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木偶
15505200000011

第11章 附录世界木偶戏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舞台艺术形式之一,集说唱、乐器伴奏和木偶剧于一体。它起源于江户时代(1600年前后),是15世纪流行的一种叙事的净琉璃艺术与木偶艺术的结晶。正如这种新式木偶剧的名字所体现的那样,净琉璃的剧情主要有两个来源:封建时代的历史剧;揭示感情与社会责任之间冲突的当代戏剧。

17世纪中叶,许多私营剧院专门上演木偶剧和歌舞伎,到了18世纪中期,木偶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风格。舞台上有半人高的幕布,幕布后面,三个木偶演员面对观众操纵着关节能活动的大型木偶。一名叙述者坐在高出舞台的平台上,在一名三弦琴乐手的伴奏下向观众讲述剧情。说唱者负责给剧中的男女人物配音,根据角色和剧情的不同,变换着声音和语调。虽然演员面前有现成的剧本,但他有充足的即兴发挥的空间。三位木偶演员必须合作默契,以保证木偶的动作和姿态惟妙惟肖。木偶的服装和面部表情都是制作大师们精工细做出来的。这种艺术于19世纪末被命名为“净琉璃文乐木偶戏”(文乐座为当时重要的剧院)。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台戏,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偶戏,它稀奇的地方,就在于木偶戏于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长时间浸泡于水中,利用其强劲的臂力及纯熟的控绳技巧,让玩偶生灵活现的演出各项传说故事,其动静合宜的神态令人拍案叫绝。

越南的水上木偶剧是一项极富娱乐性质的艺术表演,通常都在越南乡村各处的池塘畔表演,观光客想看的话,在河内市有专门表演的戏院,每天晚上只表演一场。表演是在水上搭一座红瓦砖顶的小水榭,称为“水上神亭”,用一张竹帘从上垂到水面,操纵木偶的人就躲在竹帘后,木偶则固定在细竹竿的一端,另一端由人操纵,这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可爱,也有鸭、鱼、船、青蛙等动物造型配合演出,戏的内容多取材自越南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如“斗牛”、“打秋千”等,演奏音乐和唱戏或对话的人则坐在亭子旁边。这项自越南李朝时期(公元1010~1225年)即开始出现的艺术表演,源自于湖泊、池塘遍布的红河三角洲一带,由于水上木偶戏是以水面为舞台,在乡间地区,那些天然湖泊和池塘,就是最佳的免费表演场所。自水上木偶戏创始以来,逐渐从越北地区传至全国,更在18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并且以多样化的剧目吸引观众,风靡全越。据说,在越南的李朝时期,水上木偶戏是一种向皇帝祝寿的艺术礼仪。在越南河南省维先县的热衣寺中有一块公元1121年立的石碑,碑文写道:“水上木偶戏最初是专用于给皇上祝寿的。”一般的人民不可能有机会观赏到如此独特的表演。过去,并没有所谓专业的水上木偶剧团,因此,这项技艺都是靠代代相传的家授方式流传下来,而今,这些老一辈拥有此项技艺的人,都成了越南各地水上木偶剧团的最佳导师。

目前,在越南的河西山省的师傅庙内的龙池湖上,还保留着一座古色古香、近乎完整的水上木偶戏表演台,湖边并设有观众席,这是古早典型的戏台,不像现在的戏台都搭在人工水池上。水上木偶剧将木偶与水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剧情多以越南人的生活百态及民间故事为主,一场完整的越南版水上木偶戏表演,大约需2小时,节目内容真实刻画出越南人民的生活历史,有赴京中举的剧目出动木偶数最多,很有看头。

水上木偶剧都是在描写越南人面对大自然的威胁、或是敌人的侵略时,如何去保护自己国家的故事;也有描述越南的农夫在辛勤的耕作与收成后,如何去享受农暇的情趣;也有那科举考试获金榜题名者衣锦还乡的场面,另外像一些民俗活动如舞狮、仙女舞蹈、凤凰舞,以及还剑湖金龟索剑的越南神话故事等,从这些剧目的内容,多少可以看出越南人民重视本土的艺术特质以及历史文化的态度。

越南最具代表性的水上木偶剧团是河内的升龙剧团,并拥有自己专属的戏院,位于河内还剑湖旁丁先皇街57号B的升龙水上木偶戏剧院,每天晚上,升龙戏院均安排二场演出,每一场有17个剧目,演出时间是90分钟。戏院里的设备很简单,在一个深及腰部的水池上,搭着一座似宫殿、庙宇般的戏台背景,下方是几片竹帘垂至水面,两旁有树木、芭蕉等乡村景致的装饰画板,观众就坐在水池的前方。戏院里约可提供300个座位,却几乎是座无虚席,前往观赏的人以外国游客占绝大部分。戏台的左方设有乐团席,这里表演的每一个节目,都由此一专属的乐团配乐或配音,他们演奏的是越南传统的乐器,有时也按剧情需要配上歌唱,整个现场气氛非常热闹。那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活泼而且带着滑稽的笑容,木偶的手足都有活动的关节,操纵木偶的人站在竹帘的后方利用长竹竿及细线,让木偶或跳跃、或划船、或行走、甚至表演特技等,都能活动自如,木偶在水上表演,竹竿则隐藏在水中。

每当一个剧目开始,各种造型的木偶自掀开的竹帘后面出来,结束时再退回帘后,像渔夫捕鱼、钓鱼、捉青蛙、捉狐狸、儿童游泳戏水、凤求凰、舞狮、仙女下凡、金龟索神剑等,都是非常普遍的水上木偶戏的剧目内容,全部的节目贯穿相当紧凑,往往把观众从一个惊愕带入另一个惊愕,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及开怀的笑声。

在外国人的眼中,欣赏一场水上木偶剧的谐趣以及表演艺术,要比每天晚上泡在那些舞场、酒廊、卡拉OK里要好太多了。表演结束的时候,操纵木偶的表演者会全部从竹帘后面走到前面来向观众谢幕,很多观众在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表演者一直都是站在水中呢!不由心中对他们升起敬意。如果对这些可爱的木偶有兴趣的话,只要到河内市区的艺品店去逛逛就可买得到。除了河内的升龙戏院安排水上木偶戏演出之外,同样位于市区的文化古迹——文庙内也有一座白天开放的戏院,但与升龙戏院比较起来,不论是节目内容、表演者的技巧技术、或者戏台的精致程度都比升龙戏院逊色许多,不过,却也便于来去匆匆的国际旅客欣赏。因为升龙戏院的节目要晚上才演出,而文庙内的戏院,只要是文庙开放的白天时间内,不论何时皆可购票入内欣赏。

虽然水上木偶戏源于北越,但在南越的胡志明市亦有水上木偶戏团,并且在推广方面不遗余力。

哇扬戏是印度尼西亚传统戏剧形式,分为皮影哇扬戏、人哇扬戏和木偶哇扬三种类型。礼品表现的是木偶哇扬戏中的几名主角。木偶人上身裸露,披以饰物,下身围用蜡染布制成的沙笼,不同的头饰和面部彩绘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木偶戏主要流行于印尼爪哇一带,又因表演剧目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专演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另一类则以爪哇文学《阿米尔?汉姆沙传记》为题材,其内容主要为伊斯兰教的传教故事。