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孙子兵法·谋攻篇》
将帅是君主的主要助手,如果辅助得好,国家就会强盛;如果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会衰弱。
《孙子兵法》的军事人才(将帅)观直入根本,指陈军事人才(将帅)的方方面面:对将帅条件严格要求,对用将法则委婉警示,对将帅职能准确概括,对将帅作用竭力宣扬,其核心思想是为深谙“安国全军之道”的“知兵之将”登上战争指挥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理论依据。其军事人才(将帅)观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不仅对我们今天选拔、任用军事将领,而且对我们选拔、任用其他各类管理人才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故“不可不察也”。
同时,他还进一步要求为将者必须知天时,识地利,利人和,善进退,既要能从国家和人民安危的战略大局上把握战争,又要能从战术局部上指挥战争。孙子还要求将帅不仅要能指挥攻防“通九变”,而且要能组织后勤保障“因粮于敌”;不仅要有善于指挥打仗的能力,而且要有知“五危”的健康心理素质等等。
孙子这些重要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历史重任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把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标准,把过硬的军事素质作为核心内容,把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基础环节,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作为必备条件。同时,还要下大力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孙子把深知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贤能之将“得之国强,去之国亡”。在这里,孙武竭力宣扬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所谓“将者,国之辅也”,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这就像光有灯而没有电,灯是亮不起来的一样。只有双方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极至。这样就把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不仅关系战争胜负,而且事关民众生死、国家安危存亡的战略高度。
孙子不仅把贤能的将帅看作关系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看作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历史虽然延续了数千年,但以人才为本的重要建军思想始终没有变。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才建设也十分重视,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毛主席一再强调:“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革命事业接班人。”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才建设是个战略问题,现代化战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好人才。”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反复论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建设一支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党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领袖们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党、国家和军队长远利益的根本大计,是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人才既是立国、立军之本,更是强国、强军之举。加强新型军事人才建设,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人才战略观,从全局上思考和策划,用创新的思维去培养创新的人才,从而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是社会宝贵的财富,有了人才,就有技术,就有产品,就有市场。但人才之中最可贵的将帅之才,他们是精英人才、战略人才,也就是我所说的强人。
领导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尽管他不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但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多样化的能力、敏锐的思维和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实质的本领,精通管理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用人之道,在他的领导下,“曼哈顿计划”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这样的人才,才是精英人才,才是最宝贵的人才,才是强人。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创下了家电工业,打开了全球市场,他是日本最宝贵的人才。
孙子口中的将帅作用虽然很大,但是是“受命于君”的,不过是助手作用。而企业的经营者,是在企业主或其代表人所制定的战略目标下,作出经营决策和组织经营活动的,他是战略目标的实施者,这也可以说是主要助手作用,但两种关系毕竟不同,在总经理负责制的条件下,经营者就不是助手作用而是代理作用了。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主与企业经营者的相互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如同古代的君主与将帅的关系,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类似的。当然,不能把两者画上等号,这和不能把战争与商战画上等号是一样的。
企业家往往集财产所有者(或其代表)和经营者于一身,他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兼具了君主和将帅的功能,他是企业名正言顺的主宰者和掌握者。不过,应该指出,孙武说将帅是助手作用,就是没有条件的。
在君主、将帅权能分离的情况下,孙武对君主提出了三条忠告,他说,君主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军队前进,不了解不可以后退而命令后退,叫做束缚军队,君主不知军队内部事务而干涉军队的管理,军士就会迷惑不解;君主不知道用兵的权谋而干涉军队指挥,将士就会疑虑,这就是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