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花大气力去探明敌人的一举一动,然后下决心,并及时掌握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先变于敌,才能百战百胜。

例如“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个故事,就是诸葛对周瑜的智谋、心理及东吴形势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尔巧用计谋,赢得了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孙子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也是一条重要的作战指导原则。“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使敌人听从我的指挥;“致于人”则是被敌人调度。只有做到能调动敌人,使敌人就我之范,而我则不为敌人所调度,才能夺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克敌制胜的主要谋略,也是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战役战术理论,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

而达到对敌实施突然性,则必须以“奇”制胜,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起突然袭击,也就是孙子在《势篇》中所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就是讲正奇变化无穷,如天地一样广阔,如江河一样奔流不息,善于出奇兵者,就能取得胜利。

古今中外历史上出奇制胜的战例举不胜举。如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公元263年的三国末期,魏国大将邓艾奉命伐蜀,他避开守备坚强的剑阁,取远程偷袭战术,以一万精兵,轻装从阴平山小道急行,到了马阁山,因山高谷深,极为险峻,路途不通,邓艾身先士卒,用毯裹身,滚下山崖,尔后士卒用绳索相继而下,很快占领了绵竹,由于出敌意外,迅速逼近成都,胁迫刘禅投降,灭掉了蜀。

在海湾战争中,双方都做了充分准备,发动突然袭击似乎不可能,但美国一方面制造从海上登陆进攻的假象,示形造势,吸引伊的注意力,尔后选择天气恶劣的夜间从空中突袭,使伊指挥系统失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有“避实而击虚”、“先胜而后求战”等,这些指导战争的一些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由军事而扩展到各个方面。

孙子始终强调知彼知己,理智决策。他的这一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恰好吻合。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既可能使战场比以往更加透明,又可能使双方更便于制造“战争迷雾”。知彼知己不是更加容易,而是更加困难。因此,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必须着眼变化,着眼发展,做到先知、全知、深知,不断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有效性。

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经历百战都不会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负的机会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战一定失败。

孙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指挥官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了解与战争胜负的关联,从而揭示了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决策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而且它作为一种谋略原则,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事实上已成为许多企业家经营企业的座右铭,更是经营决策的信条。

了解敌我情况,才能取胜没有危险。在当今国际竞争情况下,企业要了解竞争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变化、政府法律法规变化、技术创新、营销环境等等。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因素,才能领先竞争对手,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削弱其优势,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企业决策者的决胜之策高人之着在于正确运筹的判断艺术,而“知己知彼”,是企业决策者正确判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